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和国家在追求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做出了不懈努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显著地提高,但由于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打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这将不利于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实现和共同富裕目标的达成。因此,转换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方向,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数字乡村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仍存在数字人才缺乏、数字经济发展不充分、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文章提出未来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要求,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引领,注重数字人才的引进与开发,打造高效人才队伍,加大对乡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继续发展好乡村数字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普及,为人们提供了便利,也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机遇。数字化金融服务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从而推动城乡一体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以数字经济推动乡村振兴为背景,通过分析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希望对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当前形势下全党全国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新的侧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思想之“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其思想之“基”,丰富的脱贫致富实践经历是其思想之“力”。立足新发展阶段,为解决好农村最关键、最紧迫的生活生产条件差、无人可用、无钱可挣的痛点难点问题,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营管护,发展优势长效产业,加大就业帮扶,重视乡村教育,支持农村各类教育的发展,加快提升农村居民素质和致富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最终实现农民农村物质和精神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现阶段,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城乡关系的新趋向,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人民富裕程度的普遍提高,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贫富差距过大,共同富裕理论的基本要求无法得到满足。就当下而言,面临着资源配置不合理、人才和资金匮乏、设施不足以及制度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在共同富裕视域下,了解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渊源,重塑新型城镇和特色乡村,实现城乡要素的对流,保障乡村发展所需人才和资金支持,将城市群地区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战场,进行系统化的制度安排。以河南省三门峡市城乡融合案例为切入点,立足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地理区位和发展概况,试图对三门峡市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进行深层次剖析,针对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高效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6.
关于共同富裕与贫富差距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富民思想是我们认识贫富差距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理论依据。我国当前存在的贫富差距突出表现在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不同所有制的职工之间、企业内部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的拉大和不合法致富的加剧。贫富差距存在着合理性与不合理性的价值判断。把握适度的贫富差距,能充分激励竞争致富,促进社会进步,但是又不能无限扩大贫富差距,要采取有效措施,把它控制在社会所能容忍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7.
采取积极措施,对调节贫富差距,坚持共同富裕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以马克思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为基础,分析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可以发现,“做大蛋糕”为“分好蛋糕”奠定充足物质基础,“分好蛋糕”又催生全民共建意识,为新一轮“做大蛋糕”提供持续动力,这体现出马克思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的时代继承性与创新性。因此,在新时代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通过数字经济全方位赋能社会生产与生活,推动构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9.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之一,可弥补农村数字化短板和乡村集聚经济不足的缺陷,改善农村产业发展条件。数字乡村建设通过促进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下乡、城乡融合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农村治理水平等机制实现乡村的数字化转型。从实践角度看,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着数据安全、农民数字化素养、协同治理和数字化带来潜在风险等问题和挑战。为此,数字乡村建设应从着力补齐农村数字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对农民数字素养的培训、聚焦农村产业兴旺进行投资建设和注重发挥数字经济的普惠性促进农民参与市场分工体系等方面展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现代化道路上的突出问题之一。随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转向普惠共享的新阶段,讨论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表现、明确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破解路径,成为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迫切需要。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数据要素与数字基础设施多层次赋能农业农村,形成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潜在路径。结合城镇地区看,数字技术、数据要素与数字基础设施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非对称性影响,总体形成矛盾化的变动趋势。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整体呈现波动上升后持续下降的动态变动态势;2010年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缩小与推动农业农村部门信息化、数字化转型等政策存在高度相关性。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破解路径集中表现为完善农业数字技术应用基础、促进数据要素加速渗透、推进数字基础设施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连云港市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筑牢了共同富裕的现实基础,但存在乡村建设与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匹配、乡村产业与农民增收致富的诉求不协调、乡村人才与助推共同富裕的担当不配套、县区间发展不平衡对共同富裕的实现有较大影响等问题。