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公众议题中的争论,时时出现说服行为,自然也难免出现与之相伴的逻辑谬误。这些谬误有的是有意识的,有的是无意识的,但经媒体传播之后,都可能对社会公众产生消极作用:其直接的影响,是对公众的关注产生偏离性的引导;其长远的影响,则是在社会中固化一些错误的思考路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重要的并不仅仅在于分析和揭示那些处于舆论旋涡中的当事人的话语谬误,更在于揭示媒体操作中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2.
高菲  陆地 《现代传播》2005,(6):90-91
一、倾斜的“二元”媒介市场中国和西方有不少学者在研究中国的时候,都曾提出过“二元”的概念。在这些研究中,有的是从社会结构着眼,有的是从经济结构入手,有的是从文化结构分析,有的是从地理结构探求,内涵不尽相同,但是,学者们的核心内容是一致的,那就是——中国实际上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个是“城市中国”,一个是“乡村中国”。其实,如果从媒介传播的角度去研究,中国的这种“二元”结构更典型。由于城市经济发达,市民收入高,文化传播机构也主要分布在城市,所以,城市理所当然地就成了一切文化媒介关注的焦点和传播的主要市场;人口更多、地…  相似文献   

3.
阅读报刊,觉得有两个问题比较普遍,值得引起注意:一、年份不应简化。比如,在一些报刊中常把“一九八五年”简称“八五年”。这是两个不同的时间概念。写文章要求短而精,但年份是不应简化的。二、数据务求准确。如某刊一篇文章中的  相似文献   

4.
阅读报刊,觉得有两个问题比较普遍,值得引起注意: 一、年份不应简化。比如,在一些报刊中常把“一九八五年”简称“八五年”。这是两个不同的时间概念。写文章要求短而精,但年份是不应简化的。二、数据务求准确。如某刊一篇文章中的一个数字为“近一千余万”,“近”表示不到,  相似文献   

5.
逻辑谬误常常混迹于报载的消息、通讯及杂谈、评论之中。如果不细究,其中有些谬误还给人一种“大致不错”或“能够理解”的印象。而从新闻写作的逻辑要求看,谬误无论大小潜显,都在清除之列。从业已发生的逻辑谬误中引出教训,避免类似情况再度发生,是记者、通讯员运用逻辑工具,保证作品的真实性,提高作品的科学性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就新闻写作中概念方面常见的逻辑谬误作一些简略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媒体上,常报道社会“闲散人员”如何如何,有的还指责“闲散人员”是“不安定因素”。我看完全篇报道,也没看明白“闲散人员”究竟是干啥的。既然报道中未具体讲明,我也只好“望文生义”了:“闲”者,无事可干也。但对“闲”也要分析,无非是两类人:一类如我者,退休多年了,是地地道道的闲人。但这“闲”是我应当享受的权利,当属无可非议之类。二类是远未到退休年龄,无职业在家的。对这类“闲”在非议之前,更要慎重、细致分析:有的是单位效益不好放长假了,有的是破产买断了,有的是病退了,有的是尚未找到工作,当然,也有极个别挑肥拣瘦,高不成低…  相似文献   

7.
公文与文件是公文学科概念体系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本文从两个概念及相互关系的三种论说———等同论、交叉论和包含论入手 ,对公文与文件在绝大多数情况、电报形式、电子网络形式、党政机关等不同条件或场合进行区分 ,并确定各自的适用范围 ,对两个概念的外延给予了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8.
谁的"公共领域"?——概念运用的困惑与修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主要探讨公共领域概念用于分析中国社会的可行性问题。文章首先分析在中国问题上适用公共领域概念的最主要困难:即中国历史和现实中都没有出现公共领域得以产生的特定社会条件。接着,文章分析了使用公共领域概念的几种变通途径,即对公共领域概念所进行的“价值中立论”、“类型学”、“空间规模层次论”、“功能层次论”等四种修正。最后,文章提出,用于分析中国社会的公共领域概念,应着重强调它在实践领域中的表现形式与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9.
写文章,就要有题目。题目在文章中占有什么地位?古人认为:“题者,诗家之主也,目者,名目也。如人之眼目,眼目俱明,则全其人中之相。足可坐窥万象。“(贾岛:《二南密旨·论题目所由》)意思是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可以从眼神中看出来,一篇文章的主旨,往往可以从题目中反映出来。当然,这种反映,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有的是显露的,有的是含蓄的。各种文体在题目的制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并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才自愿放弃“铁饭碗”,离开机关、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成为“流动人员”,加入了非公经济所有制行列。这支队伍的人才来自社会各个方面.有的是国家机关、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辞职、辞退人员,有的是应届、往届大中专毕业生,有的是自费出国留学人员,有的是军队转业干部等。  相似文献   

