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道家管理的核心概念是:一、道;二、自然;三、无为。道家管理的四大发展方向是:一、道体观:管理价值之发展;二、人性观:管理人生之发展;三、修身观:管理人格之发展;四、认识观:管理方法之发展。"体用一元"是道家管理哲学的理论结构。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影响人格的视角出发,对道家之"道"的特征及道家思想文化对中国人特定心理行为特征的影响进行了论述与阐释,并藉由对道家人性论的分析,最终形成了道家人格结构的理论模型,包括自然本真和知-情-意-行五大领域,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以道家"道"之"自然本真"为核心且一以贯之的有层级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3.
王弼作为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以其特有的解构和思辨功夫沟通儒道,在儒家圣人中注人道家自然的因素,把儒家的仁义道德价值与道家的自然任情价值整合为一。构建出体道通无的理想人格,可性其情的人格范式,体现出任情止礼的人格价值,奠定了魏晋名士人格修养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4.
理想人格是古今中外教育思想家在论及教育时所关注的问题.在中国古代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从“道”的理论范畴和他们对人性的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道家的理想人格形象。道家的理想人格有其自身的特点.今天重新审视道家理想人格的内涵和特质,对于建构现代理想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洛克将新生婴儿的认知情况界定为一张"没有思想""没有观念"的"白板"。他的"白板说"并非道家所要达到的"至柔""至善"的"赤子"境界,在洛克看来它只不过是人类认知的最初起点。伴随着婴儿的成长,来自外物刺激的感知和反省,促使其观念的形成,并最终使婴儿具备了回忆、想象、推理和思考等认知能力。洛克关于婴儿认知状况的分析,不仅是他驳斥天赋观的重要论据,更是其唯物反映论和教育思想形成的人性前提。  相似文献   

6.
人格是人的认知方式、情绪特征、意志品质、心理素质、态度倾向、道德品质等的综合表现。理想的人格具有崇高的价值,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渗透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则是一种主要的教育资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向师力",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那么,教师该如何展示其人格魅力,让其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呢?  相似文献   

7.
当前青少年网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青少年的主体人格,忽略了青少年本身的认知特点与认知能力。按照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青少年主体的人格认同是网德教育的基础,同时,青少年网德教育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具有发展的阶段性与层级性。在方法上我们应当采取"对话-辩论"的道德教育模式,此外,还需要营造诚信公正的网德教育环境来支持青少年网德教育。  相似文献   

8.
"人本心理学之父"马斯洛在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发展目标和价值判断、人的本质属性、人的发展途径问题上,从心理学角度,以自我实现为特征,对人的发展问题做了理论探讨,突破了传统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些局限,增加了人们对潜能和健康人格的认识,这是非常有益的,但其体系仍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鹖冠子》是黄老道家的重要典籍,它在继承战国黄老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极具特色的"道"、"天"、"气"的宇宙观。以"阴阳"、"元气"、"天地"等物质性范畴对"道"作了拓展,将原始道家的生天生地之道发展为天地之道,并且纳气入道,强化了道的现实性品格。这一理论的提出,不仅推动了先秦天道观的发展,光大了从老子开其端的自然主义传统,而且进一步涤荡了传统天命神学的迷信成分,因而使其带有鲜明的理性光彩。  相似文献   

10.
费希特"法权"思想主旨在于,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限制,来达到所有人都能够作为独立自由平等的人来实现"法权人格"并存的目的,他把这种"限制"和"并存"称为法权定律或法权规律。他从理论"形而上"和实践"形而下"两个维度来论证和构建其法权思想体系。这种"法权人格"理论对我们当今法治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会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人格和认知是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两大基本领域,对二者的研究具有不同的历史传统、内容和方法论取向,二者分属不同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其理论和研究都很少有交叉。尽管许多心理学家为促进其融合做了相当的努力,但这一过程远没有完成。未来的研究如能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取向出发,通过寻求表征人格特质的有效行为指标,则有望促进二者的融合过程。然而,针对人格特质开展的认知实验研究具有脱离传统人格特质研究的生态化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同时引入现场研究和纵向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个性化教育强调尊重人的个性和发掘人的潜能优势,主张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素质,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个体在动机、能力、人格等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和可塑性是个性化教育的心理学基础,与之相关的动机理论、能力理论和人格理论则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心理学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文化与人格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以述评“文化与人格”研宄的历史演变为起点。从三个水平探讨了这一领域当前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人格五因素模型(FFM)是联结文化与人格的概念框架;对FFM以及人格测量方法的进一步探讨。用宽阔的理论整合实证研宄。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4.
个性缺失是指人与人之间个性差异特征的弱化所导致的趋同性。这种趋同性是由个性缺失教育直接引起,但根源在教育缺失。教育缺失是指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因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种种不当行为所导致的育人损失。造成个性缺失的原因有:教育理论的创新不够,落伍于时代要求的旧教育理论仍然占据着新时期的教育阵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存在着"越位"与"缺位";考试制度改革的滞后问题;评价指标的误导。改变个性缺失,促进个性健全发展的对策是:用科学发展观统帅教育事业,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创建和谐教育新理论;为个性教育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改革教育评价指标,构建新的教育评价体系;营造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5.
略论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在为学生获取信息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对许多学生的网络道德人格带来严重的负面冲击。不少大学生在网络世界里出现了道德认知模糊、诚信意识淡漠、理性行为脆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打造一支熟谙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师资队伍,优化网络道德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大学生网络道德认知教育,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康的网络道德人格,实现高校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构建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这个越来越强调身心素质的社会中,一个人的成败或幸与不幸,除去一些客观因素外,其人格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格不是生来不变的,人格是靠后天学习获得的,是可以不断修正和塑造的,因此关注人格的构建和发展,实际上就是掌握了命运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7.
创造性问题解决对于个体、企业和国家都有重要意义。从"有限理性"角度对创造性问题解决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阐述,正是由于认知、情绪、人格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创造性问题解决应该寻求的是"满意解"而不是"最佳解"。  相似文献   

18.
健康人格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正确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建构健康人格不仅是新世纪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和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当代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健康人格建构的机制是:掌握健康人格知识是建构人格的理论指导;学会对自我人格特征的反观是建构健康人格的认知前提;引发内在需要是建构健康人格的动力;坚持落实行动是建构健康人格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的研究发现,幽默感与儿童认知、人格、社会技能、情绪等的发展有密切联系。目前幽默感已经成为当代发展心理学关注的热点。心理学家从认知、动机、情绪、情感等不同角度来定义幽默感。解释其发生发展机制的理论主要有失谐理论、优势理论和释放理论等。对幽默感与人格、认知和创造性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进行述评,以期为促进儿童幽默感的发展以及创造性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人格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深入探讨人格特征与学习之间的关系,能为提升学生学习绩效提供科学认知,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在分析人格与学习绩效非线性、复杂性关系的基础上,通过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建模,实现大五人格各因素及其整体的非线性映射,探索提高学习者学习绩效的新途径,希望能为个性化教学和素质教育提供有益的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