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土地资源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然而从浙江省的实践上看,如果对矿山开发影响到的土地资源有预期地规划布局,则往往能取得十分显明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尤以建筑石料和水泥灰岩露天开采矿山最为显著。本文通过对余杭区露天开采矿山的土地开发利用研究,认为合适的规划布局和采用夷平式开采能有效提高矿地资源转型效率,同时能最大限度减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由此从区位条件和法律法规条件等方面进一步探讨了我省露天开采矿山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提出了"以矿产资源开发为手段、以土地资源利用为目的"的矿政管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覃虎 《大众科技》2012,(1):198-201
广西高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有色金属采选为主的矿业企业,位于广西南丹县大厂镇,随着矿山采矿的深入,高峰公司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深部矿岩体内部的应力越来越大,岩体弹性势能释放和开裂破坏比较普遍,地压活动破坏、地震扰动破坏和生产破坏越来越严重,给生产安全带来不利的影响。通过在高峰深部矿岩体进行广泛的工程地质调查,对井下矿岩体的整体结构性、稳定性和岩体质量进行了评价,总结了高峰公司井下顶板破坏形式,提出了高峰公司深部矿岩体顶板稳定性【1】分级管理的方法和顶板划分指标,针对不同级别不同破坏方式的顶板提出了相应的支护手段、控制措施和监测方法。为作业区域采场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矿岩体工程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收集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寺河矿首次采用6.2米液压支架回采特厚煤层的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数据,了解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变化情况,分析6.2米大采高工作面老顶来压特征,以此确定6.2米大采高工作面老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步距、强度等特征,得出回采空间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关系,全面掌握6.2米大采高工作面采场矿压显现基本规律,为今后6.2米大采高采煤工序安排、顶板管理方式、采煤机械和支护设备的选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赵蓉英  余波 《现代情报》2018,38(6):128-137
为全面了解国际图书情报学数据挖掘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2007-2016年数据领域的文献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Space软件,结合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方法,从年度分布、期刊分布、研究力量分布、重要文献、研究热点以及前沿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国际数据挖掘研究出现了网络与计算机技术、数据挖掘方法、数据挖掘与管理、数据挖掘与应用四大聚类。研究前沿探测出3个发展时期,每个时期的热点都有特色。根据上述研究绘制该领域知识图谱,对国际数据挖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我国数据挖掘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段瑞龙  宋文  张士男 《情报科学》2012,(6):815-819,829
要真正实现语义网,必须有丰富且及时更新的本体。为了加快本体开发速度、节约时间和资源、实现本体的及时更新,本体构建者开始重用非本体资源进行本体构建。文章首先对非本体资源进行了科学的定义和分类,接着概述了非本体资源重用、重构和重构非本体资源构建本体的模式目前的研究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用、重构非本体资源进行本体构建的全部流程,以求对利用非本体资源构建本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证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最大程度的减小井工开采带来的一系列环境影响,文章通过具体的实验依据,以朱庄煤矿为研究基础,对煤炭开采后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对治理方案研究与分析,对煤炭企业安全、高效、经济开采及巷道支护等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为以后类似条件的矿井环境评价与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优势矿产资源管理政策新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天明  于汶加  沈镭 《资源科学》2015,37(5):908-914
总量控制和出口配额管制是中国优势矿产资源管理的主要政策。总量控制使我国优势矿产资源产量呈下降的态势,但开采总量控制效果不佳,主要是:选冶产能未能有效控制,导致开采控制失效和竞相低价出口初级产品。出口管制使得优势资源近年来出口量呈下降态势,但出口配额管理政策又遭受发达国家的贸易申诉,且常以败诉终结。因此,必须转变我国优势矿产资源管理的方式,由过去的以出口为主,严控开采和出口两端的管理政策,调整为:以为满足国内需求为基础,以开采总量和选冶能力平衡为重点,扶持优势深加工产业发展为方向。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优化产业整合与布局、调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税费和加强行政监督等手段,有目标地推进中国优势矿产资源管理政策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是在陕西省岩层控制实验室、国家煤炭工业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目前在岩石力学性质MTS试验、矿井开采围岩控制基础、矿区采动损害与环境灾变、矿井火及瓦斯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安全工程理论及数字化技术等研究方向上形成了自己特色和优势,取得了一大批理论技术成果,已经成为我国西部资源开发与安全生产领域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为了更好地发挥实验室的资源优势、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探索开放实验教学新模式及应对措施,研究现代化重点实验室高效运行机制,对于全面提高我校实验教学和科研服务水平,构筑高效网络化的实验教学信息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矿区资源绿色开发的资源科学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汪云甲 《资源科学》2005,27(1):14-19
