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双丽 《现代情报》2003,23(3):90-91
本文论述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传播和知识服务职能、创新教育职能、文化休闲职能、提高读者信息素养职能、保留并扩大文献存储职能。  相似文献   

2.
王光文 《现代情报》2012,32(1):28-31,43
为了系统、全面、动态地研究数字化学术期刊与其相关主体、环境的协同发展,本文运用知识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数字化学术期刊知识生态系统并阐释其构成。在知识的生产、传播、吸收和使用中,形成了不同层次和不同范围的包括知识网络、人际网络和技术网络的有机整体,这些整体就是数字化学术期刊知识生态系统。该类系统的进化主要有以下动因:数字技术的应用;学术知识的创新;学术规范的优化;利益关系的协调;学术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构开放、互动、便捷、公益的学术期刊多元传播渠道。【方法】采用网络检索调查法对作为样本的法学类、社会学类学术期刊知识传播现状进行研究。【结果】在“旧伤”与“新愁”之间,诠解我国学术期刊面对数字化踟蹰不前原因,通过对两种典型学术期刊个案解剖,并且延伸个案分析,探索一条体现学术期刊主体性、主动性、社会性的务实、有效、具有推广价值的知识传播途径。【结论】 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应该主动适应数字化传播媒介变革与受众阅读方式更新情势,树立新媒介时代的创新思维,拓宽并优化传播渠道,合力推动学术期刊及时传播学术新知,推动学术繁荣与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的统计数据为例,说明自从学术期刊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的数字化传播以来,读者基本上都转到计算机网络上查阅文献资料。这种变化彻底改变了过去综合性学术期刊发行量小的劣势,使其在被阅读的机会上与单科性学术期刊完全相同。对比办刊条件和学科都相近的综合性与单科性学术期刊的网络下载量和影响因子,结果显示在实现数字化传播以后,综合性学术期刊的主要指标与单科性学术期刊相比已经不再有明显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学术期刊内容生产、知识供给、定点推送和差异服务的深度融合之道。【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以及对国内个别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实践分析,探索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结果】 在媒体融合发展逻辑的指导下,学术期刊应积极顺应媒体融合之大势,主动关注领域重点、热点及前沿学术议题,抢占先发优势,积极谋求权威媒体的间接传播,拓宽信息传播渠道,开展多种数据格式的网络出版,实现信息定点推送和差异服务,以建构“学术期刊+移动互联网+服务”的“121”融合模式,构筑“作者—读者—编者”之间无障碍实时交互机制。【结论】 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121”模式能够有效推动学术期刊媒体融合进程,实现学术信息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6.
张相茹 《情报探索》2013,(12):15-18
阐述了数字化学术期刊知识的生产、传播、吸收和使用中,形成一个包含不同层次、不周范围的知识网络、人际网络和技术网络的有机整体,即数字化学术期刊知识生态系统.论述了该系统中高校教师的学习范式:形而上学范式、社会学范式和实践操作范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数字技术赋能构建学术期刊知识传播价值链,为促进学术期刊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结合“2-3-6”模型对学术期刊知识传播价值链进行相应调整,从内容、渠道、增值服务3个环节对学术期刊知识传播价值链进行系统分析,构建数字时代学术期刊知识传播价值链结构模型。【结果】数字技术的迭代更新为学术期刊知识传播价值链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内容链(加工处理与多维呈现)可看作是一个从内容制作到内容营销的价值创作过程;设施链(边界消弭与融合共生)可实现学术期刊内部与外部传播环境的融合共生;增值服务链(体验价值与交互效应)从用户需求、知识产品开发、再生产、应用与反馈等方面提升学术期刊服务质量。【结论】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学术期刊应用理性逻辑思维和感性认知体验来审视传播背后的机遇和挑战,不断优化学术期刊知识传播价值链,以提升学术期刊知识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8.
1998年美国ISI检索系列收录的中国期刊   总被引:29,自引:14,他引:15  
在知识创新系统中,学术期刊是知识创新系统的完整记录,是创新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是科学知识最高层次教育和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为此,要对论文和创新成果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要合理布局学术期刊,提高学术质量,增加知识创新和信息含量;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期刊编辑队伍,努力培植国际性期刊。  相似文献   

