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校新闻与传播学涉及的文献资料极其丰富。根据文献存在的属性,可分为印刷型文献资料和非印刷型文献资料。印刷型文献资料又分为报纸、期刊、图书等;非印刷型文献资料主要有录音资料、录像资料、缩微资料、音频光盘资料、视频光盘资料等电子资源文献资料。各种类型文献资料的广泛搜集和开发,为新闻学与传播学师生的学习、教学和研究以及毕业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对于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任教师的教学,以及研究人员拓宽视野和研究范围,把握本学科的横向联系和纵向发展,明确自己的教学与研究所处的层次和位置,确定教学的深浅程度,修正自己…  相似文献   

2.
94年版日本《出版年鉴》与《出版指标年报》出版 94年版日本《出版年鉴》已经出版。该书分为两卷本,卷一包括4编。 第一编:93年日本出版年史、年表。①出版业概况,其中包括出版、读书界十大新闻;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的“书刊市场流通实际调查”概要等;丛书、新书、经济书、文艺书以及漫画书等出版发行走向。②日本畅销图书排行。③综合刊、文艺刊、男性刊和女性刊、周刊、少男少女刊以及休停刊等出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与传播学、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学部分图书介绍《传播学总论》胡正荣著全书力图对传播活动,特别是大众传播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研究。基本上涵盖了目前国内外传播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我国传播学理论的框架,是一部有...  相似文献   

4.
新闻文摘     
报纸与书刊的界限被打破 书、报、刊三者在商品层面与市场层面本是相近相通的,可是,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使得书、报、刊壁垒森严,井水不犯河水,有不少清规戒律,报馆不得印书刊、书刊社不得出报纸等等。但是在市场的潮流推动下,书报刊的从业者日益发现,过去那些限制是极不合理的。于是就有了创造发明,出现了以书代刊、报纸编书、报型杂志、杂志化报纸。在北京的书店与报刊摊上,仅以书代刊就有十几种,而报纸把刊发过的内容集中编成图书,也成为定例。与此同时,报纸与杂志的界限与定义,已经被前卫先行者打破,原先是报的偏要装订成杂…  相似文献   

5.
编辑是图书、报刊的第一读者,也是其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编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书、报、刊的质量.近年来,知识性差错在书、报、刊中并不鲜见.例如,某社出版的"少儿必备小书包系列"中,把本来生存在大草原的狮子"搬家"到了茂密的热带雨林.又如,有一本书中说"长江全长 6300米",等等.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2011年5月28日,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第二届新闻传播学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双年会在南京大学举行。来自南京大学的相关学者、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专家,以及《国际新闻界》、《中国出版》、《现代传播》、《新闻记者》、《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辑学刊》、《当代传播》等新闻传播学CSSCI(中文社  相似文献   

7.
张智华 《新闻世界》2013,(6):232-234
本文选取了七所有代表性的开设有新闻传播学专业的院校,从建系历史、所属学院、本科教育、硕士教育和博士教育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新闻传播学地位得到提升,基础理论内容得到了充实,相关的研究方向得到了扩充;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新闻传播学与广播电视学、公共关系学、编辑出版学和大众传播学等各自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和研究方向等没有界定清楚;我国的新闻传播学教育对新闻传播学人才的培养和媒体对新闻传播学人才的需求存在矛盾,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8.
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前提,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一种职业性的调查研究。不少有经验的业内人士都有‘‘新闻报道是七分采三分写”的体会,可见采访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根据自己对新闻采访学的研究和采访实践,我认为新闻采访对记者来说,要有“耳聪、目明、口巧、脑活、腿勤”等五个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序言两篇     
谈谈我国的传播学研究80年代中期新闻学界有过种种把新闻学与传播学结合起来的设想和尝试。进入90年代,这个设想和尝试变成了现实,出现了多部以“新闻传播”为主概念的论著,这是令人高兴的事。传统的新闻学,主要是从新闻传播者的角度,揭示一些新闻工作的特点,并且主要是以报纸作为研究对象,因此新闻学又被称作“报学”。随着广播、电视等新型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以及新闻传播的市场化趋势,新闻学必须侧重于新闻受众的研究,传播效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于是,以效果研究为中心的美国经验主义传播学开始渗入新闻学。在我国,关于新…  相似文献   

