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刊讯为了深入发掘体育文化内涵,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史分会、《体育文化导刊》编辑部主办,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承办,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为主题的奥林匹克高级论坛于2007年9月21日至24日在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举办。论文报告会分三个主题:1.“东方与西方”———东西方体育文化比较研究;2.“现代与西方”———奥林匹克研究;3.“传统与东方”———中国体育文化的研究。本次论坛邀请了德国科隆体育大学教授卡若、悉尼科技大学澳大利亚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理查德、印度大学博士鲍瑞…  相似文献   

2.
2007年奥林匹克文化高级论坛于9月21日至23日在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举行。论坛的主题是“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论坛主办者--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和中国体育史学会邀请了四位德国、澳大利亚、印度和英国的奥林匹克专家以及任海等六位国内知名学者作主题报告。在本次论坛,中外专家学者共发表论文50篇,内容涉及奥林匹克运动、东西方体育文化、中国传统体育现代化、区域体育的发展对策等研究领域。其中,有一些热点话题及出新之处值得关注。一、奥运遗产问题:悉尼之鉴奥运遗产问题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践中愈发受到关注。悉尼科技大学奥…  相似文献   

3.
体育文化与和谐世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巾心、北京体育大学主办的体育文化与和谐世界高峰论坛于2008年12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体育大学举行.到会专家深入研讨了传统体育文化以及奥林匹克精神与和谐世界的关系.论坛演讲分主题演讲和分议题演讲形式,主要研究观点如下: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整合方法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化学的视角,探讨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进行科学整合的方法,提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进行科学整合的方法是:①健全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心态;②唤醒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自觉;③首要的方法是求同存异;④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整合还需要文化移情。  相似文献   

5.
2002年8月24日,国际奥委会“寓教于体”(EducationThroughSport)世界论坛在德国威斯巴登市举行。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的代表及雅典、都灵、北京奥组委的代表和国际奥林匹克教育、文化专家出席了会议。受中国奥委会指派,笔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一、会议简况会议由国际奥委会执委、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何振梁先生主持。他在开幕式的致辞中阐述了教育和文化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作用:教育与文化、文化与体育、体育与教育,这几个紧密相连的概念形成了奥林匹克主义的基础。体育的发展使我们认识到应该…  相似文献   

6.
孙威 《体育学刊》2007,14(5):24-28
奥林匹克运动是体育科学与体育人文融合的文化,奥林匹克文化和人的自由是科学体育与人文体育和谐发展的核心;奥林匹克运动正在从人类科学发展的工具——夺标与健康的功利化追求,转变为对奥林匹克文化——精神、制度、人的实质自由的追问;在体育过程中不断扩展体育个体的实质自由是复兴科学与人文和谐发展的奥林匹克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网球天地》2009,(1):119-119
12月15日.由天津市人民政府主办,天津市体育局承办,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和北京体育之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协办的天津体育休闲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大厅隆重举行。论坛上,如何促进国际体育产业的交流并促进本地市民消费成为国内外多名体育推广资深人士重点讨论的课题.由此大家进一步研讨体育产业如何促进天津市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2年8月24日,国际奥委会“寓教于体”(EducationThroughSport)世界论坛在德国威斯巴登市举行。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的代表及雅典、都灵、北京奥组委的代表和国际奥林匹克教育、文化专家出席了会议。作为中国奥委会派出的代表,我参加了这次会议。深刻体会到教育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重要地位及奥林匹克教育多元化的价值。一、会议简况会议由国际奥委会执委、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何振梁先生主持。何主席在开幕式的致辞中阐述了教育和文化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作用:体育与教育、教育与文化、文化与体育、,这…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奥林匹克文化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奥运会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融提供了平台,在此背景下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差异与融合研究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认为,两体育文化在科学基础、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和谐思想是两体育文化的共有属性,弘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观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对奥林匹克文化的补充与奉献.  相似文献   

10.
通过考察奥林匹克文化的发展历史,认为奥林匹克文化转型的流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奥林匹克文化萌芽时期,特点是具有宗教文化色彩;奥林匹克文化成形时期,具有西方体育文化特征;奥林匹克文化完善与自觉时期,体现了作为世界多元文化的包容性特征。现代奥林匹克文化完成了去宗教化转型;现阶段处于由西方一元体育文化向多元全球体育文化的转型期;在这一转型期奥林匹克文化对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对话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为消除文化差异、建立文化信任提供了实践与经验。  相似文献   

11.
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也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奥林匹克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否与奥林匹克文化的融合和互补,以达到继承和弘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对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补充与贡献,并能促进两者之间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文明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体育的本质是文化,但不一定是文明.第三种历史观认为,游牧民族创造体育文化,而农耕民族贬抑体育文化.体育起源于游牧民族的野蛮,衰退于农耕民族的文明.奥林匹克精神出现在欧洲,因为欧洲是游牧文化传统,而古代中国长期以来谨遵农耕文化传统.体育的渊源与文明之间的对立决定了体育与文明之间存有隔阂.城市的诞生使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有了相似的生存方式,同时也诞生了相似的更高级的需求,体育与文明之间的隔阂才在城市文明中得以弥合.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就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做了精辟的论述,以及阐述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对奥林匹克文化的补充,旨在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基础的儒道家学说,使中国传统体育更重于人体康寿、保健养生,与奥林匹克文化中的“更快、更高、更强”对人自我极限的挑战精神有一定距离。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华与奥林匹克文化相互融合补充,才能使二者共同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5.
一国的体育文化常常是该国的民族文化在体育上的反映和表现,而奥林匹克文化则基本上是一种世界文化,它是各国体育文化在多次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融合、交流、激荡和互补的结果。 拿目前的中国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相比较,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是存有明显的区别的。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长处和不足。 中国的体育文化认为,一国的体育是一国的民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我国部分高等体育院系奥林匹克文化传播现状的调查研究,旨在了解体育专业教师对学生传播奥林匹克文化的现状、学生对奥运会的情感态度以及奥林匹克文化传播途径等,在此基础上,分析现存问题,研究解决方案并创造性地提出今后我国高等体育院系奥林匹克文化传播的“六边形双元互动”模式,以期对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更广泛传播。奥林匹克教育在中国的更广泛普及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动荡局势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我国在东京奥运会与北京冬奥会中取得世人瞩目的成绩,为探讨中国竞技体育成功原因,进行文献查阅与理性分析,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举国体制、科技等方面出发,对中国奥林匹克道路进行解构。研究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我国奥林匹克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奥林匹克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我国奥林匹克事业发展的内在主线是举国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使得我国奥林匹克事业内涵更加丰富;科技为奥林匹克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奥林匹克运动是时代对我们提出新要求。奥林匹克文化与高技体育有着天然的融合性。文章通过分析当前高校体育的发展现状和奥林匹克文化的内涵,阐述二者融合的必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的学校体育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需要有更深刻的文化内涵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校体育通过传播奥林匹克文化,促进奥林匹克持续健康发展,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为高校体育的"三自主"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体育与奥林匹克文化的融合使教育和文化取得双赢。  相似文献   

20.
奥林匹克研究在中国已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体育与科学》杂志率先发起对奥林匹克文化的研究,并倡导在中国建立奥林匹克学,成立奥林匹克学会或研究会,组织体育理论界和社会科学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全面开展奥林匹克运动与世界文化的研究,为中国体育理论“冲出亚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