9.
【目的】大数据时代,从认知与挖掘学术期刊的数据视角,探究学术期刊的内容优化,传播价值重构的路径。【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分析学术期刊数字化以及网络传播现状;对比学术期刊数据化需求,从科研行为,学术传播,科研场域等维度分析学术传播从数字化向“数据化”转型策略。【结果】 盘活学术期刊的“数据”能延伸学术知识资源的价值链。【结论】 大数据时代,挖掘学术期刊的数据及其价值,可以促进学术期刊的“数据化”转型。  相似文献   

10.
企业集群中的创新传播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企业集群中的创新传播过程,基于复杂网络上传染模型研究的新进展,在分类混合假设条件下,分析了集群知识系统中SIR模型的创新传播过程,表明传播的动力学结构具有层级性,是从度大的结点群一直向度小的结点群传播;集群知识系统中度大的结点是创新的早期采用者,能起到意见领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网络时代知识信息纷繁复杂,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知识信息服务理念必须发生根本的转变:坚持"读者第一"的服务宗旨;满足读者对知识信息的综合性需求;满足读者对知识信息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从而进一步转变服务模式,为广大师生和社会相关读者的知识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以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创新为例,通过全面考察中国学术期刊所发表的应用和创新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理论的论文,分析了一般管理知识的传播规律,试图揭示中国管理学传播与创新的一般路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论文合作团队网络资本和知识资本置于一个框架下,运用中国管理学领域8种学术期刊1994—2007年8967个论文合作团队的数据,实证检验了二者匹配的四种模式对中国管理学者论文合作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深网络资本-深知识资本"模式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深网络资本-宽知识资本"和"宽网络资本-深知识资本"模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宽网络资本-宽知识资本"模式对工商管理论文合作团队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不显著,而对管理科学论文合作团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紧密创新团队的概念,并指出了在紧密创新团队内存在一个具有特定行为结构的关系网络,该网络具有典型社会网络的特征,惯习和场域是沟通行为和结构的媒介.正如蠕虫在互联网传播一样,知识也可以通过该传播机制在社会网络中传播,这对于我们加速知识在紧密创新团队中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喜乐 《未来与发展》2012,35(6):28-31,12
网络时代信息传播载体和渠道的变化,促使网络传播集信息的发布、组织、传递和服务为一体,简化了传播过程,传者、受者在虚拟的网络中直接沟通,加快了信息流程、加大了信息流量。知识创新主体的信息有限性与"信息爆炸"的矛盾、知识创新中已知与未知的矛盾构成了知识创新信息传播的两大条件,而知识背景信息效应、信息加工碰撞、信息梯式递进和随机多路径信息反馈则构成了知识创新信息传播的4大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从信息管理转向知识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从信息管理转向知识管理,将承担起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重任,致力于提高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以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学术期刊的出版和传播模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本文对网络环境下学术期刊的出版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目前学术期刊实现数字出版的几种主要的出版传播模式以及针对目前的出版现状,学术期刊编辑部应采取的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为有志于实现期刊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编辑部提供了一条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18.
网络环境下的农业学术期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网络环境为农业学术期刊发展带来的机遇后,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农业学术期刊实现创新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学术期刊在知识的创造和创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个文化学术的载体,更是一个集知识的储存、报道、传播、交流为一体的学术平台。它能够反映学术上的研究进展,也能够表达知识发展的最新动向,做到信息的有效传播。这对于学术研究领域进一步展开研究,拓宽思路,锐意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20.
学术期刊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不仅仅是一个网络版杂志,而是一个以杂志为依托的学术交流平台,使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介相互借势,有利于促进作者、读者与杂志之间的交流,从而扩大学术期刊的影响.通过分析目前<科技创业月刊>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存在的问题,建立基于知识管理的学术期刊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基于知识导航、知识发掘的杂志网络平台、完善的专业数据库和案例库、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和<科技创业月刊>电子杂志,可极大地提升杂志质量,打造杂志品牌,提高杂志社的工作效率,实现网刊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