在论述我国矿产开发对矿区资源环境的影响、矿区资源绿色开发内涵及煤矿绿色开采技术体系基础上,讨论了现代资源科学在构建矿区资源绿色开发模式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面向矿业系统进行资源科学学科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作者认为,我国矿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往往都源于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矿区资源绿色开发研究中需解决的不少问题正是资源科学关注的领域,运用传统的地矿学科知识与思维难以构建矿区资源绿色开发模式,迫切需要具有整体理念的现代资源科学理论作指导,对自然资源系统进行综合性研究,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于一体进行系统研究,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交叉研究等特点,决定了面向矿业系统进行资源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很有必要、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0.
煤矿开采区水、土地与煤炭资源同步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1世纪我国的资源紧张局面将进一步加剧,影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国煤矿开采区水、土地与煤炭资源互耗问题严重,煤炭资源的开采导致地下水污染、土地沉陷或淹没等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本文在分析资源互耗矛盾的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提出水、土地与煤炭的资源同步利用理念及其应用基础,同时,指出实现资源同步利用的关键在于找到各种资源利用的最优临界值。最后,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四湖流域的资源利用现状和调水工程特点,初步探讨该地区的资源同步利用的实现模式:①管道分级的输水方案;②将采煤沉陷区的地下水纳入南水北调工程的水量调蓄管理系统;③恢复南四湖流域沉陷区的土地功能。  相似文献   

11.
汤玲  张小号 《情报科学》2022,40(10):131-136
【目的/意义】通过建设高校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整合教学应用系统,解决教学资源存储、管理及跨平台访问难题,满足高层次英语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方法/过程】梳理和分析高校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现状,采用代表性云计算技术,建立资源存储、管理和访问机制,构建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结果/结论】解决了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存储、管理、访问等难题,大幅提升了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用户体验感,并降低了成本。【创新/局限】通过合理的架构设计,发挥大数据时代的技术优势,解决了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数据从存储到用户访问之间的互联互通,但研究聚焦资源平台的构建本身,缺少对具体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内容类型的细致观察和思考,后续实证分析研究将继续关注,以不断优化资源平台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数字信息化管理是我国高校"质量工程"建设的必然趋势。针对我国高校传统实验室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资源配置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实验室多头管理、职责不清,仪器设备闲置闭塞、利用率低以及实验信息反馈不及时、效率低下等现状,提出了高校优质实验资源共享、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以及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新路子,并对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土地综合研究与土地资源工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中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领域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现有的土地资源学科知识积累、研究取向、技术手段,难以为破解重大现实问题提供有效支撑,加强土地资源工程研究与实践势在必行。论文提出了土地资源工程研究的主要目标与内容,开展了典型案例工程的实证分析,探讨了土地资源工程研究的地域模式及其作用。研究认为,土地资源工程是指对可供农林牧业或其他各业利用的土地资源进行调查评价、规划设计、开发整治、保护利用的综合性技术及其集成应用,通常包括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规划、设计、开发、整治、保护、利用等相关工程技术。新时期发展中国土地资源工程学,应注重土地资源工程的理论体系、区域诊断、技术方法、规范标准、运行模式、绩效评估、体制机制的综合研究,尤其针对当前土地资源的地域性、稀缺性、退化性、低效性问题,亟需加强多学科交叉与综合集成,强调公众参与、充分吸收地方化知识,研制面向区域、对象与问题的土地资源工程关键技术,探索构建多主体参与的行动者网络,全面创新有效推进土地资源工程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澳水资源管理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和中国都面临水资源管理的巨大挑战,本文比较了中澳两国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异同点.