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为一种修饰话语的手段——隐喻(metaphor)在英语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作用电越来越重要。其部分原因是组成隐喻的词类较多。我们针对隐语词类构成归纳出动词性隐语、名词性隐语、形容词性隐语、副词性隐语、介词性隐语等七种形式,予以归纳研究,以期评鉴。  相似文献   

2.
林街方言中的隐语是隐语的一种,是语言的一种社会变体,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它的产生具有一定的意义,其词语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指代关系,部分隐语的来源和使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的语境中产生的同一隐语也具有不同的意义,本文正是从这些问题着手对林街中的方言隐语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3.
隐语在汉语中也叫黑话,是某一社会集团为了保守秘密而人为地制造的语言。它只通用于某集团内部,是集团语的一种。日语隐语在江户时代有了很大的发展。明治维新后,成为隐语母体的以身分或职业为基础划分的社会集团有了明显的增加,隐语也随之有了迅速发展。二次大战后,隐语作为一种特殊用语开始在社会上流行,并且其中有很多已经失去了保密性成为了一般用语。隐语在日语中是一种特殊用语,种类很多,但究其根源,它都是以一般用语为基础创造出来的,其构成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英语隐语行话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亚文化。通过对隐语行话内涵及产生的因素、隐语行话的构成、隐语行话的功能与特征的论述,将有助于我们从另一维度去更全面地认识英美社会,了解其文化的丰富性,从而有利于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5.
隐语行话是一种特殊的民俗语言现象。它的创制和使用主体是某些民间社会集团或群体,外部人员一律被排斥在外;它被创制和使用的目的是维护本集团的利益、满足交流协调人际关系的需要。隐语行话具有表达、掩饰功能和隐蔽性、秘密性的特征。于某种程度上说,隐语行话不是独立的语言,是对民族共同语的一种“反动”,是民族共同语的变体。隐语行话经历从创制到“破解”的过程,共同的文化大背景影响下的思维方式使社团外的人有破译隐语行话个别词汇的可能,频繁的社会接触,使隐语行话常处于一种开放的环境中,从而使其被破解的机率增大。  相似文献   

6.
隐语是民族文化生活的语言烙印.文章记录描写了彝族腊鲁话中为数不多的隐语形式,并从食物、民族称谓、动作行为三个方面对隐语作了归纳,认为这些隐语是腊鲁人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与周边族群进行互动并在内部强化语言认同的结果.随着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及社会转型的加快,这些隐语正逐渐濒危,对其进行抢救性的整理工作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张巧云 《现代语文》2006,(11):125-126
"隐语"一词的记载可追溯到春秋时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樗里疾,秦之将也,恐犀首之代之将也,凿穴于王之所常隐语者."另,《韩非子·喻老》:"右司马御座而王与隐语."这里都用作动词,后来成为名词,就是隐蔽性话语,是一种特殊的方言,是在自然语言基础上人为创造的特定性语言符号.  相似文献   

8.
江湖隐语的文化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语是一种社会方言,是共同语小范围的变异,其语音、语法系统承袭自共同语,词汇则偏离了共同语的词汇系统。隐语又是一种民间文化形态,折射出江湖人在重农抑商、重义轻利的集体意识的影响下产生的自尊自重与自轻自谑相交织的心理状态,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伦理精神在下层百姓生活中的深厚积淀,展示了历史文化为隐语形成造就的人文主义的广阔背景  相似文献   

