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由清华大学信息学院和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联合举办的“大数据论坛——数据科学与技术”在清华大学举办。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单志广博士,清华大学副校长、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常务副理事长薛其坤院士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此外,五位首批国家实验室“数据科学与技术”研究专项负责人分别做报告,普适计算研究部朱文武做了题为“面向城市管理的  相似文献   

2.
高性能计算平台开放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高性能计算公共平台为清华大学校级公共服务平台。高性能计算平台以用户服务为宗旨,为用户提供高性能计算资源及专业技术服务。文章以平台开放服务为主要内容,从服务用户、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阐述大型公共服务平台对外开放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3.
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高性能计算公共平台是清华大学校级公共服务平台之一。建立完备的设备管理方法及高效的系统运维模式是高性能计算平台管理的最基础工作之一。采用自动化与人工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保证整个集群设备安全运行;在集群系统运维中,自主开发了集群机自动检测及修复系统,实现了无人值守系统运维模式,保证集群系统的稳定性。目前,设备管理与系统运维系统已经应用于清华"探索100"百万次超级计算系统,为校内外用户提供了稳定、高效的高性能计算环境。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技术》2011,(4):155-155
<正>清华新闻网4月18日电4月15日下午,"走进清华——清华大学数字博物馆"开通仪式在清华大学校史馆大厅举行。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党委副书记韩景阳、校党委原书记方惠坚与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清华校友金怡濂和王永志共同  相似文献   

5.
清华大学与惠普公司日前在北京成立清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惠普多媒体技术研究联合实验室。双方还签署一项长期合作协议,在合作期间,双方的研究人员将根据需要在清华大学、惠普中国实验室、惠普美国实验室一起进行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图片传真     
《中国高等教育》2012,(20):7+60
近日,第三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暨学术研讨会新闻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此次展览以信息·生态·智慧为主题,旨在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生态科学视角,以艺术美学、生物信息技术和生态智慧为载体,关注人类终级理想和精神,用新的思路、方法探索未知、创造未来;11月1日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开幕并召开主旨报告会,并于清华  相似文献   

7.
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建立高性能计算平台,为信息及其他相关科研领域提供平台支撑。高性能计算平台建设既是开展技术创新的过程,也是探索开放共享服务体系和机制创新的过程。文章从建设实践出发,围绕"开放、共享"的平台建设原则,从平台建设的必要性、资源管理、开放服务、机制创新等方面阐述高性能平台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EDA平台的开放共享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DA平台作为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平台之一,以先进的软硬件、设计资源和工艺资源为基础,以专业技术服务为支撑,实现了校内集成电路设计领域EDA工具和设计资源的全面开放与共享,并提供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服务,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条件支撑,保证教学实践环节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正>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主要从事应用基础研究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主要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坚持基础探索和工程技术相辅相成、光子学  相似文献   

10.
清华大学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道路上迎来百年华诞.回首清华百年,实验室建设在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简要回顾清华大学实验室建设发展的主要节点,力图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发展要素,展望美好明天.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网络》2007,(6):37-37
为了进一步加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和其他研究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探索信息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推动信息科学技术相关领域的跨学科合作研究和信息科学技术学科建设,促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和杰出人才的培养,2007年6月6日~7日,由教育部人事司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长江学者信息科学学术论坛”将在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信息科学与技术:现代创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大家眼里,他是清华大学(以下简称清华)教授、国家"863"专家、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负责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创新团队带头人,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在他心里,自己只是一名从清华学子成长起来的普通清华教师。  相似文献   

13.
晨光 《大学时代》2004,(12):30-31
1962年出生,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曾任清华大学校学生会秘书长,校团委宣传部长,国家专业实验室筹备办负责人,联合国UNDP96112项目办公室主任,清华科技园副主任,厦门海洋集团股份公司总经理,清华科技园启迪控股公司总裁,清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现任清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相似文献   

14.
关于今天的报告,我想先从清华大学讲起.一来从清华大学的角度说,非常感谢南开中学长期以来每年都输送很多优秀的学子到清华去.二来历史上南开和清华的渊源很深,南开的张伯苓校长,最早在清华学校刚成立的时候,曾经兼任过教务长;南开中学的毕业生,曾有三位做过清华大学的校长.再有,下一步我们要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进一步推进南开中学教育改革,这项教育改革将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学改革与大学改革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我介绍清华大学的情况,可能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去年 ,清华永新电子有限公司与国家教委合作推出清华永新宽带远程教育系统 ,利用卫星把网络教育推向全国。该系统利用清华大学在亚洲二号上的专用高速信道 ,可以方便、快捷地把清华大学的各种教育资源传送到广大用户手中。各地中小学用户只需安装清华永新公司的卫星接收天线和卫星接收卡 ,即可通过计算机接收到丰富的教育信息和综合信息。近日 ,经过半年的艰苦奋斗 ,投资近千万元的全新的清华永新卫星远程教育平台调试成功 !新的卫星远程教育平台具有最新的技术、更快的速度 ,能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频带资源 ,同时支持视频传输和双向传输。清…  相似文献   

16.
尊敬的顾校长、各位学界同仁、女士们、先生们:首先我要感谢清华大学邀请我参加2011年大学校长全球峰会。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这样特殊的时刻和场合发表演讲,我备感荣幸。我谨向清华百年校庆致以诚挚的祝贺。在此,我还要代表日本人民向各位表示衷心感谢,感谢你们在日本大地震后给予我们的深切同情和慷慨援助。本次峰会的主题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对于这一问题的讨论,我想还是从日本发生的  相似文献   

17.
马蓉  张丽 《唐山学院学报》2010,23(4):105-106
<正> 在现代信息社会,公民的信息素养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养之一。公共图书馆对于培养公民信息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信息素养一词是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发展而来的。自从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在全美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委员会上提出的信息素养概念以来,这个概念就一直在发展着。泽考斯基将此概念表述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与技能"。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当时的认识只停留在技术与技能层面,关注的是对信息工具的掌握与应用,认为只要掌握了这些信息  相似文献   

18.
信息研究对人文科学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科学的信息的定义、分类还是一个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用信息的观点解释问题,就是用信息识别、通信、控制等概念解释问题,阐述其规律与原理。把各种信息××学和××信息学统统划归为信息科学,乃是一种误解,信息科学家应少一些“侵略性”,不宜泛化信息科学。从信息意识与人文精神的关系上看,人文精神的基础是信息意识,物质精神的基础是物质意识。而建设信息-生态文明的历史大趋势要求人们具备完全的信息意识,在充分认识信息运动对物质能量运动具有导向作用的前提下,以信息意识统率物能意识。  相似文献   

19.
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被命名为“真维斯楼”,引发争议。依据清华教育基金会官网公布的信息.有20个院所、实验室、基金等筹款项目也给出了“冠名费”,金额超8亿元。清华大学新闻中心回应称,为校园建筑物命名是筹资助学通行做法。(5月25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20.
2011年4月24日,庆祝清华大学成立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说: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培养了17万名优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清华大学精神的精髓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题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秉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周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