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点,是中国人几千年智慧和文化的体现,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安塞腰鼓作为国家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对安塞腰鼓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首先整理了安塞腰鼓相关文献资料,对安塞腰鼓的起源与演变进行了阐述;其次,对安塞腰鼓的传承现状进行了分析,包括传承组织的现状、主要传承人及学校及培训机构的传承现状,并总结了目前安塞腰鼓传承中遇到的困境;最后给出了安塞腰鼓传承与保护的策略建议,包括建立一支稳定专业的传承队伍,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及法律法规,创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模式,借助全民健身的助力等。  相似文献   

2.
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亡的现实困境,传承与发展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舟山船拳是一种海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兼具海洋体育元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风格独特。该文分析了当前舟山船拳的传承与发展情况,舟山船拳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地方组织支持、广泛的民众参与等发展基础,在传承与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但也面临着诸如优秀拳师欠缺、青少年参与度较低、宣传力度相对不足、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等困境,该文针对性地提出了打造拳师团队、创新展现形式、融入地方学校、推动文旅融合等对策,以期促进舟山船拳的传承与发展,达到增强海洋文化繁荣发展、促进文化自信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肖瑜 《文化学刊》2010,(1):124-12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大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大力开发利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大连市旅游业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大连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文化内涵开发不够、宣传促销力度不够、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旅游者需要以及旅游产业的特点,提出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七大模式。  相似文献   

4.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群体共同创造的特色体育项目,具有该民族或群体特殊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这些内涵和价值可以促进高校学生形成"完全人格"和落实"立德树人"。当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外来文化冲击高校应承担起传承中国本土体育文化的责任。在传承过程中,高校应根据地理位置和自身专业特色,选择优秀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避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形式化传承。高校还应建立研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团队,并与地方政府合作,保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整体性与流畅性传承。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变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危机和挑战,本文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文旅产业振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路径之一。尤其是近年来,文旅发展与地域特色紧密结合,为当地经济、文化建设等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与创新机遇。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绝佳路径。该文以浙江舟山奇观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探索多元主体协同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化路径,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助推乡村文旅产业振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7.
颜峰 《文化学刊》2011,(6):116-1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口头传播或言传身教等非物质形式流传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个地域、一个民族历史的记忆和智慧的结晶,和文化遗产一起构成民族传统文化的大厦。目前,受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处于难以为继地步。地方高校作为文化传播和学术研究的重要阵地,应当积极主动地担负起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其根本原因在于非文化遗产本身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承与发展。因此,旅游开发过程中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又对其进行保护,要求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以此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文化遗产是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并世代留存的文化遗存,主要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种形态,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物质形态表现下的智慧、技艺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传承和发展做出重要论述,阐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对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作用.充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和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校园作为知识传承的发源地,是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其承担着非遗文化传承的重任。基于此,该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小学教育阶段融合与传承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了解宿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问卷调查及实践调研分析非遗小学校园教育的现状,探究非遗教学的不足及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提出小学教育中融合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路径。以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响应新时代“立德树人”“构建文化自信”的号召,彰显具有时代性的国家主流意识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已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不同的保护项目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大厂回族自治县景泰蓝制作工艺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有效传承与保护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针对大厂景泰蓝工艺的发展现状进行探索与研究,以期能为保护我国手工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更具针对性与实践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苗族独木龙舟文化是清水江流域苗族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承这项文化遗产过程中伴生的独木龙舟龙船棚作为其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之一也应该得到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随着历史的更迭与社会变迁,传统的传承方式已不能满足对其保护、推广的要求。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必然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信息设计等手段,建立起数据信息传播体系和传播模式。信息可视化设计作为信息时代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通过对信息进行搜集分析、逻辑整合、图形转译、媒介呈现一系列设计工作,将信息转化为更加直观、便捷、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受众,信息可视化被广泛应用于多个专业领域。该文通过对信息可视化设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中的多元化传播应用进行分析与阐释,探悉信息时代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可视化运用形式与发展可能,以提升受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文化传承与表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与旅游业进行融合发展,才能更好地完成文化传播使命。为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促使其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该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与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关系、融合原则等做出简要说明,论述了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优势,结合现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策略,有助于我国的旅游业更加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制度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佟玉权 《文化学刊》2011,(1):128-133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传承人保护制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保护制度建设,应该坚持认定制度与申报制度相结合,注意关注传承人队伍中的特殊群体,支持对民间信仰及其习俗的传承,并特别重视传承环境的建设,以此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民族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人类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是当代人的职责,更是实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围绕成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漆器开发的价值、问题和策略,阐述应用3D打印技术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佟玉权 《文化学刊》2013,(2):134-139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问题备受关注,如何处理好遗产利用中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成为理论研讨的焦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要有新的视角,应坚持以文化遗产的所有者为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本质在创新,其工作重点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好用于市场开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有者应有的权益,最终目标是促进生产发展、生活改善、文化传承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8.
李丽丹 《文化学刊》2010,(5):170-175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难以深入推进、发展后劲缺乏的现实困境,其根源在于保护主体的错位和缺位,即俗民自主、自愿、有效参与保护不足,没有形成俗民自我创造、自我传承、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的自组织保护机制,而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设计和实践对此缺少应有的关注。引入自组织理论对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进行检视,对俗民自组织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个案进行分析,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组织保护机制,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个合理、可行的分析框架和进路选择。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为研究视角,通过调研辽宁省内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发现其在传承内容、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归类分析,提出有效的传承方式,以改善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环境,建立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宣传路径,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的保护性开发模式,切实提高全民族对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视程度,将民族文化精髓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思想对行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既要"原汁原味",也要"与时俱进"。政府、各级保护部门、传承人、研究者,在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的前提下,突破传统观念藩篱,树立正确的观念,以发展的、历史的视角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做好保护、传承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