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如果有人提问“习作要不要复习”?你会怎么回答呢?有的同学会说: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东西,能够获得新的理解或体会。要使我们的习作有提高,当然也要注意复习。有的同学不同意习作复习的说法。他的理由是:习作无课本,复习没有门。意思是复习习作,没有本本可以作为依据。到底谁说的有道理呢?我想说“本本”是有的,小学阶段学过的那么多的语文课文,实际上每一篇都是优秀的习作,同学们可以有目的地再选些读读、比比、想想,看看哪些课文对写好习作有帮助,再揣摩人家是怎样写出来的。另外,我们在小学里不是已经写了不少的习作吗,一学期恐怕每位…  相似文献   

2.
作文复习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紧密结合课文,侧重复习九、十册(六年制十一、十二册)中的读写训练项目;二是结合基础训练中的习作题目,复习巩固记叙文的写法。 一、要复习好侧重于写的读写训练项目。 九、十册中侧重于写的重点训练项目共八个。首先应结合“读写例话”复习巩固本次训练项目  相似文献   

3.
<正>加强习作过程指导,对于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是非常有效的,作前、作中及作后三个阶段都可以实施。问题在于,这三个阶段的指导很难达成“统一”“聚焦”,即教师在学生开始习作前就有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学生习作时及习作后都延续这一指导方向实施指导行动,可以称之为“目的明确”,或者是“一练一得”。同样,学生如果明明白白地知道本次习作重点是要习得、操练某一方面的习作知识和技能重点,知道朝哪一方面努力,练得明白,写得清楚,那么这些行为的尝试都是极为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习作     
复习思考 习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听了.几节习作指导课就会写了,也不是看了几本作文书就有内容了,它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经过六年的语文学习,同学们一定有了较丰富的语言积累,也或多或少习得一些习作方法和技巧。此次复习,意在对小学阶段常练之作进行回顾、梳理,同时为中学学习作好衔接。  相似文献   

5.
<正>习作要求五年级下册,一共有八个习作要求,比如,写自己成长的——“那一刻,我长大了”,写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读《×××》有感”,写脑洞大开的——“神奇的探险之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今天,老师为大家讲解两个快速提升习作能力的小妙招儿,希望对你复习本册课本的习作内容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一、明确学期习作目标课标关于第一学段习作教学的定位是“写话”而不是习作,我们绝不能按习作的要求来教写话。能写出一句到连续的几句话,这就是写话,重点是“对写话有兴趣”,觉得写话不难。我们要着力培养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都喜欢写。内容是课标规定的“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相似文献   

7.
<正>习作要求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与训练,我们的习作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回顾本学期的习作内容,八个单元,我们大致可以把它们分为三个类型:1.写人记事的纪实类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他了”“形形色色的人”。2.符合要求的想象类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3.常见的应用文。读书笔记类:“写读后感”“漫画的启示”;说明类习作:“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可是,如果讲评面面俱到,收效是不大的。我在实践中采用了“各个击破”法。所谓“各个击破”,就是每次讲评选一个问题进行重点突破。我在讲评《一个熟悉的人》这篇习作时,根据计划及习作存在问题,以“如何通过语言、行动具体写人”这一点进行突破。讲评时首先复习关于写人物语言、行动的要求及教材中人物语言、行动描写的典范。接着采取对比评讲的方法。先让学生  相似文献   

9.
一、瞻前顾后,系统把握训练要求本次习作是小学阶段最后一次写人习作训练,具有复习巩固、综合提高的性质。因此,指导时应注意瞻前顾后,系统把握小学阶段写人习作训练的阶段要求和总体要求,既突出本年段的教学重点,又融合各年段的训练项目,达到复习巩固、综合提高的...  相似文献   

10.
中考作文复习,传统上采用模拟考试和讲评的形式,复习随意性大。学生怕写,教师怕改。这种复习不仅效率低下,还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近年来,我在中考作文复习中依据《新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理念,实施“加减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中考作文复习的“加法策略”1.加一点“阅读欣赏”。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只重视“文本输出”,忽视了“文本输入”,对学生进行“拔苗助长式”的习作训练。学生缺少最起码的文化积淀和文化修养,是很难写出好的习作的。“厚积而薄发”,在作文复习中,应该适当增…  相似文献   

