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作为高校大学生提高法治意识,培育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应有之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容易身陷法律风险,或迷失于法律救济途径中,一方面在于法治教育环境缺失,一方面在于大学生自身法治观念淡薄,因此本文旨在从高校大学生法治观念淡薄的表现来分析高校大学生法治观念存在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培育高校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提高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必须对我国传统法文化中的人治思想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法律虚无主义进行必要的清理和批判,帮助大学生树立法律至上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民主观念、全局观念等。在法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法学教材的建设,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切实把法律知识教育转化为法律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3.
法治观念的培养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根本所在,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更应重视对其法治观念的培养。本文通过分析法治和法治观念的本质,探究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的主要内涵,浅谈了加强大学生法治观念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法治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借助道德冲突情境,引导学生以科学态度尊法重理,进而作出恰当的判断和选择。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道德冲突情境,力求以案例小视角折射社会大时代,立足素养设定教学目标、巧编案例呈现道德冲突、精设议题引导道德选择,以帮助学生提升法治认知、促进法治认同、践行法治之道。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的加大建设法治社会的力度,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次提出民主法治建设问题,确立了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发展方针。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要全面推进我国的法治建议,加强对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育是必不可少的建设内容之一,特别是在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法治理念的情况下,加强对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育就更加刻不容缓。本文对以思想政治教育"三步曲"培育大学生法治观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对培养大学生法治观念的教育工作提出更多的参考建设。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总体上对法治表示认同,基本的法律原则和理念普遍具备,并正在逐步深化.但大学生了解学习法律知识的主动性不够、对法治观念的理解深度不够、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强、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心理认可度不高、就业歧视问题缺乏有效解决途径.大学生对于法治的价值的认识应当脱离肤浅的工具主义,正确全面地理解法治的价值,并培育法律信仰.大学生法治观念养成教育“当事人模式”的构建实现了学生民主管理、自我管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日常实践中养成,创新了高校学生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法治观念的培育,对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初中生法治观念培育方面存在着培育路径单一、教师培育方式枯燥、缺乏实践教学活动等问题,可以通过: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强教师专业队伍建设、提升“道法课”地位等三条路径,来提升法治教育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法治观念对国家法治进程影响深刻,而综观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令人堪忧。新时代背景下,国家着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抓好大学生法治意识便有了新的要义。本文透过大学生法治意识淡薄的现状,查找原因,分析大学生法治观念养成的路径,这也使得探究如何强化大学生法治意识建设有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石红 《陕西教育》2009,(1):124-125,106
大学生民主法治观念的养成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而民主和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支柱.大学生民主法治教育应立足中国民主法治现状,以提高大学生的民主法治观念为根本目标.以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为出发点,明确民主法治与社会主义、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实践的正确认识,培育民主精神、规则意识,确立法律至上观念.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最终目标,是促使社会生活更加规范、更加有序,逐步走向法治化轨道。法治中国建设是中国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国迈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视域下,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培养公民自觉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能够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支持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有助于推进现代法治社会建设。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以立法明确法治教育目标,设立专业指导机构,提供经费支持,为培养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提供制度保障,完善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主要途径,积极开展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注重实践养成,优化育人环境,加强育人载体建设,构建环境载体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刑事指导性案例要获得"共同体共识",就必须符合《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的条件。从第一批刑事指导性案例开始,尽管每个案件裁判要点中包含了入选案件适用法律的基本意见,但是在定罪指导性、法律适用指导性和文书形式指导性等要素方面并不明确,因而难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指导性案例的应有功能和价值。以"潘玉梅、陈宁受贿案"为样本分析刑事指导性案例在指导性要素上如何加以改善的问题,或许能够促进我国刑事案例指导制度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全面开启我国法治建设的新阶段,法治信仰作为法治国家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撑在我国却没有建立,大学生的法治信仰直接关系到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培育大学生的法治信仰也成为十八大之后法治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一。  相似文献   

14.
用好法治案例有利于实现法治教育目标。在法治教学实践中,基于育人价值目标的需要,或选取本土真实法治案例,或选取有认知冲突的法治案例,或选取典型法治案例、热点法治案例,设计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让学生在真实情境、思维碰撞中提升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15.
增强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观念是实现国家法治建设的基本前提。受传统法律文化和社会法治环境的影响以及高校法治教育局限性的制约,大学生法治观念总体上比较淡薄。本文探讨了加强高校法治教育、培育校园法治文化氛围和优化社会法治环境等对策,以期增强大学生法治观念,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法治观培育的重要性在于增强政党依法治国能力,增强国家机关依法履职能力,促进各行业依法规范发展和带动公民法治观念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及法制不断加强,人们的法律意识迫切需要提高。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对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必将起到关键作用。由于法制建设过程  相似文献   

18.
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师与学生互动关系的教学方法,在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价值。在组织形式和关键要素方面,加强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进行法治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大学生担负着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高校必须结合新的理论成果对其进行法治教育。当前大学生存在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储备但缺乏运用能力、法治意识相对薄弱、依法行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等问题。高校必须加强制度保障、丰富思想政治课的法治教育内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大学生对法治知识的实践,以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思维能力。这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既要注重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树牢家国情怀,还要做到知法守法、知行合一,让法治观念扎根心中.《实践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著作之一,其所包含的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对于大学生家国情怀和法治观念的养成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