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吸引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论。它强调学校教育的民主化定向、人际交往的情绪吸引、自我意识的积极建构,以使教育过程能为人的发展展示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为人的潜能的实现提供一套激励机制,为“把学校建成最吸引人的地方”找到一种系统方法。本人在数学教学中尝试以激发学生兴趣为手段,实施吸引教育,  相似文献   

2.
吸引教育:一种新型的教育理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吸引教育是一种旨在探索面向21世纪学校教育的新型教育理论,它强调学校教育的民主化定向、人际交往的情绪吸引、自我意识的积极建构,研究如何使学校教育为人的发展展示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为人的潜能的实现提供一套激励机制、为“把学校建成最吸引人的地方”找到一种系统方法。本文着重介绍了吸引教育的基本理论、核心观念、理论基础和实践要素。  相似文献   

3.
试论吸引教育的有效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铁群 《教育探索》2003,(12):65-67
吸引教育理论是一种研究和探索如何将学校建成令人向往的“最吸引人的场所”的教育理论。其核心理念是:人是有能力、有价值和负责任的,并应被相应地对待;教育应该是合作、配合的过程;在所有人类可努力的领域,人都具有未开发的潜能;等等。开展吸引教育的有效策略有校园化策略、民主施教策略、主体学习策略等。吸引教育为当前教育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人的教育是以人的潜能为发展基础,通过人性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的社会实践活动。非人教育是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通过“价值限定”,实现人的“工具化”的过程。决定“人”的教育或非人教育主要体现在六大教育关系的处理上:一、潜能与发展关系;二、自我与需要关系;三、个性与共性关系;四、人与才关系;五、情与理关系;六、自律与他律关系。  相似文献   

5.
谈语文审美教育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思维科学、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审美教育对创新潜能的开发具有独特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艺术素养直接决定着未来创新人才的整体素质,审美能力直接决定着创造能力”。一、审美教育能够开发创新思维创新活动首先是一种创新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是创新人才素质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是创造能力的源泉。开发这种创新思维潜能是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审美教育就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文学鉴赏是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方式,文学家为了感染读者,在进行创作时力求创造出一种“意境”,读者要接受美的熏陶与净化,就必须“入境”,而要想“入境”就…  相似文献   

6.
新教材需要的是新观念、新方法。如果拿以往的“满堂灌”到后来的“满堂问”来实施新教材,那是行不通的,也是不理智的。既然是教师,又是语文教师,就要视“头脑不是一个被添满的容器,而是一把被点燃的火把。”把教师的人生价值与意义,看作是点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去实现自身的价值,挖掘自身的潜能。因此,语文教师要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明确“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性”,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语文教育环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教学质量观。为了达成这个理念,则要弄清楚几个转变: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社会大变革的今天,教育迷失了自身的价值取向,人在教育中被放逐了,人丧失了作为人应有的主体地位而沦落为一种特殊的工具、一种技术过程的中介。解放人的价值、个性、潜能与自由,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解放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自身是实现教育解放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人的放逐到人的回归,才能使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8.
吸引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诞生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思潮,这是一种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自我观念发展的心理学理论和社会民主化实践之基础上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念。其主旨是要将学校建成令人向往的“最吸引人的场所”,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热忱地吸引或召唤,在所有人类值得努力的领域激发并实现人们的潜能”。目前,该理论已引起欧美发达国家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并在众多学校广泛实践。在借鉴、运用吸引教育的基本理论、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形,我园形成了吸引教育的  相似文献   

9.
“赏识教育”以充分认识每个孩子的巨大潜能为前提,以发挥“从成功走向成功”的心理效应为出发点,帮助孩子自己解放自己,从而走向成功。“赏识教育”提出的前提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教育者发现孩子的优点,肯定他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闪光点,使他们有继续前进的动力,获得更大的进步。这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方式,它和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赏识教育”认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应当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相信孩子。因为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为此,我们应该积极推行“赏识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赏识教育,应该注意热切的激励性、真挚的情感性、精当的指导性、强烈的启迪性。  相似文献   

