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已进入博士生教育大国行列,如何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已成为当前博士生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高校可以通过构建良好学术生态环境是高校健康发展重要基石的观念,把牢导师遴选关和博士生录取关,抓好博士生专业课教育、公共课教育和学术道德教育,完善博士生学术创新机制、学术交流机制、学术评价机制和学术监督机制,进而构建良好的适合博士生成长的高校学术生态环境,以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读研不是在象牙塔里做科研,大学与社会有着必然的联系,它们互相依赖互相依存,研究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更应该着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学术交流能力。笔者通过对一位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内学术交流活动的博士生进行采访,从他的学术交流经历中得出几点思考。一、构建交叉学科学术交流平台,实现开放式培养构建交叉学科学术交流平台需要学校和学生两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这种平台交流形式丰富多样,包括论坛、会议、讲座、网络、专业比赛、暑期学校等,通过这些平台可以开阔研究生的国际视野,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与学术  相似文献   

3.
依托《中国研究生教育年度报告》课题组数据,分析了博士生学术交流现状及影响因素。发现“双一流”高校博士生学术交流类型多样,学生对交流机会及交流收获总体满意。博士生学术交流动机以兴趣为主,虽然这对培养学科视野、学术热情、热点捕捉和学术沟通能力等帮助较大,但博士生学术交流深度明显不足,境外交流机会也十分欠缺。在影响因素方面,个体因素中的读博动机、求职意向、学习投入和硕士院校,组织因素中的学校层次和学科类别,交流因素中的交流动机、交流主题、交流形式和交流制度等,都与交流频次显著相关。因此,为改善博士生学术交流现状,高校应“继续整合优质学术资源,提高博士生学术交流的质量”“加强国际交流资助力度,健全境外交流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4.
利用已毕业博士的调查数据,探究个人特征和博士生教育经历对博士职业选择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学术职业期望、论文发表更多、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得到充足导师指导的博士更有可能选择学术职业;男性、父亲单位类型为民营、三资、私营企业、东部生源、有学术参与和非学术参与经历、论文发表更多、得到充足学校支持的博士毕业后会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此外,影响学术和非学术劳动力市场中博士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博士职业发展客观表现和主观匹配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暑期学校是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重要举措。本文对"十一五"以来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建设中的突出特点进行了总结;同时,从强化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增进学术交流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推进暑期学校建设的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国防科技大学在开拓军校研究生国际学术视野方面的实践:打造高水平的学科平台、大力开展国际化科研合作,实施海外名师讲学计划、大力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倡导组织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引导研究生积极投稿,依托兼职教授建立境外学术交流基地、科学谋划出国留学工作.总结了拓展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视野取得的积极成效和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7.
7月8~18日,2011年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教育学)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本届暑期学校聘请了巴黎高师Christian Baudelot教授、中共中央编译局Josef Gregory Mahoney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石中英教授、浙江大学田正平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丁钢、许纪霖、阎光才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张民选教授等8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主讲教师,开设学术报告12场。此外,还组织了小组专题讨论、博士生学术沙龙等一系列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丰富  相似文献   

8.
近30年来,美国博士生教育经常被视为"金标准",成为世界各国仿效的对象,人们把它的成功归因于对博士生的科研训练。美国博士生的科研训练以研讨班为主,通过实验室轮转实现博士生、导师、学术兴趣的互动,以科研项目研究为训练平台,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相应地,我国的博士生教育应当充分发挥研讨班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积极为博士生提供科研实践机会,鼓励和资助博士生参加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9.
为增进全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生学术交流,营造博士生群体创新性学术氛围,搭建研讨平台,培育学术新人,促进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繁荣,第四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论坛将于2008年10月18-19日在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举行。本次论坛由西北师范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承办;支持单位有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开放教育研究杂志社、  相似文献   

