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咏物诗,是指那种以客观的物为描写对象,或细致地刻画其色彩与形态,或借以抒怀兴感的诗作。唐代著名诗僧齐己,在他现存的800多首诗篇中,有咏物之作80余首,约占总数的1/10。这些咏物篇什,大都含蓄隽永,言近旨远,或多或少、若隐若现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反映了晚唐时代的社会现实,同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 首先,部分咏物佳作是诗人自我人格的形象化、具体化的显现、折射。任何真正的艺术品,均能体现出艺术家自我人格的美学追求。“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这里的“志”,包括诗人的人格理想。读齐己的咏物诗,我们深深地感到,诗人在执着追求一种高洁的人格美。诗人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动乱的时代。在他生活的几十年中,曾发生过六次大的军乱和农民起义“干戈百里外,泉石乱峰西”(《赠仰上人》),“烟霞经北固,禾黍过南朝”(《送东林寺睦公往吴国》),诗人曾以沉痛的心情吟叹过民族的苦难。可见诗人虽入佛门,并未完全太上忘情,超然尘世。然而,一介诗僧,尽管如何心忧黎元却无门报国。在那血雨腥风的时代,诗人所珍  相似文献   

2.
齐己诗气骨遒劲。咏怀诗清高自许,山水诗境界阔大,咏物诗寄托遥深,寄赠、酬答诗亦气势恢宏;齐己诗的语言明快、清美、劲健有力。齐己诗的气骨,是他的经历、个性、气质的反映;也和他的诗学趣尚有关;齐己钟爱李白、李贺等有气骨的诗人,也是其气骨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齐己考     
齐己是晚唐五代卓有成就的诗僧,有《白莲集》、《风骚旨格》行世。《四库总目提要》说:“唐代缁流,能诗者众,其有集传于今者,惟皎然、贯休及齐己。皎然清而弱,贯休豪而粗,齐己……五言律诗居全集十分之六,虽颇袭武功一派,而风格独遒。”可惜,有关齐已的传记材料很少,现能找到的较早资料如《白莲集》序、《宋高僧传》、《五代史补》、《宣和书谱》、《山谷集》等,记载极为简略,几种影响大的文学史著作,对他从不提及,至目前国内绝少人对他进行专题研究。鉴于此,本文根据五代宋人提供的材料及其它有关记载,结合《白莲集》诸诗,对齐己作一些考证,希望对研究齐己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4.
晚唐五代诗僧齐己的诗学理论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认为齐己谈论诗歌技法的《风骚旨格》并不能代表齐己诗学理论的成就,而代表他诗学成就的理论是在其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许多富有创意的理论。齐已在《白莲集》诗歌中主要谈论了“诗兴”,“诗魔”,“骚雅”,“诗境”,“趣味”,“风格”“知音”等方面的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爱的教育》这部小说巧妙地借用儿童视角的叙述策略呈现了父子之爱、师生之爱、同学之爱等人间真情,并由此上升为对社会、对国家的深沉的大爱。这反映了他渴望通过教育拯救社会和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他独特的人文关照不仅在当时,在今天也是具有深刻的现实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齐己生活在一个万方多难、遍地刀兵、生灵涂炭、灾难深重的时代。他自幼为僧,安禅静习,四处游方;60岁时任荆州僧正,掌管荆南僧务。齐己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他的诗既面对现实,描述唐末五代战乱,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并揭示其苦难的根源,提出了对理想政治的见解;又着力宣传佛理,阐述对佛教教义的解悟。齐己勤于写诗,风格独特,是我国古代第一诗僧。  相似文献   

7.
晚唐五代时期是印刷业走向兴盛的时代,一方面是书卷的不断问世,一方面是旧有的文字流布载体还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文字载体多样化时期.当时的印刷业发展中心是自四川而下的沿江一带,晚唐五代诗僧齐己长期栖居江陵,首当其冲;当时诗歌流布之不同载体以及相关的诗歌流布的状态在齐己《白莲集》中都有相对集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教育》2002,(8):8-8
45年前,我曾在黑龙江教育编辑室工作过。1954年,哈尔滨特别市、松江省及黑龙江省三方合并,成立新的黑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张雅亭同志出来编辑《黑龙江教育》。不久,他调到省农工部工作。接手办刊的是佳木期一中语组阎承玉同志,同时张传中同志到编辑部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在清代众多的散文作家中,洪亮吉卓然自成一家,他的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特色。作为乾嘉时代的经学、音韵学家,他的文章具有学者的严谨与缜密;作为与袁枚等齐名的“骈文八家”之一,他的文章又有诗人的文采与丰韵。尤其是他的《意言》二十篇,从多方面反映了社会现实,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治平篇》即其中的代表篇什。  相似文献   

10.
沈培新先生在多个岗位上工作过。据我所知,他曾担任过省教委副主任、省文联党组书记和主席、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协常委等。我习惯喊他沈主任。  相似文献   