10.
在一次国际性的校长研讨会上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谈松华研究员在题为《教育创新的时代内涵》报告中突出论述了教育在开发人的创造潜能方面的作用。他认为“2 1世纪教育的最大变化是 :教育正在变为学习和交流活动 ,将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 ,将从规范的统一性转变为选择的多样性 ,将从维持性学习转变为创新性学习。总之 ,教育应该成为开发和释放人的创造潜能的发动机”。一、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孔子倡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早就阐明了开发人的潜能的教育观念。人无全才 ,人各有才。所谓潜能 ,就是尚未显现 ,但已存…  相似文献   

11.
潜能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已经涤荡教育工作者的脑海几年了,它既是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又成为“新课改”的推进器;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不能不对潜能教育进行研究学习,并对学生潜能尝试开发。  相似文献   

12.
“文学教育”是一种“文明教育”,与“语文教育”有很多不同“文学教育”的特征是整体性把握,是指向一种“心态”的涵育,是以“情商”为主体的素质的提升,“文学教育”可以理解为“终生化”教育,它既是人的“文明素质”的重要的构成因素,同时也是“精神素质”不断生长的需要和土壤,对“文学教育”特殊性的强调,有助于“语文教育”知识体系的“素质化”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3.
高职语文的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人格,亦即开发个体自身潜能、提高个体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笔者对高职语文创新教育有以下几点认识:一、教材的学活与创新多年来,语文教学强调的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随着教改的深入,教师的角色意识正发生着深刻的转变,面对教科书,它的庄严神圣已不再依旧,而必须思考的却是:如何将“活”的教材呈现给学生,营造促进每一个学生创新学习的环境,让他们在有限的教材中进行无限的学习活动。1.延伸拓展教材内容、活化语文教学的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  相似文献   

14.
传统教育的内核是知识,而未来教育的视野是智慧,今天我们的教育观必须由知识文化观向智慧文化观转变。本文从当前语文课堂智慧的缺失、语文课堂要以激发学生智慧潜能为己任、回归智慧的语文教育呼唤“智慧型”语文教师这三个方面来阐述,呼唤智慧回归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5.
教育潜能是以教育为手段,来开发人的潜在的学习能力。语文教育是贯穿着青少年成长整个时期的母语教育,对造就未来人才肩负重要使命。语文教育潜能的开发,关系到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关系到人类语言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命题。  相似文献   

16.
“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调发展何以可能?”这是人类面对“全球化”带给民族-国家的“离心力”和“新经济”带来高效率与高风险并存两大挑战所想要回答的问题。现代教育、尤其是现代大学只有坚持“全球意识”和文化认同、潜能开发与本能改造、知能传授和人格塑造的统一,才能真正实现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调发展,走出高科技与低情感的悖论,为人类文明的对话与进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协调发展何以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调发展何以可能 ?”这是人类面对“全球化”带给民族——国家的“离心力”和“新经济”带来高效率与高风险并存两大挑战所想要回答的问题。现代教育、尤其是现代大学只有坚持“全球意识”和文化认同、潜能开发与本能改造、知能传授和人格塑造的统一 ,才能真正实现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调发展 ,走出高科技与低情感的悖论。  相似文献   

18.
黎琼锋 《红领巾》2004,(4):48-51
教育是一种育人的活动,现代教育必须立足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教师在开发学生潜能的过程中,一方面是在开发自己的潜能,另一方面也是在实现自己的教育价值.在教师的教育潜能中,应蕴涵着丰富的职业精神、教育智慧以及有待开发的专业创新能力.开发教师的教育潜能,对教育活动大有裨益.以专业精神培养为核心,激活教师的教育潜能;以教师专业化为目标,不断形成教师的教育智慧;以发展性教师评价为动力,促进教师实现专业创新.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一种育人的活动,现代教育必须立足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教师在开发学生潜能的过程中,一方面是在开发自己的潜能,另一方面也是在实现自己的教育价值。在教师的教育潜能中,应蕴涵着丰富的职业精神、教育智慧以及有待开发的专业创新能力。开发教师的教育潜能,对教育活动大有裨益。以专业精神培养为核心,激活教师的教育潜能;以教师专业化为目标,不断形成教师的教育智慧;以发展性教师评价为动力,促进教师实现专业创新。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育丛须适应新课程标准中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创新”为灵魂.在语文教学实践及“大语文教育”环境中实施创新教育,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创新精神、引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感情、发掘创新潜能、提升创新品格、塑造创新人格,以便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之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人格.成为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