连云港市可以遵循以下路径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共同富裕:聚焦产业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的经济根基;聚焦乡村建设,助力缩小城乡差距;聚焦农民增收,扎实推动农村共同富裕;聚焦县域融合,优化城乡发展空间;聚焦乡村人才,打造共同富裕领头雁;聚焦有效衔接,逐步推动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成立百年的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从中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出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新的探索,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运用“五大发展理念”扎实推动乡村振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村共同富裕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目的更加明确、发展举措更加得当、发展保障更加充分,彰显了乡村振兴对于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多重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伴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城乡居民内部及不同行业、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市场化改革效应、新旧两种体制的磨擦、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政府宏观调控的不到位等。对此我们必须予以充分重视,既要继续加快改革与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更要加强宏观调控,规范收入分配关系,不断调节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4.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全体人民对未来的美好期盼。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是促进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手段,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新动能。数字技术嵌入乡村建设,通过发挥扩散效应、溢出效应以及普惠效应赋能乡村产业转型、推动共享优质公共服务、提高乡村治理效能,进而实现城乡“共建、共享、共治、共富”,走稳踩实共同富裕之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仍然面临“共富”内驱动力不足、“共享”外部威胁潜在、共建主体能力不足等多方面问题,需要通过强化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内生动力等路径来更好地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时代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属,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在数字经济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如何助力推动乡村振兴进行分析,首先,探究其所蕴含的现实表征,分析现存的问题;其次,阐述其价值意蕴,深挖内在价值;最后,深入地探讨高校劳动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从而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借助高校劳动教育,促使学生学习新兴技术、培养劳动精神、发挥育人价值,让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利用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数字经济和城乡融合发展指数,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引入工具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显著。(2)区域创新能力是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传导机制,即数字经济可通过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3)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赋能效果存在异质性,分区域看,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分维度看,数字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而数字基础设施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据此,政府应加快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加快城乡一体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乡村经济和乡村教育都迎来发展的新格局,乡村教育的使命转向为在高质量发展中服务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乡村教育通过供给侧的高质量发展满足乡村社会的多维需求,通过人才培养实现教育与个人、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社会的协同发展,用“文字下乡”“文字上移”和“技术下乡”的转型升级推动乡村社会全面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在服务乡村振兴和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乡村教育在价值定位、结构体系和运行机制方面都存在客观问题与局限。因此,中国乡村教育要不断优化教育结构,构建“两极三类四层次”的新型乡村教育体系,加强学校与社区的物质文化建设,组建高素质师资团队,开发区域性乡土课程,强化各项制度创新,进而,以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推动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8.
文本使用熵权法求得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运用中国276个地级市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切入点,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U型特征,即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产生先促进后抑制的效果;从拐点值看,东部地区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与高行政等级城市相比,这种U型特征在低行政等级城市更为明显。同时,“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政策对城镇居民的增收效果优于农村居民,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未来,既要鼓励数字技术创新催生助农新模式,发挥数字经济的共同富裕效应,又要加强数字农民培育弥合城乡“数字鸿沟”,防范数字经济发展抑制共同富裕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对西南边境M市教育投入和居民收入实证分析的六大特点表明,教育具有在贫困地区扶贫脱贫、促进共同富裕的功效,且在各因素中占比较大,投入和发展教育是农村地区增加收入、促进富裕的重要方式,也是脱贫后实现乡村振兴和经济持续长效发展的有力手段。脱贫攻坚战收官后,要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要全面认识时代特征,分析教育发展环境,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实现教育扶贫到教育致富的深入推进,保持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长效动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飞速发展对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基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影响的机理阐释,利用2011-2020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和制约因素。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推进了城乡共同富裕的进程。数字普惠金融既提高了城乡“富裕程度”,也提升了城乡“共享水平”,实现了效率和公平的双赢。(2)非农就业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即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扩大非农就业规模提高居民收入,收敛城乡收入差距。(3)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交通和信息基础设施的门槛。在跨越门槛值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认识数字普惠金融和城乡共同富裕的关系,并为优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路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