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桃子”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第一课时,教材编写意图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分数目比较小的物品,体验平均分的意义,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联系,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结合实际问题感受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每份数。如何让学生在分物的过程中体会到平均分,为后续的两次分一分及除法的学习奠定基础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教学尝试。  相似文献   

2.
胡国民 《物理教师》2001,22(3):37-38
2000年高考实验题考查了三道题,计20分.从湖北省阅卷点抽样分析看出:实验题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全省考生实验题的平均分只有5.3分,难度值为0.27.尤其是第16道电学实验题,满分为8分,全省平均分仅0.54分,难度值为0.07,为历届高考试题难度之最.现将考生对该题的正误解法评点如下.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平均分”。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通过操作与交流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问题解决,感知“平均分”师:今年是狗年(投影出示两只狗的情景),这里有两只可爱的狗,分…  相似文献   

4.
一位记者问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科学家说:“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表示歉意……”这最重要的东西,说的就是习惯。思想家休谟更是直接告诉我们: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可见习惯对于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片断:理解“平均分”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动手分物体,你对平均分有哪些认识?生:平均分就是把一些东西分成相等的几份。生:平均分的结果要每份同样多。生:如果每份结果不一样就不是平均分。师:说得多好啊!现在老师再给你10颗糖,不告诉你分的份数,你会把它平均分吗?生:会!师:请大家在作业纸上画一画,分一分。(生分完后)谁愿意带着你的练习纸上讲台交流展示一下,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分的。生:我把10颗糖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5颗。(见图1)生:我把10颗糖平均分成了5份,每份都是2颗。(见图2)图1图2图3师:同学们,这两种分法是平均分吗?生:是!师:…  相似文献   

6.
第Ⅰ卷满分50分,平均分(抽样)34.62分,难度值0.68。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的编排及特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认识除法”,这部分内容包括认识平均分和认识除法的含义两部分.这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单元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的含义.第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第二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的含义.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既有利于学生学习除法计算和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也为以后深入学习除法积累一些感性经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教材在安排上分两段:第一段是平均分,包括认识平均分、初步进行平均分,初步学会每几个一份地分、看可以分成几份以及平均分成几份、看每份是几,要求学生对物体进行平均分并进行交流,深化对平均分的认识;第二段是认识除法,包括每几个一份地分、分成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或者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个可以用除法计算.这些内容后面,安排了一次集中练习,主要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体会生活里存在的除法实际问题,感受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的编排呈现两大特点.1.加强了平均...  相似文献   

8.
一位记者问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科学家说: “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表示歉意……”这最重要的东西,说的就是习惯。思想家休谟更是直接告诉我们: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可见,习惯对于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用平均分来代表某班学生的考试成绩,以为除此以外别无它法了,其实还可以用中位数来代表某班学生的考试成绩。例如,某班有学生13人,某次考试成绩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分别为5,15,61,63,65,65,69,70,71,71,72,92,平均成绩只有60.54分。如取中位数,则为第7个数字:69。用69代表该班学生的考试成绩较好。这时,若某学生成绩超过69分,则处于中上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2~33页。教学目标1.在“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操作活动中,认识“平均分”的含义。2.在经历“分一分”的过程中,体会“分”、“分完”、“平均分(分完)”、“平均分(有剩余,但剩余数量小于份数)”的不同情况。3.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教学过程一、操作学具,感知“分”的含义师:孙悟空回花果山探望它的儿孙,带回8个桃子。他要把这些桃子全部分给2只猴子吃,每只猴子可能吃到几个桃子?(电脑依次出现画面“孙悟空”、“8个桃子”、“2只猴…  相似文献   

11.
如何增强学生自信心、调动学生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育管理者都非常关注的热点.一年来,我校针对这个热点问题开展了等次激励机制的实践,目前已初显成效. 一、等次激励机制的措施 等次激励是指分别以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为标准,按照分数段分等次对学生进行奖励.具体如下:(1)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平均分达到90分以上、综合每科达到80分以上为特等奖;(2)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平均分达到80分以上、综合每科达到70分以上为一等奖;(3)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平均分达到70分以上、综合每科达到60分以上为二等奖;(4)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平均分达到60分以上、综合每科达到60分以上为三等奖(按100分制计算).学校给获奖的学生颁发证书,并通过拍照、制作画册予以公榜表彰.  相似文献   

