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运用语言文字的基础.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呢?我认为,应着重帮助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要做到:学生想不到之处要点明,忽略之处要指出.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强化语文基本功训练呢?笔者认为起码要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一、规律性原则 阅读教学除了要遵循一般的阅读规律、教学规律之外,特别是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学习语言、认识事物的思维流程是:由语言文字的理解到思想内容的把握,然后到语言文字的再领会。也就是说,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到一般抽象,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把文章读懂进而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然后再由一般抽象到具体形象,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达形成领会文章的内蕴把文章读透。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无论使用怎样的教学方法都必须遵循这条最基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语感是由感受语言文字而引起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通过对语言材料的感知所形成的对语言材料特有的、近乎直觉的敏锐感受能力.敏锐的语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它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的训练."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语感的训练和培养.下面笔者就语文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语感,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钻研语文教材,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文字运用环境,引导学生自觉地投入到语言文字学习中,使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能够不断获得提高和发展.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基于抽样调查简述高职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现状,其次分析高职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标准,最后从几个方面探讨高职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方法.要基于职业能力要求完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构建集知识、技能、实践为一体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模型,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模式,同时组建高职院校内...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在根植于生本教学的基础上推进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落实,要有效摒弃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忽视语言文字基础性和技能性、忽视语言文字训练、弱化学生自主学习语言文字、过分强化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而忽视语言文字基础累积掌握等各种问题。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建构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方法,科学培养和发展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他们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对学生加强语感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的水平,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能力要通过训练才能形成,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相似文献   

10.
略谈中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的培养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可以理解为自觉地学习、掌握有关的规范标准并将其运用于阅读、写作及日常的言语交际中。这种规范意识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才能培养建立起来。不言而喻,培养中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的任务主要应由语文教学来...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能力要通过训练才能形成,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要培养语感.语感是阅读文字的基础,是联系读者和作者情感的桥梁,是培养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直觉感受.它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受,最终达到对语言文字快速领悟的境界.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那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3.
刘品 《教师》2012,(35):60-60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能力,是由语言文字引起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理解和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是沟通文章朗读者与作者内心世界的桥梁。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读懂文章,更要让学生有所感悟,也只有这样,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吕叔湘先生说: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可以看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应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语用价值,是文本的核心价值.学语言,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挖掘文本的语用价值,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呢?  相似文献   

15.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现体,语言文字水平“深”是指文章要有深度,要写得“深刻”的意思.因为写文章不只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明确规定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讲巧练,讲练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悟法,练中积累读写经验.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凸显学生的教育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精神与高尚品格的教育,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营造高效的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17.
一、摸准认知起点,进行思维导向 学生读一篇文章,首先感知的是语言文字材料,经过一步步读懂字、词、句、段,才逐步理解一篇文章。学生阅读大致经历由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到语言文字的活动过程。在教学中要摸清学生对一篇语言文字材料的认知起点,了解学生理解的疑难,从而有效地进行思维导向。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学生通过初读粗略了解周瑜、诸葛亮的个性特点后,教师进行思维导向:谁借箭?借不到箭会有什么结果?你认为课文中最能表  相似文献   

18.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是人们对反映客观事物的语言文字的一种心理反映.它侧重于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教师自己具备敏锐的语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关注生命,唤醒和培养学生生命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与人文关怀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能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语文人文性的有效体现,更是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强烈召唤.作为护校的一名语文教师,笔者认为生命教育的渗透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靠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染学生,靠语言文字的动力推动学生,靠语言文字的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地渗透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20.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活动和认识活动过程,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