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个体社会生活提供便捷,拉动消费。与此同时,也使得农村老年群体深陷网络消费数字鸿沟之中,表现为“数字接入沟”“数字能力沟”和“数字产出沟”三大数字鸿沟;导致这一困境的影响因素有:社会支持系统匮乏、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个人信息素养较低、网络消费心理障碍、代际扶持力度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加强老年人数字消费教育,通过强化社会公众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网络消费课程、开展消费教育讲座、呼吁代际反哺等教育举措消除数字鸿沟,提升农村老年群体的智能消费素养。  相似文献   

2.
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亟须解决数字技术高速发展与农村老年人“数字鸿沟”日益加深之间的矛盾。通过分析农村数字化建设现状和调查重庆Q区农村老年人手机使用情况,探讨了目前农村老年人“数字鸿沟”的主要表征:数字思维鸿沟、技术应用鸿沟、产品供给鸿沟和“数字反哺”鸿沟,主要由农村老年人数字素养不足与畏惧心理、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缺乏、智能化产品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数字反哺”的缺失等方面造成。要弥合农村老年人“数字鸿沟”,就要培养农村老年人的数字素养,提高其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扩大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供给,形成政府、社会、企业、家庭帮扶合力,让农村老年人积极融入数字化时代,共同分享美好的数字化生活。  相似文献   

3.
以数字技术赋能农村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正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长足抓手,而原生于城市的数字技术面临乡村场域的系统性制约,其在物理硬件、智力软件、外部需求和内在机理四个维度内的脱嵌关系构成了主客体间的强烈张力。处于嵌入与脱嵌交汇之处的农村老年群体,从深陷数字鸿沟跃然迈入数字社会中,面临着场域数字化的系统性风险与自解系统缺乏的应对隐患,明确数字包容的政策愿景,将农村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社会的衍生风险纳入“能力-属性”的类型学框架中予以分析,因地、因事、因时制宜,构建以农村党组织为领导主体、以类型化政策选择所组成的风险化解机制,筑起农村老年群体数字风险的防范网。  相似文献   

4.
数字媒介的快速发展与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成为中国社会的两道独特景观。老年人的数字化进程不仅仅需要子代的帮扶,在独居老人、空巢老人不断出现的背景下,老年同辈群体之间的数字反哺对其融入数字社会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从老年人同辈反哺的视角出发,以整合技术接受与使用(UTAUT)模型为基础提出老年人同辈反哺采纳模型,并通过问卷开展抽样调查,运用SPSS23软件对抽样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了与同辈反哺意愿相关的绩效期望、努力期望、便利条件等因素,还证实了社交状况与老年人反哺意愿存在正向关系,研究同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进行同辈数字反哺,高学历人群更愿意进行同辈数字反哺,本地户籍老人比非本地户籍老人的同辈数字反哺意愿更强烈。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乡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能够走进城市获得更为优质的教育。但农村学生在离家向外求学的过程中经历着家庭、学校与地方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这使他们面临价值观念、情感体验、群体融入的多重困境。本文通过对来自我国中部地区A省的3名农村学生求学经历的民族志考察,呈现了农村学生的求学图景。面对学业负担与家庭压力,他们以“懂事”的隐忍予以回应并调节自己的心性;面对环境的变动,他们在熟悉与陌生、单一与多元中不断确认价值,在群体融入和疏离的选择中不断确定自身定位。受家庭环境和乡土生活经验等的制约,离家求学的农村学生在自我建构的过程中需要平衡农村成长经历与城市生活、个体与家庭、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自身的确定感、安全感和认同感。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技术红利。然而,随着老龄化加速,老龄人口数量与日俱增,数字知识基础薄弱与数字消费理念"滞后"的老龄人口正面临巨大的"数字鸿沟"。在指出数字经济为老龄人口带来的"数字赋能银发经济、老年生活质量提高及数字创新老龄就业岗位"三大新机遇的基础上,识别了数字鸿沟对老龄人口的三大冲击,包括新技术取代老龄就业岗位、数字产品适老化不足及年龄不平等问题凸显。数字鸿沟不仅限制了老龄人口的数字经济参与能力,也不利于社会整体的共有共享发展。为此,应从政府、社会、家庭三方视角提出应对之策:应加大老龄人口社会保障力度,推出数字适老化产品,以及实施家庭数字反哺。三方协同发力,能够助力老龄群体跨越数字鸿沟,充分融入数字经济,实现数字经济福祉的全民共享。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中小学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农村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对策,包括增加环境教育经费,加强区域交流与师资培训;把握学生兴趣,开展多样化的环境教育教学与实践活动;开发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于一体的参与与传承群体。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化技术纵深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在社交媒体上休闲与娱乐,青年群体如此,老年群体亦有此动向。不难发现,短视频全龄化趋势下老年人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世界。然而,在农村地区大多数老年人都是以“刷”与“拍”短视频为主,最常见的便是使用抖音,掀起了一场新的视频化浪潮。但是,跨越“数字鸿沟”后又会进入“数字沉迷”。由于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花费大量时间沉迷在短视频之中会产生各种弊端,导致人的行为与思想出现异化。  相似文献   