12.
一位高中毕业生对高中数学课程的几点感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访时间 :2 0 0 0年 7月 9日上午 1 1∶2 0~1 1∶5 0采访地点 :济宁市二中被采访者 :济宁市二中高三 (2 )班杨春芳 ,文科应届毕业生采访目的 :了解高三毕业生在刚刚结束高考之后的真实感受 ,以及对高中数学课程、教材、教学、学习的一些认识采访形式 :以笔答为主 ,以口头访谈为辅(正文中 ,除评注外 ,都是被采访者的“原话” ,采访者基本未作修改 )被采访者数学学习小档案 :初中数学成绩———总分为 1 0 0分的平时考试中 ,平均能考 6 0分左右 ;中考成绩为 6 7分 (总分为 1 2 0分的高中入学考试 ) ;高中数学成绩———总分为 1 5 0分的平时…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是中考语文中的一道"大餐"。笔者通过对2007年全国各地的60多套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命题情况的分析,对2008年中考文言文命题趋势作如下预测:一、分值继续呈上升趋势2007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分值最高的为兰州市,分值为23分(两个文段),最低的为6分,全部统计对象平均分值为14.6分。比2006年的平均分值高出1.5分。文言文分值的这种上升态势,与有关人士呼吁加强文言文教学是非常合拍的。二、选材呈"内""外"齐放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今天,智慧小博士想和大家一起算算有趣的平均分。简单的求平均数问题,只要用“总数量÷份数”就可求出平均数。但是较复杂的求平均数问题,就不能简单套用公式了。一、四甲班共有学生41人,上学期期末考试有3位同学因病缺考,参加考试的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0分。后来3位同学补考分别得了100分、96分和85分,现在全班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思路一:用“全班的总分数÷全班人数”就能得出全班的平均分,全班人数已知,关键是求出全班的总分数。80分是38位同学的平均分,用80×38求得38位同学的总分,再加上补考的3位同学的分数就是全班的总分。由此可以列出…  相似文献   

15.
<正>一、区分对比,建构除法含义1.教师设计“开放性”问题:“把12个竹笋进行平均分,你会怎么分?”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两种分法的区别和联系。提问:这两种分法有什么区别?引导发现“平均分”有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先确定份数;另一种是先确定每一份的数量。将“等份分”和“包含分”融入到平均分的应用过程中去。2.展开活动,学生分一分、圈一圈并用“连减”方法记录平均分的过程,初步渗透“连减”模型,引出除法算式。教师提问:“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里各数的意义,并且给出等分除和包含除的定义。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0~63页。教学目标: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意义。2.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际操作中建构平均分的概念。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独立思考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并会用数学语言表达想法。4.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平均分物品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浙江省数学高考理科第18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是二次函数中最熟悉、最基本的问题.第一小题7分,第二小题8分.本题放在解答题第3题,本意应该不是作为难题,然而2.1分的平均分着实秒杀了一大片的考生.学生主要的问题是:读不懂题目表达的意思(M(a,b)是|f(x)|在区间[-1,1]上的最大值),这句话秒杀了好大一片,新的符号的理解是学生弱项.M(a,b)这个符号想表达的意  相似文献   

18.
今年九月我们对去年的经济数学基础试卷作了分析 ,我们选取直属分校、包头、赤峰、乌海等地的试卷共 1 0 0份 ,可以看出得分的平均值较低。见表一 :分数段 5 0分以下 5 0 -5 9分 6 0 -6 9分 70 -79分 80分以上人数 5 819185 0百分比 5 8% 19% 18% 5 % 0备注最高分 76分 最低分 6分 及格率 2 8% 平均分 47.3分  经济数学基础课一直是经济类专业难度最大的课程 ,但同学们一定不要有畏难情绪 ,只要掌握它的特殊的学习方法 ,及格并不很困难。对过去几年的试卷分析来看 ,试题难度最大的在证明题上。下表列出各题的难度分析。表二 :题号 一填…  相似文献   

19.
在临沂市罗庄区册山中学采访伊始 ,有人对记者说 ,刘建宇老师有一根数学教学的魔鞭 ,变幻莫测 ,异常神奇———他教的学生 ,90 %的喜欢数学 ,80 %的认为数学简单 ,45 %以上的在初二下学期开始不久便自学完了全部初三课程 ,而且有的学生还学完了物理和化学课程。 2 0 0 0年 6月 ,5名初一学生自愿参加初三毕业考试 ,均获佳绩 ;2名初二学生在初三全国数学竞赛中进入全区前 8名 ;6 7名初二学生破例参加全市组织的数学中考 ,平均得分超过全市初三学生平均分 6 .8分 ,有两名学生突破 110分 (满分 12 0分 )。 2 0 0 1年 12月全国数学竞赛预赛中 ,全…  相似文献   

20.
<正>[缘起]:二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平均分的含义后,便是两种分法的教学:第一种分法是每几个一份地分,另一种是指定分成的份数,就是平均分成几份,这两种分法里,学生对平均分成几份的理解是比较困难的。比如,把8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学生的操作大多是先分给一只小猴4个桃,再分给另一只小猴4个桃,这其实是每只小猴分4个,而不是平均分给2只小猴。学生会这样操作的原因是,之前学习了16的乘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