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教育的出发点  受实用主义的影响,在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形成了知识主义的教育理念,过分强调知识理性,把知识、真理绝对化,是典型的学科中心主义,是“重书不重人”,“重学科不重学生”的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压抑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教  相似文献   

2.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呈现出新与旧杂处、保守与进步交错、精华与糟粕混杂的矛盾状态。孔子教育思想的二重性是同他的政治思想的二重性密切联系的。其教育思想的二重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原则。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3.
帝国主义对华的教育侵略与教会学校的二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在对近代中国进行疯狂的政治、经济侵略的同时,也加紧了对华的文化教育侵略。教会学校正是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教会学校旨在从精神上奴役中国人民使整个中国彻底地基督化。然而教会学校在另一方面也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莉 《文教资料》2014,(31):172-174
本文以西美尔对当时社会卖淫现象的深入剖析为切入点讨论他的“女性文化”论,揭示其女性主义理论激进与保守的双重属性,并进一步探讨造成这种矛盾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5.
文艺思想的二重性是歌德社会政治思想二重性在文艺活动中的理论表现。该文主要就其对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与时代的关系,天才问题及对浪漫主义的态度等方面做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6.
教育正义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是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它不仅是学者们普遍关心的一个理论问题,更是大众沉思的一个现实问题。我国当代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正义问题。本刊约请五位专家、学者分别从正义的概念辨析、教育正义的二重性、教育正义的境界、课程内容的正义性以及教育结果的正义性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这对于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正义的教育政策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现予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过去和现在人们对教育功能的认识都存在片面性,因此,文章力图从全面性上来认识和分析教育的功能。文章认为教育不仅具有着直接的培养人的功能和间接的社会功能(即通过培养的人来实现的社会功能);而且具有直接的社会功能和间接的培养人的功能。与此同时,教育的功能本身不具有阶级性和正负二重性,阶级性和正负二重性是教育功能发挥的结果的属性,即教育作用的根本特性,  相似文献   

8.
论教学的二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二重性指教学过程中的预设性和生成性。预设性教学是预成性思维影响下的教学形态,关注教学性目标、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结果以及教学的秩序等,具有明显的科学主义取向。生成性教学是在生成性思维影响下的教学形态,关注表现性目标、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等,具有明显的人文主义取向。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活动,具有科学的预设性与人文的生成性的双重属性。教学的二重属性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共存、互补关系。教学研究应加强对教学生成性的研究以弥补过去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9.
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具有鲜明的二重性特征。一方面,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和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具有科学性和价值性;另一方面,是一项探索性工作,具有风险性并产生一定的随意性。应对二重性,最理想的策略是建立与二重性特征相辅相成的自律机制。  相似文献   

10.
劳动二重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伟大的理论意义,是理解全部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只有运用科学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即唯物史观分析范式,才能正确反映经济运动和经济规律。该文运用唯物史观这一武器,揭示了劳动二重性的含义、关系及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大众审美文化对人类生活和文化建设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即最广泛的平民性和大众参与性消除了中国传统文以载道的意识形态模式,凸显了感性特征,在游戏的快乐和消遣中使生活日益审美化。但其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最主要的在于过度追求感性快乐与享乐主义,淡化和丢失了理性,造成价值观念的误导,当前大学美育的新课题应是加强感性教育,培养提高青年学生高尚的趣味格调。  相似文献   

12.
《资本论》中的“二重性”学说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两种"二重性":一种是"与生俱来的二重性",另一种是"历史地获得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属于第一种,商品和资本的"二重性"则属于第二种,前者不能充足地说明后者,对后者的透彻说明须借助拜物教批判理论。劳动二重性学说,只是马克思的"二重性"学说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马克思的"二重性"学说的精义在于揭示"物"的"社会形式"是如何"历史地获得和叠加"的。马克思的"二重性"学说与"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叙述逻辑的任务在于,理论地再现"物""历史地获得和叠加"一定的"社会形式",从而获得其"二重性"这一历史过程。把马克思从"抽象"到"具体"的"上升"逻辑"偷换"为从"具体"到"抽象"的"下降"逻辑,是一种有害的理论倒退。  相似文献   

13.
实践活动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它体现在主观性与客观性,科学性与价值性、历史性与创造性等方面,只有把实践理解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才能抓住实践的要害和实质。  相似文献   

14.
历史资料是已逝历史事实的再现,是证实历史的依据。历史资料有实物史料、文字史料和口碑史料三大类。史料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遗存,具有主观与客观二重性。正确认识和把握史料的二重性,对于学习和研究历史,知古鉴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以及规章制度、行为方式和物质设施中外在表现出来的文化。大学校园文化的传播存在着内、外传播性,同时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二重性,大学校园可以明确大学怎样运用校园文化传播的二重性,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应以科学性、人性为本,其基本特征有五个方面;起点的差异性:内容的全面性;主体的能动性;结构的合理性;要求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7.
关于职业教育本质属性问题,一直是教育界特别是职教界非常关注的问题,目前仍在探究之中。从两个方面对“职业性”和“普及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之本是其二重属性——"高教性"与"职业性",片面强调"职业性"只能是劳民伤财的急功近利,是失之健康的畸形发展。目前需要解决的就是二重属性问题,把"高教性"融入"职业性"中,使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若此,提高"育人""成人"教育水平,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才会形成一个健康完美的高职教育。  相似文献   

19.
论职业教育的客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的生源危机现象的原因是职教经济系统中供需不适应。深层次的根源还是职教学校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客体的商业属性理解不深,不能深刻理解其供给的交换客体是应该适应市场需求的教育服务,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的明晰。从系统论的角度,结合经济学理论可以科学认识职业教育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