主要结论是:①除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外,中澳两国的水资源状况基本类似,两国的年均降雨量比较接近,降雨和径流都具较高的时空变异性;农用灌溉是主要的水利用方式,占年抽取水量的70%;两国都过度开发地表水和地下水,已经导致环境退化;②两国在管理制度和举措中却存在很大差别,相对而言,澳大利亚水管理体制简单可行,其通过伙伴关系建立的流域管理局在水资源综合管理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相反,中国有一个复杂的水管理系统,以自上而下的体系设置和跨部门协调为主;在灌溉水管理和流域管理中,澳大利亚已经把重点放在系统化的方法上,应用工程、技术、经济和体制方面的综合措施,相比之下,中国尽管制定了一些经济和体制方面的改革规划,但更重视工程和技术措施.这种水资源管理重点的差异,影响了两国在未来几年内水资源研究的重点,澳大利亚研究优先为政策和管理,而中国则重视技术开发和工程建设;③中国可以从澳大利亚的经验中受益的是系统化的水资源管理理念,包括:用系统化的思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流域一体化的水资源管理以及加强科研和政策管理间的联系;两国也面临着一些共同挑战,包括气候变化、提高水的生产效率的同时恢复农业生态系统、以及理解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叶发辉 《大众科技》2012,(1):178-179,170
拉么锌矿鱼泉洞矿体在倾斜、低品位的薄矿体开采中,试验研究采用全厚进路和分层崩落联合采矿法试验研究。矿体的矿岩硬度系数f值=6~8,层理发育,平均地质品位Zn=3%~4%;Cu=0.3%~0.5%,原来选择多分段全面留矿法开采方案,后来因为平均品位低而改用这种采矿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施艳萍  李阳 《现代情报》2009,39(12):19-27
[目的/意义] 当前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之间存在资源分散独立、难以互操作的问题,关联数据模型的提出能够建立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之间的联系,深度揭示资源实体的语义关系,促进互操作。[方法/过程] 构建了面向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的关联数据模型,模型包括数据采集层、资源描述层、本体构建层、关联数据层以及综合应用层,并以相关文献数据平台为实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结论] 关联数据模型是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建设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关联数据模型的实践与应用可有效推进相关资源整合、数据共享等工作的展开。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大量运用于大型装备保障服务领域,传统经验的方法对大型装备进行维修管理已经远不能满足现代高技术生产的需要。本文通过对装备维修保障性工作的调研总结,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对大型装备MRO数据进行知识获取,建立相应的知识仓库,运用回归分析预测进行知识利用,最后结合Web Services技术研建大型装备MRO知识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8.
随着煤矿企业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剧,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大型煤矿企业纷纷在内部实施了岗位精细化管理,以期实现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的快速转变。文章以陕煤集团黄陵矿业有限公司物资供应公司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其实施岗位精细化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岗位职责、岗位测评、绩效考核、薪酬分配的相关内容,为煤矿企业全面实施岗位精细化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对于资源枯竭或经济濒危的老窿矿山,研究边残矿体的回采利用问题,对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延长矿山寿命,提高经济增长点,是一项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工作,已被越来越多的矿山所重视。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pproach aimed at creating business ontologies for knowledge codification in company. It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ont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cognitive psychology. Ontologies that describe the main concepts of knowledge are used both for knowledge creation and codification. The proposed framework is targeted at the development of methodologies that can scaffold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structuring and orchestrating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knowledge sharing. The orchestrating procedure is the kernel of ontology development. The main stress is put on using visual techniques of mind mapping. Cognitive bias and some results of Gestalt psychology are highlighted as a general guideline. The ideas of balance, clarity, and beauty are applied to the ontology orchestrating procedures. The examples are taken mainly from the project management practice. The paper contributes to managerial practice by describing the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for effective knowledge management based on ontology engineering and knowledge structuring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