11.
富人的“原罪”,即“资本原罪”,指的是民营企业家或富豪们财富来源的合法性问题。民企“原罪论”是在十六大前后,由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者们提出来的概念,借用“原罪”这个概念就是借用这个词语原本带有的“与生俱来,不可洗脱”的涵义。 面对民企“资本原罪”的诞生历史以及目前出路等问题,学术界形成鲜明的两个阵营。 以张维迎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民营企  相似文献   

12.
“亿万”即一亿个万,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亿也可读作“万万”,即一万个万。一亿个万和一万个万,差距是非常非常巨大的。可是,我们很多报道中,却把“亿万”当“万万”(亿)使用,造成不应有的谬误。其实这个问题,报刊载文作过说明,可没引起有些作者和编者的重视。前几年,《人民日报》发表过一篇报告文学,题目叫做《在南方,有个亿万富翁》,作者是名家,文章也挺感人,可是错把“亿万”当“亿元”了。1994年第11期《半月谈》杂志里面竟有两处这样的错误:一是《“抠门”的亿万富翁》,二是《从亿万富翁到总理》。这两位“富翁”一个只有6.5亿,一个只有15亿。换算成万的话,一个是6.5万个万,一个是15万个万,离亿个万差得远。著名作家和《人民日报》、《半月谈》这样高档次报刊用错这个“概念”实在  相似文献   

13.
��Ϣ������ữ����λ���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区位”概念 ,从政治区位、经济区位、文化区位、科技区位和法制区位等方面系统地论述了信息网络的区位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与写作》杂志“读者之声”专栏,每天都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机关、工矿企业、农村学校、部队等单位读者的来稿。他们当中,有的是新闻工作者和通讯员、中等学校和高等院校的师生;有的是工厂、企业、农村的业余作者和新闻写作的爱好者;有的是驻守边防的解放军战士;有的是高考落榜的学生。还有为数不多、不甘沉沦的大墙里边的人。这些单位和个人,大多数是连续多年订阅《新闻与写作》刊物的。他们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再谈“文件论”——与陈兆祦先生再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陈兆礻吴先生在《档案管理》2004年第3期上发表的《谈谈“文件论”》中的一些观点进行了再商榷。认为“文件论”有许多缺陷,一些档案现象用“文件论”的观点根本解释不清。在广义文件概念下的文件运动周期不仅只有文件和档案两个阶段,而且还有图书、报刊等多个阶段。“文件”不仅只有文件和档案两种归宿,还会有资料、图书、报刊、文物及其他信息记录材料(或称文献)等多种归宿。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强调指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是当前危害最大的不正之风。这确是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党中央和国务院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歪风及时发出禁令时,总有那么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置若罔闻,我行我素,有的是明目张胆,硬着头皮干到底,有的是暗耍花招,变着花样搞对策。譬如,禁止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命令早在几个月以前就下达了,可是不少这类企业还在那里有恃无恐地继续活动。据我知道,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初步统计,仅二十五个省、市、自治区,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就有一万六千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介绍了简化论的基本思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简化论对信息与信息生产过程、信息的收集与组织、信息描述与存储、信息的理解和解释、信息检索与控制、信息系统分解与设计等情报学理论的影响。最后从多学科与跨学科的研究、研究视角的多样性与单一性、阐释实践、学科的科学化与规范化三个方面分析了简化论对情报学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自科技档案概念“淡化论”提出后,由于“立场”和观察问题的方法不同,对同一问题得出了绝然不同的两种结论。张莉同志的文章从原“淡化论”的另一角度,另一理论,另一假设中,提出了更进一步,也更为明确的结论。她断言科技档案概念的式微带有必然性,同时认为,科技档案管理学在档案学学科建设中实际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9.
导读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笔者曾经写过一篇《阅读论》(发表在《江苏图书馆学报》1985年第1期上),主要从读者的角度探讨阅读活动及其规律。本文拟从图书馆工作者尤其是读者工作人员的角度谈谈如何指导读者进行阅读,是为《导读论》。对于读者来说,要读书,就必须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读什么”,第二是“怎么读”对于读者工作人员来说,要指导,也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导什么”,  相似文献   

20.
市场·受众价值·赢利模式--传媒营销三个关键词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阎峰  蒋宏 《新闻记者》2004,(11):56-58
中国传媒市场正处在转型期。一般认为,转型经济与市场的特点:一是其发育不够完善、在历史进程上处于还比较落后阶段,二是体制需要转轨。所以,相关研究非常复杂。当前传媒营销研究中的突出问题是,经验和知识双重不足,学界甚至在一些基础概念、原则定理和经营模式设计上都会出现误解、甚至非常谬误的现象。本文希望对这些误解误用的现象作些分析。一、传媒市场营销理论的概念基础:什么是“市场”?什么是“传媒市场”?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体系的基点,就是“市场”概念。传统所说的“市场”,是指购物场所,如英语中的Market-place、Bazaar、Fair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