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唐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三位杰出的封建帝王,为避免重蹈隋亡覆辙,革新政治、励精图治,使唐朝在他们统治时期国家政权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开创了备受后人称赞的“大唐盛世”。三位帝王开明的用人思想、正确的用人策略,为唐王朝成就盛世大业提供了人事保障。  相似文献   

2.
唐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三位杰出的封建帝王,为避免重蹈隋亡覆辙,革新政治、励精图治,使唐朝在他们统治时期国家政权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开创了备受后人称赞的“大唐盛世”。三位帝王开明的用人思想、正确的用人策略,为唐王朝成就盛世大业提供了人事保障。  相似文献   

3.
<正>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皇帝,他知人善用、仁政爱民,开创了“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时,曾下令放390名死囚犯回家探亲,来年秋天再回狱服刑,这件事情被称为“四百囚徒归狱案”,在《新唐书》《资治通鉴》中均有记载。  相似文献   

4.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武全才的皇帝,他的诗歌大都显现出雄健高迈,感情激越,格调不俗的特点,初步体现了南方“清绮”与北方“贞刚”相融合的美学理想,在扭转华靡诗风,开创新的美学思想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应该对唐太宗在唐诗史中的地位作一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隋朝末年,他协助其父李渊东征西讨,为建立唐朝立下赫赫战功。在位期间(627年-649年),他吸取隋亡教训,厉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对后世及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除了这些众所周知的史实外,唐太宗还有鲜为人知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他开创并奠定了唐代近300年的帝业,承前启后,影响深远。他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鉴历代之兴衰,惩隋亡之弊政,即“以古为镜”,尽管这是一个史家注目的课题,但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评论都显得不够。本文依次论述了唐太宗为什么“以古为镜”,怎样以古为镜,在结论部分又进一步作了评述,指明其局限性,并肯定了他“以古为镜”的成功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唐太宗李世民是开创、奠定唐朝三百年统治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在其行政之余,不废模仿,并积极倡导书法,由于唐太宗的身体力行,使得朝野上下书法之风大盛,有力地推动了书法艺术的繁荣。唐朝各种书体的成熟完善,艺术成就之高,书法流派之多,书法大家之众,对后世影响之深远,在中国书法史上都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8.
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被称为唐太宗。实际上,唐朝的建立和繁荣,都与他有着直接关系。他从小就与众不同。据说他四岁的时候,有一位相面的见了他,大吃一惊,说这个孩子不一般,将来一定能济世安民。他的爸爸听了,当然很高兴,就给他起了“世民”这个名字。李世民的老爸李渊是隋  相似文献   

9.
王永华 《陕西教育》2008,(10):92-92
“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太平盛世——短短的23年,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迅速发展,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代。唐太宗李世民被公认为我国古代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好皇帝。“聪明一世,懵懂一时的英明帝王”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对他的最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一 魏晋南北朝时实行九品中正制,政权被少数士族把持,一般地主很难参予政权活动。隋代实行明经进士等科取士,为一般地主创设了参加政权活动的机会,限制了部分贵族把持政权,强化了皇帝的权力。唐代初期承袭隋制,李世民看到新进土试毕出门的情景,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我彀中了。”赵嘏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说明统一科举内容并进而统一思想,在经学上大下功夫是唐太宗统治的手段之一。因为隋之唐兴,如何统一思想是唐初统治者面临的一个极严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更是一个卓越的人才专家.他广开才路、慧眼识人、知人善用、以致麾下人才济济.唐太宗率领这批文武能臣,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贞观之治”的形成,是唐代君臣群英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唐太宗的卓越人才观及其成功的用人政策,无疑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佳 《大中专文苑》2009,(10):73-73
唐太宗当上皇帝后不久,就有人投其所好,给他进献了一张弓。能用来送人的东西肯定是好东西,何况是送给皇帝的。唐太宗试了试也认为这张弓是张强弓,非常好。在高兴之余,唐太宗拿着这张弓向宫中的弓匠炫耀。弓匠把这张弓认认真真地察看了一番后说:“这弓不是张好弓,因为它用的材料不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3.
封德彝     
封德彝(567—627年),又名封伦,观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历北齐、北周、隋、唐四朝.在隋曾被“擢为内史舍人”,归唐后,事唐高祖、唐太宗二主,官至“尚书右仆射”,是一个有一定的政治军事才能、对唐王朝有过贡献的人物。开皇十五年(595年),杨素总监建成仁寿宫后,隋文帝见所筑宏丽奢侈,以为“殚百姓之力,为吾结怨于天下”而对杨素不满,在杨素“虑将获谴”的时候,封德彝根据客观情况,分析了隋文帝的心  相似文献   