11.
白先勇是大陆读者比较熟悉的一位美籍华人回族作家,他的作品在大陆受到普遍的欢迎。其中《孽子》一书是他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部长篇,发表于1979年,近两年才被介绍到大陆来。《孽子》所描写的生活对绝大多数读者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但这个陌生的世界所反映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病态,都又是人们并不陌生的。白先勇在《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孤恋花》等作品中,曾成功地描写过台湾社会下层舞女、吧女、妓女等被蹂躏者的悲惨生活和命运,从一个侧面揭露了台湾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孽子》则是白先勇从另一侧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病态的又一次重要的摄象。在白先勇的短篇中,具有变态性心理的人物形象曾不止一次出现过,但象《孽子》这样  相似文献   

12.
齐己的诗癖和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唐、盛唐僧诗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影响不大。到了中唐、晚唐,僧诗创作渐趋活跃,出现了一些有名的诗僧,呈现出繁荣景象。其中以负盛名的皎然、贯休和齐己为最著。历代评论家大多以为皎然诗清而弱,贯休诗豪而粗,而齐己诗风独遒。齐己因为“篇什多而益善”(明胡震亨语),特别是有许多作品反映了当时人民长期处在战乱中的痛苦生活,在僧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齐己所处的时代及其诗、诗集 齐己出生于唐懿宗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卒于后晋天福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字元亮,曾更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是中国学史上有名的田园诗人。曾祖陶侃官至大司马,祖父陶茂曾、父亲陶逸也做过太守、县令。到他这里家境已经没落。他直到29岁才出仕。年轻时颇有建功立业、“大济苍生”的壮志,出任江洲祭酒,后做参军、县令等一些小官。为官期间,尔虞我诈的官场使他认识到社会现实的黑暗,终于从彭泽令任上弃官归田。陶的归田,是在对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这是儒家的“独善其身”的思想占了主导的地位。死后被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另有“五柳先生”号。  相似文献   

14.
齐己交游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依据齐己诗集--《白莲集》(四部丛刊本)以及《唐才子传》、《唐诗纪事》、《十国春秋》等相关资料,详细考证了齐己与郑谷、曹松、贯休、修睦、贯微等之间的交往情况。  相似文献   

15.
齐己为晚唐著名诗僧,其诗清润平淡。齐己集中有不少论诗诗,是我们了解他诗学观点的依据,齐己诗学思想内容可以总结为两大方面:其一是从儒学诗教观点出发,主张诗学白居易,崇尚风雅,关乎民生;其二是从"诗"、"禅"互济观点出发,认为"诗"、"禅"相通,二者表现为"悟入"与"吟出"的过程关系,二者都须通过"扣寂"、"凿空"等手法才能达到"极趣"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较之中国众多的诗人,齐己的特殊点在于他是一名僧人。禅门制约对僧人来说是思想言行的全面制约。作为自幼脐身佛门的齐己,其创作不可能不受宗教观念的制约。同一题材、同一词语,世俗人士作如此的理解与运用,而诗僧或许渗入了特定的宗教内涵,或作了特定的宗教理解。有鉴于此,本文试从人间佛教思想的角度对齐己诗作一探究。齐己是禅宗比丘,自幼接受禅宗人间佛教思想影响,因此在他的诗中闪烁着人间佛教思想的光芒。戒恶、行善是人间佛教的主要内容。赵朴初说:“人间佛教主要内容就是:五戒、十善。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  相似文献   

17.
《魔术》是日本近代文学中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芥川龙之介写于1919年的短篇小说。 芥川龙之介在创作上强调虚构,讲究技巧,同时更重视对现实本质的反映。他说过:“我在气质上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在人生观上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这些特点在他的148篇短篇小说中都程度不同地留有烙印。在《魔术》一篇里,体现得更为清晰。 《魔术》是以讥讽手法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至上为主题的。既继承了现实主义传统,又着意运用了富于浪漫色彩的虚幻迷茫、夸张、象征等手法,于真而又假、似假犹真的情境中,展示拜金主义者们的卑鄙、狡诈的丑恶嘴脸。  相似文献   

18.
阿Q是鲁迅的著名小说《阿Q正传》里的一个主要人物。这篇小说以我国近代社会生活为背景,深刻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和革命风貌。作品里的阿Q是一个落后雇农的典型形象。后来阿Q也曾有过反抗和革命的要求,可是由于投机钻进革命队伍中的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并联合赵太爷、举人老爷,把总等以莫须有的罪名把他逮捕、游街,终于阿Q又糊里糊涂被他们杀掉了。对于阿Q的“革命”,历来存有争议。起初有人认为落后愚味的阿Q根本不可能革命,近来又有人走向另一个极端,即过  相似文献   

19.
被称作唐代第一诗僧的齐己,因流传800多首诗以数量之多名列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之后,位居唐代诗人第五位。他与郑谷的"一字师"故事,是文学史上一起重要史实。还原齐己与郑谷的这段交往,能够澄清有宋以来关于"一字师"的误记、讹传。  相似文献   

20.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经历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并以如椽巨笔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这些诗突显沉郁顿挫之气概,饱含忧国忧民之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