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4年11月20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从上海港出发赴南极,长城科学考察站站长兼长城站邮政支局局长郭坤肩负祖国人民厚望,手攥大包邮件登上了考察船。次年2月20日,适逢我国农历大年初一,长城站落成,长城站邮局也在这天正式对外营业。1985年4月11口,随着南极冬季的到来,考察队在完成预定考察任务后胜利返航。  相似文献   

2.
在支持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万米邮票‘长城’大签名‘奥运连着我和你’活动发起一周年之际,92年12月16日,一幅特制的南极长卷随国家南极考察队飞赴南极。临行前,国家海洋局局长,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副主任严宏漠在卷上签下了第一个名字,14名考察队员也相继签了名,队长卢云春表示,要把祖国人民支持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愿望带到南极,把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流通硬币共铸造发行了4套,第一套是从1955年开始铸造的硬分币。1980年开始铸造第二套流通硬币,即人们常说的"长城系列流通硬币"(见图)。1991年开始铸造第三套人民币硬币"牡丹币";1999年开始铸造第四套人民币硬币"菊花币"。长城币的由来197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指示沈阳造币厂设计试铸长城流通币。同年1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批准长城币投产发行,并由上海造币厂开始生产。长城硬币包括壹圆、伍角、贰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11月7日,中国第三十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从上海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出发,奔赴南极执行为期155天的科考任务。此次科考的重中之重是在南极内陆建立我国第四座科考站——泰山站;此外还将在罗斯海地区为我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选址。本次科考队由256人组成,其中中国科考及相关人员83人,包括两名台湾科学家和两名泰国科学家。整修一  相似文献   

5.
国家南极局局长理事会(COMNAP)是各南极考察国负责管理国家南极事务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国际组织。现有29个成员国,我国是该组织的发起国之一。由我国承办的第14届国家南极局局长理事会/南极作业和后勤支援常设委员会(SCALOP)会议于2002年7月15日至21日在中国上海展览中心隆重举行。全部成员国的南极局局长和代表出席会议。本次会议交流各国南极考察计划的实施情况和经验,讨论并提出保障和支援新世纪南极科学考察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翻开《篮球频道》4月号的第一页,我震惊了,"姚黑"们是如此的猖狂和忘乎所以,"姚蜜"们,觉醒的时刻到了。姚是什么?姚是中国的长城!姚是中国的巨人!长城的筑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长城不是一日两日建成的,是靠古代人们勤劳的双手搬起那一块块的青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建设而  相似文献   

7.
乐明 《上海集邮》2002,(6):10-11
7月15日《南极风光》7月15-26日,第27届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大会(每2年举行一次)和第14届国家南极局局长理事会(COMNAP)大会(每年举行一次)在上海召开。这是我国于1986年被接纳为成员国后,首次举办的相关高层次国际性会议,约有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400多名科学家和官员出席。同时举办国际极地后勤技术装备展览会、南极考察后勤支援技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集邮动态     
l新邮预告ll“zzi;;;=;;;ii=;;;j;=iz;趔 《南极风光》特种邮票 2002—15发行日期:2002年7月15日3—1南极冰山 80分 (1375万枚)3—2南极极光 80分 (1335万枚)3—3南极格罗夫山 2元 (1290万枚)规格:40x30mm 齿孔:12度整版:17枚 设计:王虎呜版别:胶印 印刷:河南省邮电印刷厂Q001年集邮年刊》面世 在国家邮政局邮资票品管理司、全国邮政新闻宣传中心和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的支持下,经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批准, 《集邮博览》增刊《集邮年刊》 (总期号164)已与读者见面。 广大集邮爱好者对于集邮年鉴一类文献的需求是很强烈的,《集邮博览》杂志邀请…  相似文献   

9.
7月1日,中国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从上海启程首航北极。这是我国在世纪之交继15次南极科学考察之后,首次对北极进行为期60余天的科学考察,倍受世人关注。同时“雪龙”号邮政支局亦随  相似文献   

10.
1997年11月15日,中国南极破冰船“雪龙号”开始了它的第14次南极考察航行,执行“一船两站”运行的方案。 考察队乘“雪龙号”从上海港启航,途经宫古海峡、雅浦岛、新爱尔兰岛、克赖斯特彻奇港,于1997年12月23日抵长城站,1998年1月25日抵中山站。3月5日从中山站返航,途经弗里曼特尔港、台湾海峡,4月5日抵上海港。“雪龙号”除完成输送两站人员及物资外,还为俄国青年站运送6台大型车辆至中山站。考察船在南极期间进行南大洋考察。  相似文献   