10.
培育优越的学术环境提高博士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博士生是创新研究的生力军,但目前我国博士生总体创新能力不强。文章提出优越的学术环境是培育博士生创造性的思维和创造性品格的关键。认为高水平的学术团队和合作研究,先进的硬件、软件设施和高效运行的科研平台,频繁的学术交流,用创新程度评判博士论文的质量和激励机制是体现优越的学术环境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是国家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重 要项目,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 究生教育司主办,旨在为全国博士生提供一个高起点、大范 围、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2003年,清华大学承办了首届 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2004年,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 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河海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东师 范大学7所大学分学科分别承办了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论坛 的举办对博士生的学术交流和扩大博士生教育对全社会的影 响无疑具有巨大作用。但为什么要设立"全国博士生学术论  相似文献   

12.
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是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重要平台。论坛旨在拓宽博士生的学术视野,启发研究的创新思维;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促进博士生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博士生的学术热情与学术投入是影响博士生培养的核心要素,而导师是博士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基于一项北京市大规模的博士生调查研究,文章分析表明:导师全方位指导的强度越大,博士生的学术热情增加的概率显著提升,学术热情减退的概率显著下降,科研活动时间和自主学习时间都显著增加。这一结论很好地支持了导师"三全育人"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我国某研究型大学自然科学领域的博士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博士生在读期间的学术产出状况;构造了以学术研究投入时间、国内国际会议报告、与导师交流频率为维度的学术活跃度概念,并利用负二项分布的回归模型,证实了学术活跃度与博士生学术产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认为,应努力创造良好的博士生教育环境和氛围,通过提高博士生的学术活跃度,进而提高其学术产出,这对提高我国博士生教育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4):F0004-F0004
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论坛旨在促进学术交流、加强相互协作、凝聚专业精英、启迪创新思维,为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们搭建良好的学术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16.
思辨能力培养是深化中国高等外语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博士生外语教育亟待扭转硕、博同质化教学倾向,以学术思辨贯穿于"课程之心",以外语为媒介的高层次学术思辨能力培养引导博士生外语教育向批判性教学文化转向。文章指出,将批判性思维训练融入学科内容、创新多元教学主体结构以优化教育生态的教育创新是改革博士生外语教育体系与模式的路向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为增进全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生学术交流,营造博士生群体创新性学术氛围,搭建研讨平台,培育学术新人,促进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繁荣,第四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论坛将于2008年10月18-19日在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举行。  相似文献   

18.
博士生学术社会化内容结构的建构有助于理解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的内涵与分析学术社会化的影响机制,更好地对博士生的学术成长进行指导。对教育学科博士生学术社会化过程的研究,有助于从学科视角深入探究学生的成长过程,促进教育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学术社会化是博士生顺利进入学术职业的重要过程,疫情期间主要依托线上开展学术互动。访谈了15名疫情背景下培养的教育学博士生,并对数据进行连续比较分析发现,在线上课程学习、导学互动和学术共同体交流等学术互动实践中,博士生分别面临走马观花与真诚交流的社会化互动形式,获得社会化是自己的事与超越时空界限的社会化互动体验,选择自我修炼与积极融入学术共同体的社会化应对方式,进而面临“逆反学术社会化”与“学术社会化”的张力拉扯。通过开展注重交流的网络学术活动、关注博士生网络学术社交体验、搭建网络学术交流平台,有助于线上学术互动的环境营造、认知建立和支持服务,进而消解张力,实现博士生学术互动的混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9年Nature全球博士生的调查数据,综合审视学术型博士生教育对不同职业路径的准备情况,比较分析学术型博士生教育对各类职业准备的影响,以回答哪些培养因素更有助于博士生为产学贯通型职业做好准备这一核心问题。研究发现: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博士生群体对博士生教育为产学贯通型职业和非学术职业做好准备的评价均较低,而对博士生教育为学术职业准备的评价均较高;不同类型职业准备的影响因素在全球博士生群体内部呈现出明显差异,其中影响产学贯通型职业准备的因素有导生关系、导师外他人指导、科研合作、职业指导、社交环境、读博动机和时间安排;不同类型职业准备的影响因素在全球和中国博士生群体中也呈现出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适应多元化职业发展的“多才多艺博士”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