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单元学习评价撬动教学评一体化改革实践,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策略。有效开展单元学习评价,在目标层面要体现素养综合性特点,按照“单元-课时”的思路整体规划单元学习目标体系;在设计层面要坚持“学习中心”理念,整体设计单元学习任务与评价标准、单元学习活动与评价计划、单元学习证据与评价工具;在实施层面应坚持“以评促改”理念,通过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优化和改进评价过程,最大程度实现评价促学与促教功能。  相似文献   

2.
“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把评价视为一种活跃和改进教学的方式,把教学改革的责任落实在评价上,把良好的教学和合理的评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施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把评价视为一种活跃和改进教学的方式,把教学改革的责任落实在评价上,把良好的教学和合理的评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单纯地采取一种方法,而应该同时运用自下而上的归纳实证法和自上而下的演绎的理论方法。只有在关注评价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关注评价内容的变化,才能使评价标准既符合现代课堂教学的理念、特点,又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确定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考查体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特征的基本要素,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评学。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共设置6个评价项目和14个评价要点。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发起的对学生课堂表现的一种即时性回应,其本质是一种为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反馈信息的形成性评价方法。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具有即时性、灵活性和匿名性等特点。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评价概念模型应用了麦可思教学质量管理平台,评价环节中实现了即评即改的过程性评价和即时性评价功能,使评价结果可以用于课程的当期改进。模型围绕教学目标、评价设计、评价实施和评价反馈四个基本步骤设计,从认知-观察-解释为顶点的评价三角架构出发阐释以促进学习为目的之课堂教学评价四个基本步骤之间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逻辑建构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的逻辑建构中,以事实判断为基础的推理和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推理是两种主要的推理形式。前者可称为实然推理,后者则可称为应然推理或评价推理。评价推理主要有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归纳评价推理、演绎评价推理、类比评价推理和优先推理,其中优先推理是评价推理特有的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大量的价值判断和评价推理。以评价推理为基础的价值逻辑也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逻辑的关键。评价推理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内容和方法的逻辑建构中均具有着重要的地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邹大勇 《文教资料》2007,(20):10-12
师德评价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当前高校的师德评价体系还不完善,存在不少问题。构建符合高校实际的规范的师德评价体系,必须坚持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评价原则,在评价内容上要以高校的基本职能为基础,在评价方式上要体现社会舆论与教师自评以及他评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该同时运用自下而上的归纳实证法和自上而下的演绎法。只有在关注评价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关注评价内容的变化,才能使评价标准既符合现代体育课堂教学的理念、特点,又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制定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考查体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特征的基本要素;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评学;体现开放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质量对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行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关注评“教”,忽略了对“学”的监管,违背了OBE教学模式“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探讨以“评学”为基础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架构,应用实例详细介绍“评学”体系的构建以及实施过程,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对比的方法验证评学体系的科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构建以学生课堂参与为中心的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有机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自评和他评有机结合的基本原则.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知识指标、能力指标、思想指标和过程指标.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坚强有力的保障机制、运转高效的落实机制和反应及时的改进机制.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系统性评价是对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动力、教学目标、教学愿景、教学投入、教学组织和教学质量等六个方面的全息式评价。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系统性评价中始终贯穿人本、公正、科学、发展的评价理念,坚持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评价的SAMRT原则,以全面发展为评价目的,教师、学生等全员参与为评价主体,采用积分制的模式,以真实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在过程中适时调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决策服务,最终实现"以评促教",提升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网络学习的评价模式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针对现有网络学习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立足于新的评价目标 ,作者构建了网络学习的评价模式 ,这就是以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为目标 ,以学生特征分析系统为基础 ,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导 ,以数据库技术为支撑 ,把人评与机评有机结合的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逐步建立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素养导向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评价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也重视评价的促学作用。本文首先梳理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以评促学的概念,从个性化评价、即时反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基于反馈的调整等方面阐述了以评促学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指出了以评促学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接着从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档案袋的建立等方面就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以评促学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结合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探索面向产出的“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了基于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融合的多元化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定量评价重视全过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定性评价则从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的有效性、自我学习成效和育人成效的认可四个视角设计学生问卷评价表。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多重评价手段的综合应用,旨在实现“评学”为核心的转变,体现“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1.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可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师评价是发展性评价。近年来,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发挥教师评价的激励改进和导向功能的重要,“以评促改(建)”,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发展性教师评价思想的科学运用指日可待。但是,传统语文教学评价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参与学校评价结果应用的决策过程,有利于提升评价的实效性。北京市一所小学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步形成有学校特色的、学生广泛参与的体验式评价,这一评价结果应用的探索达到了以评促育的实效,充分发挥了评价的育人功能。从评价结果应用的长效机制来思考,应建立以校为本的学生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结果有效运用;坚持“以评促育”,实现评价结果运用的深度发展;激发学生内在动力,体现评价结果运用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计算机教学法“做中学”模式的学习评价应坚持目标、过程和主体相结合的价值取向,把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工作方法、学习方法以及社会能力作为重点,通过多维度、多形式、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以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改、以评促教”的目的,强化学习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评促学是学习评价的终极目标,但是,评价如何促进学习却始终争议不断。在历史上,泰勒的“目标模式”、斯凯瑞文的“目标游离模式”和斯塔弗尔比姆的“改进模式”等理论围绕“评价有什么用”的探索建构了以评促学的“目标—改进—结果”理论框架。进入学本评估时代,关于学习的评价、促进学习的评价和作为学习的评价将“以评价促进学习”理解为过程的“黑箱”,探明了学习评价“评价实施—结果反馈—教学改进+学习改进—效用生成”的作用机理。因此,为推进以评促学的实践,教师和学生等评价相关主体需要辩证看待学习评价的直接结果,反思评价结果的教育价值和改进方向,在评价后的学习和发展上追求更好的绩效。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活动中存在工具理性遮蔽价值理性、强势主体主导评价过程、评价局限于“经验主义”和“有限数据”、评价方法机械化和简单化等现实困境。造成上述困境的主要原因是教学评价受管理主义和知识中心主义支配而游离于评价目的之外且没有跳出“方法中心”的科学主义惯性思维。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与循证实践在理念、原则和实施上高度契合。基于循证实践,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范式应实现“四个转向”:价值取向从“方法中心”转向“学生中心”、评价主体从“一元主导”转向“多元协同”、评价标准从“经验”“数字”转向“多维证据”、评价方法从“同而不和”转向“和而不同”。循证实践视域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范式应突出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评价重点,以学生的课堂教学表现、课外实践表现和自主学习表现构建“多维证据”体系,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综合素质评价是在唯分数评价的困境下提出的,它旨在实现从“强调分数”到“全面发展”、从“为评而学”到“以评促学”、从“造成威胁”到“给予希望”的转型。其特征包含整体观照的评价目的、多元参与的评价主体、多样的评价方法、聚焦改进的评价结果。为了更好地落实综合素质评价,应将其融入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纳入中高考体系、以区域推进方式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