9.
提高老年人数字融入水平对于推动积极老龄化工作意义重大。老年人数字融入是老年人自身生存、发展与社会参与的需要,是促进代际和谐和重塑尊老爱老传统文化的重要路径,是激发第二次人口红利及拓展老年消费市场的动力源泉,也契合了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推动老龄化治理创新的要求。为顺利推进积极老龄化,要从加强老年人数字素养教育、保障老年人网络信息安全、开发"适老化"新媒体产品和推进全方位"数字反哺"等四个维度出发积极推动老年数字融入。  相似文献   

10.
老年教育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老年群体社会融入、社会参与,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的综合性方案.以需求视域为视角,以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现状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发现在当前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中存在老年人对老年教育的认识程度不足、老年教育资源供需失衡、老年教育的课程内容缺乏延展性、缺乏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问题.对此,提出从扭转老年人的社会认知、渲染学习型社会;整合资源,深化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教育内容向"增权赋能"型转变;加强老年教育的顶层设计来促进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发展与转型时期出现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的管理是农村教育整体提升的关键着力点,由于多种因素,目前在西北农村地区,学校和家庭在留守儿童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缺陷,造成了他们性格内向、情感缺失、价值偏离、道德滑坡等问题,进而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既是当代教育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自我的课题,更是社会前进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政府、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是探索留守儿童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老年数字鸿沟是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突出表现,是实现共同富裕在教育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无论从浙江的发展特色,还是从先行示范的标准来看,消除老年数字鸿沟,都是浙江实现“全民共富、全面共富、共建共富”的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必然要求。针对老年数字鸿沟在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等三个层面的因析,提出“在政府维度,构建关爱包容的数字社会;在企业维度,开发应用友好的数字产品;在教育维度,推进人本关怀的终身教育;在家庭维度,营造互融反哺的学习氛围”等措施。多向度促进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助推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现状,本文以西部农村地区896名中小学校长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教龄、职称、月收入、学校位置和担任校长年限等自变量对中小学校长社会情感能力有显著影响;民族、学历、学校类型对校长社会情感能力影响不显著。建议关注性别差异,提升男性和女性校长的情感能力作用;重视校长培训体系,增强其社会情感能力;重视职称评定的激励作用,引导校长社会情感能力的提升;适当提高校长的薪酬待遇,帮助其满足基本需要;重视教育资源分配,关注农村校长情感发展;关注适应期校长的社会情感,鼓励校长社会情感实践。帮助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群体提升社会情感水平,促进基础教育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村弱势群体是整个社会弱势群体的主要部分。其中,农村弱势儿童群体更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这一群体大量存在于广大农村地区,他们的成长面临着物质、精神、情感和心理等方面的困难。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江颖 《教育与职业》2023,(19):86-93
老年教育的数字化是创新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进行智慧助老的战略支持。老年教育的数字化历史源流体现出全国各地老年远程教育的发展和老年开放大学支持辅助的形式变迁。从空间生产理论视角出发,老年教育数字化的物质性空间表征主要表现为以政府主办的老年(开放)大学技术支持服务模式和企业主办的平台模式,老年教育数字化的社会性困境主要体现为老年教育数字化适老保障的欠缺、不同代际人群数字化鸿沟的存在以及对老年教育数字化认知的缺失,老年教育数字化的文化性空间生成主要体现为要提升老年群体数字素养的心智文化和对老年教育进行数字化改造的实体文化。为此,在实体转向方面,要搭建数字适老平台,开发学习内容;在理念转向方面,要推动数字学习反哺,实施代际共融;在服务转向方面,要加大教育模式创新,重塑数字环境。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西部地区的农民向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流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农民奔"钱途"的有效途径。农村劳动力转移给农村带来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正在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在缺乏家庭教育和家庭情感关怀情况下出现的身心问题,并从家庭教育、学  相似文献   

17.
伴随中国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迅速转型,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农民的价值观念等都在变革。农村儿童群体的处境也因此明显改变,相应分化为留守儿童群体、流动儿童群体和生活在完整家庭的农村儿童群体三种类型,他们的具体境遇各不相同,新形势下的农村德育模式亟待创新。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进城务工  相似文献   

18.
家庭对老人的支持包括物质支持、行为支持和情感支持。"支持"的实质是家庭为赡养老人需要投入时间和经济资源。基于福利分析模型,时间—经济投入的多少决定着老年人的福利水平,投入量与家庭的社会经济特征有密切关系。从现实出发,家庭支持是保障和提高农村老人福利的重要途径,同时提高农村老人的福利也需要社会养老保险的支持,二者是一种功能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和农村家庭经济生活的显著变化,植根于这个经济基础之上的农村家庭婚姻必然地大受影响。关注民生问题,农村的民生问题是重头戏,如何更好的反哺农村,建设社会新农村是我们更应关注的议题。农村青年的婚姻趋势的变更,影响并决定着家庭功能在社会发展中起到的稳定功能。本文从婚姻外移视角,探讨了各项农村家庭功能的变迁与弱化以及这种新的变迁所引起的社会问题,并从改革农村户籍制度,加强政府管理,鼓励农村居住地创业,加强农村社会事业,保证义务教育经费,弥补家庭保障体系等方面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给出了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在今后的时间里,这个特殊群体还会继续扩大。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仅涉及教育问题,还涉及未来农村儿童的成长,是关系家庭、社会、民族的大事。因此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应该从政府、学校、家庭等层面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