9.
川北隐语作为一种语言变异现象,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分化出了较多的下位类型,并广泛存在于歇后语、行话、山歌、谑语之中。本文针对其富有地域特色的歇后语、行话等隐语的语形、语义及成词理据进行了论说和分析,指出隐语的发展演变,是社会多层次言语社团的建立和完善并在语言使用中直接催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王建英 《文教资料》2008,(29):38-40
顺应理论给考察语言的使用提供了新的视角.语言的使用具有语境关系的顺应和语言结构的顺应性,这种顺应是动态的并带有一定的过程意识.作为一种语言行为,上下域方位隐语是一种很主要的认知手段,顺应理论对上下域方位隐语的阐释力.因此顺应理论可以用来阐释上下域方位隐语语言使用的顺应性特征,即上下域方位隐语是与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相互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隐喻是一种语言想象,是人类感知世界的工具。普拉斯的诗《隐喻》展示了诗人娴熟的语言技巧,蕴含丰富的概念隐喻,体现了诗人深刻的心理分析能力。从语义、语法、句法、修辞等方面分析该诗不足以剖析诗人创作诗歌的心理过程。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怀孕是旅程、怀孕是负累、怀孕是张力这三个概念隐喻进行科学的认知分析,意在说明隐喻既是诗人对怀孕的一种认知,也是其阐述观点的特殊工具,更体现了诗人对价值观的探求。  相似文献   

12.
隐喻在经济语篇中广泛使用,它是人们对经济现象的一种认知模式。这些隐喻植根于人们的身体经验和社会经验,受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而存在差异。了解隐喻,可以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一种认知模式,由于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经历存在相同点,因此各民族间的词汇隐喻有着共性.但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人们在描述同一概念时,常常选用不同的事物作为词汇隐喻的取向,有一些词汇隐喻甚至只为某民族的语言所有而无法在其他语言里找到对应物.因此词汇隐喻在认知过程中还表现为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它不可避免地受到各自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的影响.民族文化特征的各个主要方面对词汇隐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体制,国民性格及民族心理特征、宗教文化,生活方式习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还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模式。隐喻拥有普遍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它既是一种言语行为,又是一种心理过程,还是人类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隐喻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隐喻深深地根植于文化中,是文化和经验的沉淀。文章从认知角度比较隐喻在英汉文化中的异同点,以利于我们跨文化的语言学习。  相似文献   

15.
隐喻既是一种认知现象,又是一种语言现象.隐喻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传统隐喻观和认知隐喻观从不同的视角来解释隐喻从传统隐喻观和认知隐喻观的视角分析英语习语隐喻现象、隐喻种类及其隐喻意义,为英语习语的理解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方言歇后语的形成是建立在我们的认知机制上的,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机制为歇后语的形成提供了理据。本文主要探讨隐喻在方言歇后语中的修辞功能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7.
郑珂 《台州学院学报》2009,31(5):43-47,60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在本质上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一种方式。它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中,并且与社会文化紧密相关。因此,作为西方国家一种由来已久的社会现象,性别歧视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在隐喻的使用上。通过分析英语中大量的动物隐喻、植物隐喻以及食物隐喻,不难看出:虽然隐喻具有认知普遍性,但它也具有文化相对性,与特定社会文化中最基本的思想观念相一致;这些隐喻的例子都清楚地表明西方社会存在着较严重的贬低、轻视女性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基于莱考夫的隐喻理论构架,本文从中英文化对比的视角对隐喻进行比较研究.当代认知观认为隐喻是通过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谈论另一领域经验的认知过程.人类文化的共性铸就了英汉隐喻中的相似之处, 中英文化各自的特性又造成了他们之间的差异.跨文化交流过程中, 不仅要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结构, 理解隐喻本身的意思, 更要深入学习隐喻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师莹 《茂名学院学报》2010,20(2):43-45,50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工具,它体现了人类的思维及行为模式。以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对汉语“脸”及英语face所构筑和衍生的隐喻意义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英汉认知方式和中西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隐喻是新闻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分析汉语和英语的体育新闻语篇,发现新闻语言中使用了大量的隐喻,首先,从宏观上看,概念隐喻普遍存在于竞技性的运动项目的赛事报道之中;其次,从微观上看,体育竞赛中的技术动作描写也采用了隐喻,体现了新闻语言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最后,分析了体育新闻语篇中隐喻的三大功能:语篇功能、审美功能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