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活动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活动课,使学生掌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及它的重大意义。能力目标:让学生亲自搜集、整理、加工网络、报刊资料、信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和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在谈“一国两制”时指出:“历史上不是没有这样的先例。”的确,我国历史上北魏就曾实行过“一国两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伟大胜利,本文分析了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基本涵义及重大意义,指出“一国两制”在理论上是一个全新的思想,在实践上是一个全新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1997年7月1日,江泽民主席在香港会展中心庄严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重大事件.众所周知,由于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实行“一国两两制”的方针,使香港实现了平稳过渡,顺利回归祖国。当米字旗降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升起之后,人们在激动、赞叹之余,开始把目光转向香港未来的趋势。因为在世界历史上,米字旗降下的情景虽不是第一次出现,但是在米字旗曾飘过的地方实行“一国两制”却是前所未有的。“一国两制”究竟能否得到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5.
概述“一国两制”台湾模式的由来、基本思想及“一国两制”的三种模式;阐实行“一国两制”的几个条件;将“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与“非一国两制”模式进行比较,指出台湾当局在“一国两制”上的种种误导;最后得出“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是两岸实现双赢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案例背景: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提高青年学生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平统一,坚持“一国两制”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7.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历史赋予当代中国人民的神圣使命。为实现祖国统一,中国共产党人和各界爱国人士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用“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国家统一问题。实行“一国两制”,主体是社会主义,即大陆10多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允许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就是说,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对立双方在统一后仍各自保留自己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长期共存,互惠互利,共同繁荣。这一构想提出之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目前各方对“和平统一”均表赞许,但海外、特别是台湾方面有些人怀疑“一国两制”只是中共的诱饵,台湾若吞下这个诱饵,则“两制”仍将变为“一制”。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西藏和平解放时就是“一国两制”,后来则变成“一国一制”。蒋经国生前曾亲自号召全体国民党员和台湾民众“从西藏悲剧中,吸取对付中共和谈攻势的教训。”迄今为止,台湾方面仍不时宣传“一国两制就是西藏模式”,认为它在本质上只不过是当年毛泽东、周恩来所制订的“和平解放战略”的翻版。另一方面,大陆的学者在论及“一国两制”时,普遍认为它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形成,对它与“和平解放”的关系则语焉不详。有些同志则顾虑让两制“长期不变”是否背离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这对于确保“一国两制”的圆满成功也是一种潜在的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8.
一国两制,“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8页)“一国两制”乃是依据香港的历史与现实,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来的。“一国两制”是有‘中国特色”的。一方面,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设想无疑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尤其贯彻了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另一方面,“一国两制”的提出,也有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追求祖国统一,渴望民族振兴的因素,当我们结合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现…  相似文献   

9.
“一国两制”的哲学思考刘晖高三《思想政治》第二课有一个重要框题,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该框题涉及的内容角度广,现实性强。笔者发现,运用哲学原理思考.会帮助学生立体性地理解相关知识.一、“一国两制”构想产生的哲学依据构想属于意识范畴,意识来源于物...  相似文献   

10.
王龙巧 《教师》2012,(27):92-94
一、课标分析 1.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2.课标分析本条课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读: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挫败了外国势力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行了不懈努力;②“一国两制”理论的创设,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香港、澳门的回归,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为台湾的和平统一提供了依据。二、学情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 从实践的角度看,香港回归成功地落实了“一国两制”这一统一祖国的战略构想。 所谓“一国两制”,即在一个国家内部实行两种制度,“具体地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艰苦探索中提出的实现祖国统一的战略构想,凝聚了集体的智慧,邓小平同志做出了创造性贡献。这一构想的形式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共存,灵魂是两种制度共存于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由此实现祖国统一。  相似文献   

12.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将中国传统制度文化推陈出新的结晶.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实行过“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本质是在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提下,照顾某些地区因历史原因造成的特殊情况,共同建设国家.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课会考结束后,有同学问:“‘一国两制’下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民族区域自治区是否一样?”。为了使广大中小学学生了解香港回归后,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本人就此题谈点看法。此题考察的知识点是:一、“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二、民族区域自治制。考核的能力要求经过分析比较二者的异同点,并予以综合、归纳。根据题目要求,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区和“一国两制”下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既有相同处,又有区别。其次要指出二者的共同点:一、二者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二、从中央和地力的关…  相似文献   

14.
在学生课外阅读实践中实行“一书一卡”制度,效果显著。所谓“一书一卡”制度,即学生课外阅读一本书。必须要填写一张卡,这张卡即“课外阅读登记卡”。其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1.课外阅读计划;2.阅读情况反馈。“课外阅读登记卡”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课外阅读登记卡”强调课外阅读的指导作用;2.“课外阅读登记卡”强调课外阅读的督促引导作用;3.“课外阅读登记卡”强调课外阅读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今年高考热点分析○范纯炎○香港回归“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是1997年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两件大事之一。在高考备考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政治常识》中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形成过程、“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一国两制”的意义等问题,还要引导学生用哲...  相似文献   

16.
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有一个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的独创性原理,充实了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这就是“一国两制”理论。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和形成过程 “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要提法,其实质就是在一个国家里实行两种根本不同的社会制度。“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  相似文献   

17.
“一国两制”不会形成“国中之国”徐庄有的同学提出“一国两制”会不会造成“国中之国”,答案是明确的:决不可能。这位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对“一国两制”的内涵还不了解;二是把“国”与“制”混为一谈。“一国两制”的基本点之一是坚持一个中国...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的1知识要求(1)使学生掌握香港和澳门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2)记住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3)理解香港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及其经济的发展;澳门产业的变化;祖国大陆在港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能力要求 通过全面比较香港和澳门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地理问题的能力。3思想教育 讲述港澳两地被英国和葡萄牙侵占的历史,阐述回归祖国后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政策的重大意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二、教学重点 香港和澳门都是中国领土;香港和澳门经济的发展。三、教学…  相似文献   

19.
论“一国两制”的科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一国两制”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1.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论观点;2.坚持了矛盾同一性的辩证法思想;3.贯彻了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唯物主义历史观;4.维护了“统一的国家的利益”的国家观。正因为“一国两制”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上,所以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在香港即将回归、“一国两制”‘的构想即将实现之际,深圳的学生面临两种体制。两种文化、两种价值观的严峻挑战。在中国教育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转折时期,为了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具有高度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新型人才,深圳市松坪小学在国内外教育专家的支持和指导下深入细致地展开了全校性的“主体教育实验”,以图探索一条未来教育的有效途径。实验的目标松坪小学提出以下几方面作为主体教育实验的目标:1.学会选择。使学生学会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价值观、道德行为、课外兴趣活动及个人生活方式。2.学会参与。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