11.
2009年4月1日,大陆"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在完成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任务返航途中,顺利靠访台湾高雄港,并进行科学交流,这是大陆公务船首航祖国宝岛。为纪念这一历史性事件,北京极地集邮协会特制专题纪念信封一枚,编号JD-46(图1)。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岁末盘点,2009年全新展望,长城显示器(Great Wall)为人们带来了温暖而亮丽的"冬天里的一把火"。12月4日,中国显示器市场领导品牌长城显示器在北京举行了主题为"与爱同行"的年度答谢会。答谢会上,长城显示器宣布了其2008年自有品牌销量逆市增长23%,迈进市场前三名,成为2008年市场低迷环境下少数仍保持增长的显示  相似文献   

13.
公元1992年11月15日上午11时45分,长城金山岭。有“亚洲特技王”美称的中国人柯受良在5万观众助威下,胜利完成了骑摩托车飞越长城的伟大壮举,成为“飞越长城第一人”。面对数万观众和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新闻记者,柯受良着重宣布:下一个目标,飞越黄河天堑。  相似文献   

14.
2002年3月,南阳市所辖的邓州(5日)、内乡(5日)、淅川(9日)和西峡(15日)4县相继启用风景日戳,共5种,戳图内容如下: 邓州 楚长城遗址 杏山楚长城遗址与相邻的丹  相似文献   

15.
1985年,中国首次进行南极考察,为此,中国邮票总公司发行5万个“中国南极考察纪念封”(图1),每个售价30元;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集邮出版社共同发行10万个“中国首次南大洋和南极洲考察纪念封”(图2),每个售价5元。上述两种封上盖用的“中国南极长城站”1号邮政日戳,日期均为1985年2月。“南极临时邮局有两枚日戳(1、2号戳)。当时规定这些邮戳只能在南极邮局盖用。‘向阳红10号’返航到达上海,未靠岸,上海邮电管理局就派专人乘交通艇上船将戳取回封存上交了。”  相似文献   

16.
争登南极点     
在南极探险史上,从1893年起进入了一个英雄辈出的时期。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为争夺最先到达南极点,激烈悲壮,最具代表性(右为阿蒙森、斯科特到达南极极点线路示意图)。 幸运的阿蒙森 阿蒙森原先在比利时探险家吉尔拉契的“比利时人号”探险船上任大副,图1邮资图中就是阿蒙森,左上角片图是“比利时人号”。  相似文献   

17.
在本世纪初和本世纪末,各有两支探险队开赴南极。今天,为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设立在南极南纬九十度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当年,他们各率领一支探险队,为使自己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到达南极的人而进行了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7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一个多月。最后,阿蒙森凯旋班师,而斯科特等五人却永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如今,不同于阿蒙森、斯科特为祖国荣誉进行的争夺,来自美国、法国、中国、苏联、英国、日本的六名探险家组成的“1990年国际徒步横穿南极大陆探险队”,于1989年7月28日从南极半岛顶端的海豹岩出发,开始了探险旅途。经过220天的艰苦奋斗,行  相似文献   

18.
以史为鉴     
从"班乃号"到珍珠港炸沉"班乃号"是偷袭珍珠港的序曲。1937年12月12日,日寇攻陷南京的前一天,出动一队重型轰炸机,炸沉了停泊在南京上游29里处五和县江面的美国军舰"班乃号"。舰上15人重伤,14人轻伤。丧心病狂的日本战斗机,还持续扫射美军的救生艇。就在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的日子里,"班乃  相似文献   

19.
尕丁 《上海集邮》2003,(9):37-38
1960年12月15日,我国发行特32《中国制作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邮票,全套1种,图案是破浪前进的"跃进"号远洋货轮。围绕着"跃进"号货轮从诞生到沉没曾暴露出一系列谜团。  相似文献   

20.
薛鹏 《上海集邮》2007,(3):45-45
冯永祥先生《中华南极第一片》(参见020733)披露我国首次南极考察时上海市邮政局曾交付捎带1万个花卉图邮资封在南极加盖长城站日戳,除赠送市邮协理事109个外,其余9000多个下落不明。笔最近经人介绍。从华南购得上述花卉图邮资封全套10种,邮资图销长城站1985年2月加日的1号戳,为黑色首日戳,空白处盖有红色的“中国南极考察队登陆纪念”章(1984.12.30)和“中国南极长城站落成纪念”章(1985.2.20),封背盖有上海85支局的到达戳,戳号有1、5、35等。以上戳记都是手工加盖,由此也可证实中国集邮总公司制作的JF4南极实寄封盖用的是仿制戳(参见060541)。[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