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深度解析性别异质群体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接受差异,融合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两性自动驾驶技术接受度多指标多因素模型,全面揭示主、客观因素作用下自动驾驶技术接受度影响机制的性别差异性.以中国城市居民为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群组中主、客观因素对自动驾驶技术接受度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客观因素方面,年龄对女性的感知行为控制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对其感知易用性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月收入对男性的感知行为控制有显著性正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对男性的感知行为控制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女性的感知有用性有显著正向影响.主观因素方面,感知易用性对女性行为意向的影响作用最大,影响系数达到0.72,也是女性自动驾驶技术行为意向最显著且唯一的影响因素,而男性的行为意向影响路径较为复杂,不仅受到态度和感知有用性的显著正向联合作用,而且受到感知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和感知易用性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思想政治教育短视频为研究内容,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主体入手,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探讨影响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短视频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短视频的信息质量、网络外部性、感知有用性以及感知易用性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通过短视频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意愿。为此,应净化互联网环境,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短视频信息质量;扩大网络外部影响力,将思想政治教育短视频融入大学生生活;增强大学生的感知有用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短视频内容层次;增强大学生的感知易用性,优化短视频及平台相关功能。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课程网站辅助教学已被广泛地应用。如何使用户更好地接受这一新型的教育方式成为了课程网站发展过程中的焦点问题。本文在技术接受模型的研究框架基础上,选取知识性、娱乐性及交互性这三个课程网站的特性作为外部变量,加入环境认同这一中间变量,构建课程网站接受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统计方法对模型的结构因素如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环境认同、使用态度及使用意图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环境认同、使用态度均正向的影响课程网站使用意向,同时也验证了课程网站三大特性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环境认同之间的正向影响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课程网站建设的建议,期望能给网站用户提供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不断提高高校教学质量,进一步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化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有高度契合性,应从树立课程思政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融入思政元素和促进载体融合方面加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5.
基于意义建构理论,本研究认为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是将思政元素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行为实践的重要基础。据此,本研究探讨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感知新颖性和感知预期差距对学生心智模型构建的影响。通过对188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感知新颖性和感知预期差距均对学生心智模型构建产生正向显著影响,感知预期差距在感知新颖性与心智模型构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借助全国26省份102所高校30 887位学生样本数据,结合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以创业能力、创业意愿为中介变量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的影响机理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教育既可以直接正向显著影响创业行为,也可以通过创业能力的一重中介作用正向显著影响创业行为,还可以通过创业意愿的一重中介作用正向显著影响创业行为,并且创业能力和创业意愿对创业行为的贡献力度均强于创业教育。同时,有意识地挖掘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可以激发、培育大学生的团队意识、法治意识、诚实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优秀品质。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了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强化创业教育校内双主体意识;契合高校创业教育实际,重视创业教育实效性,强化创业能力培养;重视”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挖掘创新创业教育思政元素,提升协同育人合力等启示。  相似文献   

7.
师生互动是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证分析发现:从直接影响效应来看,师生互动感知、师生关系感知、学生自我收获感知对"课程思政"满意度产生正向直接影响,其中师生关系感知的影响效应最大,学习与发展支持感知只对学生自我收获感知产生正向直接影响。从间接影响效应来看,师生互动感知通过师生关系感知或学生自我收获感知对"课程思政"满意度产生间接影响,或者连续通过学习与发展支持感知、学习自我收获感知对"课程思政"满意度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混合式教学改革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的关联性更强,实现专业课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成为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多元化培育人才的新路径。当前,高校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面临专业教师教学胜任力不够、学生与学习环境交互作用发挥不足、评价体系不完善、整体融合力度不够等困境。高校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需要提升教师教学胜任力、加强学生与学习环境互动、构建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多元化融合力度。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技术》2017,(10):67-73
文章将解构计划行为理论(Decompose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DTPB)与任务技术适配模型(Task-Technology Fit,TTF)整合并首次应用于混合式教育教学领域,研究高校教师对混合式教学的接受度。同时,文章以山东省开展混合式教学的部分高校为研究对象,使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感知行为控制、态度、主观规范均对高校教师的混合式教学接受意向有正向影响,感知行为控制的影响最为显著,态度次之;任务技术适配对高校教师的混合式教学接受意向无直接影响,但通过态度间接影响了教师的接受意向。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影响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与"课程思政"理念相违背,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促进"课程思政"理念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相契合,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需要对"课程思政"影响下的高校思政课教育现状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剖析,在解决其问题的基础上,全面而深入的探究"课程思政"影响下的高校思政课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体育课作为学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具有覆盖面广,学生主动参与性强,学生关注度高,教学侧重点不同等特点,学生通过学习来提高对体育知识的了解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专项技术的传授,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较少。在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下,高校体育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势在必行,要提高体育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发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丰富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等手段,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程中。  相似文献   

12.
如何将大学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已成为各个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高校要探索一种切实可行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进而丰富课程学习内容。“CCD原理及应用”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很多,通过梳理思想政治资源,结合课程本身的知识点,加强学生对中国道路、中国军事、中国国防的充分自信。教师要密切结合日常生活、军事国防、工业医学、防疫抗疫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课程思政隐性融合,搭建CCD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沟通桥梁,滴灌培养学生的强国梦、强军梦。  相似文献   

13.
提升高职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是实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通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结构方程模型,剖析了高职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教师的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课程思政能力提升意愿正向影响其思政行为;环境因素正向影响教师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且影响力度最大;主观规范对教师的课程思政行为增加的正向作用不成立。因此,建议营造良好的课程思政环境,统筹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提升意愿的影响,重视有“逆反心理”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提升问题。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素养是学生的立身之本,也是成才之基。虚拟现实教学应落实新时期的教育要求,将思政教育纳入课程资源建设体系,拓展育人功能。但是目前虚拟现实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仍然面对诸多挑战,需要教师打破固化的教学思维,探寻课程思政有效实践之路。现结合虚拟现实课程教学实际,针对思政教育有效融入途径展开探讨,以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急剧增多,二是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出现疲劳现象.要在当代的新环境下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思想观念和领导决策上下功夫,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以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程的接受程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些有利条件,但也存在教师队伍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与能力、教学目标未涵盖思想道德素质、教学内容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等问题。因此,应从建设“大思政”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全过程、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内外环境入手,切实进行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7.
社会责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切入点。加强高校社会责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深度契合、同向同行。新时代必须创设“目标引领、过程渗透、多元互动、协同育人、有效评价”的科学路径,将社会责任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强调要将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各类课程均要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充分发挥协同育人效应。我国上海地区高校率先示范课程思政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即在各学科教学工作中融入思政教育,结合思政育人目标和要求,挖掘课程潜在思政元素,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每门课程的育人理念.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以武术套路为主的教学内容接受度不高,高校武术课程融入"三全育人"大格局的纵深不够,高校体育课程的评价机制不健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背景下,高校武术课程应当更新高校武术教学内容,提升高校武术课程的协同育人意识,健全高校课程思政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0.
教育游戏参与者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技术接受模型与沉浸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游戏行为意向与沉浸体验、感知易用以及感知有用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教育游戏参与者的心理需要以及游戏特性对参与者的感知易用、感知有用以及沉浸体验的影响,探索游戏行为意向与各直接、间接影响因素之间的效应关系。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教育游戏环境中,沉浸体验、感知易用与感知有用对参与者的游戏行为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游戏参与者的心理需要与游戏特性对游戏行为意向具有间接正向影响效应;游戏特性对感知有用、感知易用对感知有用均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对把握教育游戏参与者的行为与心理特征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