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画注重“写意”。所谓的“意”就是“气韵”。那么,何为气韵?气韵就是客观存在于纸上的可以看见和感知的绘画的生命。所以,古今评画皆以气韵生动为第一。从经常把非常优秀的艺术作品称为“传神之作”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中国画是多么重视艺术审美情趣,尤其是国画作品中的“气韵”。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写作时要“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而传统的命题作文教学,由于学生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且课外阅读有限,往往眼中无物,心中无情,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常常是千篇一律,空话、大话、套话连篇,无真情实感。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用以下六种引导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论“气韵”     
张献林 《文教资料》2012,(18):109-110
画画实际上是在画"气韵",对象并不重要,它只是一个载体。"气韵生动"讲出了"气韵"的程度应该"生动",就是指画中万物的神态要能够达到鲜活而灵动的程度。变化和重复这两种方法的交汇使用是谢赫时代画家让所画物象神态生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章围绕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可教"与"不可教"的困惑,分析得出:写作"可教"与"不可教"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得先是一个懂得写作规律、会写作的人,然后才能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真正"教"出学生好作文。  相似文献   

5.
孔晔 《文教资料》2013,(7):33-34
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一直具有不容小觑的地位。如今,作文教学已受到社会广泛的重视和关注,但是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的现象依旧屡见不鲜,在作文教学中"收"还是"放"的问题一直困扰许多教师。本文从这一问题切入,从内涵、意义、做法等方面讲讲作文教学中的"收"与"放"。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的关键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引路"、怎样"开门"的问题。基于这点认识,下面就初中作文教学中"授"的角度,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7.
张敏 《小学生》2010,(12):59-60
教师可以把学习的材料讲解给学生听,演示给学生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要求让学生记忆和操作,但是学生是否听,是否看,是否记却是另一回事,能否听明运用更是另一回事。教师对学生的听、看、想、记、做可以施加影响,而影响的程度如何直接与教学质量的优劣发生联系,其结果的好坏则要看教师的引导方法。这里,我粗略地谈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  相似文献   

8.
9.
10.
《教师》2019,(6)
开展作文创新教育研究,能为小学生知识和能力找到更佳衔接点,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如何破解小学作文写作选材不新、立意不新、结构不新、手法不新等难题,引导学生完成作文创新?作者就此做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校的“生活作文教育”研究课题与课标精神不谋而合。在多年的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先生活,后作文”、“作文即是实践时”的教改特色。我们注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开发生活中的作文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切感悟,在表达中张扬个性、表现“真我”。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生的作文,毋庸置疑地普遍存在着胡编乱造、寻章摘句、剪辑拼凑、无病呻吟的"做"文现象.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到"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的释放真我,表达自我呢?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过程中,关于作文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作文教学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作文教学中的引导及互动生成方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一、自我积累语言材料语言是思维表达的工具,我们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积累语言材料,首先要引导学生积累教材上的语言。教材中有许多词汇需要学生掌握其意,有许多句子、段落以及整篇课文需要学生背诵,特别是“积累与运用”中的成语、谚语、古诗等需要学生背写。积累语言材料,还要引导学生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这些积累,从内容上可以是古今中外名家名篇中的名句,可以是俗语、典故、名人名言,也可以是歌词、对联、警句……从描写上可以是人物类、事件类……同时把课内外积累的语言材料与表达有机结…  相似文献   

15.
1998年12月,由上海《萌芽》杂志社和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七所全国重点大学联合举办的号称“挑战中国语文应试作文教育”的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引起了全社会特别是语文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媒体称此为“中国语文教学制度改革的第一道曙光”。新概念作文大赛一反传统的作文命题模式,鼓励学生打破旧观念和旧规范的束缚,寻找自我,感受生活,大胆想象,开拓创新,确实具有突破传统作文模式的一面。然而,我们认真的反思其用意,似乎又觉得它并非救治作文教学弊端的良方,在某种程度上,它也许比传统作文教学走入了更深…  相似文献   

16.
江和平  袁浩 《江苏教育》2006,(10B):21-23
近年来,许多教师针对作教学的种种弊端,积极探索,寻求突破,努力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体验,思考想象,获取作材料,提高作能力.创造了许多有效的经验。但是,从大面积看.作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新的问题,应引起我们重视。怎样把这些先进的理念、新的教学要求化为科学有效的教学行为,还需我们认真学习思考、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7.
“作文”和“写作”二者是不同的概念,通过它们各自的内涵,我们可以得出中学语文进行的是“作文教学”而非“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18.
谢赫的绘画六法以探讨人物画为主,是中国最早的系统性绘画鉴赏理论。"六法"的精髓和灵魂是"气韵生动",它不仅是鉴赏画作的最高审美标准,还对书画艺术的创作有理论指导意义。它要求画家与画作、画作与对象,书法家和书法作品、书法作品之间的气韵生动,以体现作品的精气神。  相似文献   

19.
“反生态作”之生存状态:长、美、高、巧 长:不知从何时起,“长短”成了判断习作优劣的重要标准。许多老师认为,长能达到叙述具体的效果,特别是在同题习作时,更显得参与的态度端正。老师们对长的欣赏和推崇,使得孩子们的习作也形成了“从长计议”的风。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孩子写自己家的小狗波比,要达到老师规定的500字。好不容易写完了,一数,惨喽,才400多字。  相似文献   

20.
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丰富多彩的,如何激发教学中的“语文味”?我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选择从表达真情实感也就是“情感激发”入手,安排了一次作文辅导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