10.
宋歆 《军事记者》2005,(6):49-50
新闻传播学研究“无学”亦或是“有学”,一直是个深深困扰我的问题。“新闻无学”简单地说有两层意思:一是在应用层面上,理论与现实脱节,甚至是完全滞后,对现实问题没有指导意义;二是在理论层面上,没有自身的逻辑结构。所谓的理论不过是对现实现象的解释。后来,我在新闻实践中与许多同行接触,他们中的很多人对新闻传播学也是持这一看法的。有学干脆将当前的新闻传播学称之为“黑板新闻学”。这就使得我在很长时间里都心怀困惑——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传播学?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第三届“全国新闻核心期刊”于5月28日在北京揭晓,有20家新闻期刊当选,《新闻知识》第三次榜上有名。其余19家是:《中国记者》、《新闻战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大学》、《新闻与写作》、《新闻界》、《当代传播》、《新闻与成才》、《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爱好者》、《新闻实践》、《编辑学刊》、《中国出版》、《中国图书评论》、《编辑之友》、《出版发行研究》、《编辑学报》。“新闻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的一部分。它覆盖了新闻传播学的整个学科即新闻、传播、广播、…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我国出版界出版的有关书、刊、报和音像方面的文字载体,林林总总,他们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当今出版界的发展和繁荣景象。 每个人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要把所有关于出版方面的报刊和图书都阅览似无可能。以笔者的拙见,我国出版界的载体有三大宝,一书一刊一报:《中国出版年鉴》、《新闻出版报》和《出版参考》。“三宝”到  相似文献   

13.
章永宏 《今传媒》2008,(4):54-56
回顾传播学本土化和国际化的论争,一直可以追溯到传播学引入国内之初.就本文所搜集到的材料,这一问题不仅困扰传播学研究,其他的社科门类如社会学、心理学,都碰到类似的问题.因此,本文所要阐述的观点,除着力于梳理传播学界的主流之外,亦参照临近学科的部分主张,以期对这一问题有较深的剖析.  相似文献   

14.
图书印数:考验编辑把握市场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浏览业内书、报、刊,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很难找到一篇探讨图书印数的文章.为什么呢?究竟是图书印数问题不值得研究,还是不易研究?或者业内专家及写作高手不屑于研究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著名新闻史学家方汉奇著《新闻史上的奇情壮彩》一书 ,新近由华文出版社于 2 0 0 0年 3月出版 ,全书 2 9万字。收入本书的文章共 2 1篇 ,是作者从已发表的有关中国新闻传播史的 1 0 0多篇文章中 ,自己认真筛选出来的。除个别篇目外 ,大部分都曾经在海峡两岸的《新闻战线》、《中国记者》、《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研究资料》、《报学》、《新闻论坛》等新闻传播学专业刊物和报刊上发表过。这次结集出版 ,除外别地方稍有删节外 ,基本上维持原状 ,没有大的更动。本书的一些论文 ,如《从不列颠图书馆藏唐归义军“进奏院状”看中国古代的报纸…  相似文献   

16.
台湾公共图书馆之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振鹄 《图书馆》2003,(6):18-19
台湾在明郑及有清一代 ,图书的搜集与利用多集中在府、县儒学、书院与民间私藏 ,其中如全台首学的台湾府儒学 ,藏书最称充实。其他如噶玛兰厅的仰山书院、鹿港的文开书院、台北的登瀛书院等均有书藏 ,或附设文库 ,搜集古今图书供教学参阅 ,兼供修志之需。光绪年间台北府试院设在台湾通志总局 ,搜集参考图书万余卷 ,为一与台湾有关文献的集藏文库。至于民间方面 ,自乾隆以降 ,台湾人文蔚起 ,私家藏书亦不为少。其中彰化吕炳南 ,策新第宅 ,置书二万余卷 ,称筱云轩 ,较书院藏书尤胜一筹。当时 ,由于文化教育事业尚未普遍开展 ,而图书文物例需由…  相似文献   

17.
在图书館要为政治、为生产、为科学研究……服务的基本方針下,我們图书館規定了自己的具体任务:为报紙服务——为編辑工作服务,同时为全体工作人員服务。我們图书館的工作,基本上和其他类型图书館的工作是相同的。像书、报、刊的收集、分类、編目、技术加工以及为讀者服务等等。但因为我們是报社的图书館,我們有不少工作和其他图书館不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向社会科学研究者,特别是青年学者介绍了文献资料与科学研究的关系,以及从事文献资料搜集与积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延和 《出版科学》2008,16(2):95
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范军教授编撰的《中国出版文化史研究书录(1985—2006)》一书,2008年年初在河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作者辛苦四载、多方搜集、四处寻访、披沙拣金的结果。全书共收论著约三千种,内容包括书、报、刊等各种媒体,编辑、印刷、发行等各个环节,乃至与出版相关的人物、机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地毯式搜索并梳理2018年度台湾地区的新闻传播学相关研究,分为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学术著作与学术会议。年内研究呈现丰富多元,首先是媒体中的社会真实如何再现是新闻学研究重点之一,传播学除了在传统理论上有新创建,在研究方法上也有跨学科的新尝试。图书出现大量引进日本出版业成功的个案研究与经验总结的相关翻译书,会议主题多关注数字时代的媒介生态变迁对社会各层次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