11.
习作要求本次习作是学习写读后感。详见人教社小学《语文》第九册积累·运用三。习作指导写读后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顾名思义,“读后感”的意思是读完文章后将自己的感想抒发出来,读是“基础”,感是“重点”。写读后感有什么诀窍吗?老师归纳出以下几点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习作例文教学不同于其它各类课文,就在于它有一个“例”字。习作例文是用来引导学生迈进作文大门,进行习作模仿的文章举例。模仿,主要是仿照“例文”学习写作方法。通过读懂例文,掌握训练重点,学习写作方法,便构成了习作例文的教学特点。这个特点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则是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紧密结合,完成双重任务。要让学生模仿习作例文之“例”,掌握写作方法,落实训练重点,必须首先读懂例文。如果不严格进行读的训练,就不知道例文写了什么内容,不了解为了表达这样的内容,文章是怎样选择组织材料,怎样遣词造句组段从而形成优美的文章的。可  相似文献   

13.
成功的脚印     
习作要求这次习作是写自己成功的一件事,要求详见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积累.运用四。习作指导写“成功”,“成功”就是文章的重点,怎样成功的,就是文章要表达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介绍一种事物》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本单元围绕“学写说明性文章”这一主题,以“说明白了”为目标,编排了《太阳》和《松鼠》两篇精读课文,以及习作例文《鲸》和《风向袋的制作》,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范例。本次习作要求学生选择自己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介绍,聚焦事物的主要特点,尝试适当使用说明方法、从不同方面把事物“说明白”,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使其获得知识。写之前,确定要写的事物、列出提纲,围绕中心梳理资料,为“写”做准备。写之时,细化提纲,要求“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写之后,引导学生分享习作,进一步体会说明性文章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现象之一:这是一节如何写人的习作指导课。教师用毛笔字把范文《我的妈妈》抄写在三张大白纸上,范文上还用红笔作了许多批注。教师以范文为例,要求学生分三段写妈妈,并以范文中“妈妈右嘴角下有一颗黑痣”为例子,重点指导了怎样写人物的外貌,怎样抓住人物外貌的特征来写。在习作指导中,有两种模式最具有普遍性,一种是上述的“保姆式”:教师以范文为重点,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中间怎么写.定好框框,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如同做填空题。结果是学生的习作“千人一面”,一写妈妈,每个人妈妈的脸上都有“一颗黑  相似文献   

16.
您为什么写作? 写作是我的自我需要。 意大利小说家哥弗雷多.申自里塞如是说。习作教学虽然不是为了让每—位学生成为文学家,却应致力于激发学生习作的“自我需要”。遵循《语文课标》“乐写——礅写——会写”的习作教学思路,我们提出了“有意趣、有意义、有意思”的习作教学新取向,让学生习作以“自我需要”为起点,走向“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7.
黄朝霞 《教师》2011,(31):75-77
所谓“后习作教学”.是指把习作教学重点放在命题之后。它通常表现为:命题一指导一批改一讲评。这种习作教学方式过分强调怎样审题、立意、选材,怎样布局谋篇等指导。总是揣摩出题人要我写些什么,怎样写,让学生钻进老师命题的框框里去。 “前习作教学”,简单地说,就是习作教学重在命题前的指导,把重心转移到命题之前,重视学生作前的观察体验、阅读与思考等,以此降低写作难度。减少学生习作的恐惧感,让学生有话可写,想写。  相似文献   

18.
人教社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根据今年秋季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精神进行了部分修订。在习作训练方面,除了两篇应用文(写表扬稿和回信)以及写介绍暑假生活的习作外,其余五项训练均作了调整。了解修订后的变化特点,进而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至关重要的。修订后的《大纲》和七册小语教材的习作训练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一、降低要求,体验成功 修订后的《大纲》对小学生作文首先改名为“习作”,这就从名称上降低了要求。另外,删掉了“有中心”和“有重点”,并且将“有条理”改为“有一定条理”。…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总复习是“温故知新”的过程,是在回顾、梳理过程中的提升,这不仅是对知识方面的回顾,还包括对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梳理,要从复习目的和复习原则入手,把六年来所学内容按照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分类复习,并设计针对性较强的练习,力求做到学练结合,加强复习的针对性,从而全面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习作教学要就具体的习作话题做文体区划,在此基础上确定与学情相契合的教学目标和核心习作知识,设计不同的“写作支架”,帮助学生克服习作难点。具体策略有:写人类习作,以程序支架“写出‘人’的特点”;记事类习作,以元认知支架“把‘事’写具体”;状物类习作,以例文支架“把事物写生动”;写景类习作,以策略支架“把景象写有序”;想象类习作,以问题支架“让想象有创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