14.
聆听的艺术     
英国管理学家威尔德曾说:“人际沟通始于聆听,终于回答。”的确,没有积极的聆听,就没有有效的沟通。聆听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宽容谦逊的态度,也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沟通的最高境界就是静静地聆听。唐太宗李世民听取魏征的劝谏,成就了贞观之治,汉高祖刘邦能从草莽英雄成为第一个农民皇帝,  相似文献   

15.
我曾在《读者》上看过一篇文章,叫《漫谈皇帝》。文中将中国历代皇帝分成三类:开国之君、守业之君和亡国之君,并且以“脸皮厚、心黑、胆子大”这一理论概括。 但我对这观点不敢苟同。中国历代帝王除了有些是“厚、黑、大”之外,还有的以贤德著称。周文王和刘备就是贤君的代表人物。他们又怎能说得上“厚、黑、大”呢? 俗语说:“创业难,守业更难。”我认为守业的好皇帝有两位,一位是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另一位是曾击退沙皇,“康乾盛世”中的康熙。他们治国有方,靠的不是“厚、黑、大”,更不会弄出文中所提及的司马衷…  相似文献   

16.
论唐太宗诗     
有唐近三百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不但政治上是颇具雄才大略,功业卓著的英主,在文学上同样是一位勤于创作,勇于开拓的人物。现存诗歌,《全唐诗》著录一卷99首,《全唐诗外编·续补遗》补2首,计101首,另有残句8。他以其创作实绩,不仅抒写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而且对于齐梁陈隋诗风有所纠正,开创了贞观文坛的创作局面,对于促进唐代诗歌繁荣产生了重要影响。正如《全唐诗·太宗皇帝小传》评他的诗:“天文秀发,沈丽高朗,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帝实有以启之矣!” 然而,历代评论家对唐太宗一直疵议较多,甚至视之为初唐宫体诗的代表。《新唐书·虞世南传》云:“帝常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受其影响,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说:“宫体诗就是宫庭的,或以宫庭为中心的艳情诗,它是个有历史性的名词,所以严格的讲,宫体诗又当指以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庭为中心的艳情诗。”直至本世纪六十年代出版的几部权威性的全国高校文学史教材仍沿用上述观点。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  相似文献   

17.
唐太宗新论     
"唐太宗新论"一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与论证:一、唐太宗比秦始皇等历代封建皇帝的历史地位高得多;二、唐太宗比历代一些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更适宜于做皇帝;三、"贞观之治"的出现在当时封建统治者这一阶层来说主要是唐太宗的功劳。  相似文献   

18.
唐太宗当上皇帝后不久,就有人投其所好,给他进献了一张弓.能用来送人的东西肯定是好东西,何况是送给皇帝的.  相似文献   

19.
唐初诗歌,深为后世所诟病.《新唐书·文艺上》:“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①这里所谓“陈、隋风流”、“浮靡”的具体含义不很明确,但这个观点历代相因,却渐渐演变成一种具体、明确的批评:唐初诗是梁陈宫体诗风的继续,宫体诗充斥着唐初诗坛.闻一多先生把唐太宗的宫廷看作与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及陈后主、隋炀帝的宫廷一样,是写作宫体诗的中心,“宫体诗在唐初,依然是简文帝时那没筋骨、没心肝的宫体诗”.②我们现在几部影响较大的文学史,也作了类似的论述.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当时文士诗人陈叔达、袁朗、杨师道、虞世南、孔绍安、李百药诸子,俱为陈、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史贞观之治【概念解析】在我国封建社会的某些朝代曾出现过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局面,这常被誉为“∨∨之治”、“∨∨盛世”,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其中的“贞观之治”尤为后世所称道。“贞观之治”发生于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年),它出现的原因在于:①唐太宗注意以隋亡为训,正确认识君和民是舟与水的关系。②唐太宗明于知人,善于任使。③广开言路,从谏如流。“贞观之治”包含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包括:①劝农务本,发展生产。唐太宗认为:“凡事皆须务本”,“国以民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