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黎锦熙先生用张之洞名著《书目答问》一书作教材给北平师范大学国文系一年级学生讲述“要籍目录”课程的情况是:一、将重点书籍四部分类法号码换为图书十进分类法号码,以明古今分类法之不同。二、从《书目答问》的著录中选介学生应购、应读、应看之典籍,并予以评论。三、将选介典籍分为三等,各以符号标记之。四、补充张著未著录之重要典籍。  相似文献   

2.
《(车酋)轩语》和《书目答问》是张之洞在光绪元年(一八七五)先后主持编写的两部指导治学门径的书。 张之洞(一八三七——一九○九)字孝达,又字香涛(或作芗涛),号香严,又号壶公,一称无竞居士,直隶南皮(今属河北省)人。他是清末有名的提倡“中学为主,西学为用”的洋务派。他的功过,这里不准备作全面评说。他的事迹,简要的可读《清史稿》卷四三七本传,较详尽的可看许同莘编著的《张文襄公年谱》(商务印书馆一九四四年版)。  相似文献   

3.
<正>大凡有成就的学者,都得益于书目的指导。我国著名的史学家陈垣教授十三岁读《书目答问》。后来他在给学生谈他的读书治学经验时还谈到《书目答问》,说:“我一看,觉得是个门路,就渐渐学会按着目录买自己需要的书看。”余嘉锡先生作学问也是从《书目答问》入手的。他指导他的学生来新夏以《书目答问补正》作为目录学的入门读物。曾国藩读书也非常讲究择书。他在《圣哲画像记》中说:“书籍浩浩,著述者之众若江海然,非一人之腹所能尽饮也,要在慎择焉而已。”历史和事实证明,利用书目选择阅读是最便利、最理想的  相似文献   

4.
汉代扬雄昕著《方言》,全名《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共十三卷,系训诂学史上独树一帜的杰作。查《风俗通序》言“周秦常以岁八月,遣輶轩之使,求异代方言。”“輶轩  相似文献   

5.
张之洞的《书目答问》简单明了,内涵丰富,作为指导初学者读书门径的目录、目录学教科书,影响了中国几代学人,造就了众多学者;作为收藏书籍的指南,起到了工具书的作用;作为清代图书总目、版本目录,至今仍然在发挥着作用,他开创的经史子集丛五部分类法也被发扬光大。从成就角色入手,考察张之洞《书目答问》的地位、对学者和后世的影响,论述张之洞是影响中国几代学人的目录学家。  相似文献   

6.
正《四库全书》是清代以纪晓岚为总纂官修成的一部巨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则是由纪晓岚等人撰写、并由纪晓岚审阅定稿的古代最大官修图书目录,它与清张之洞的《书目答问》一直是过去学人治学的门径。2006年以来,我校教授刘树桢、张金龙和讲师张燕娥3人,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共同编写《四库全书目录新  相似文献   

7.
张之洞的《书目答问》,是清末学界流传甚广的一部目录学著作,该书旨在指导当时的后生学者: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该书目按照四库的经、史、子、集四个部类,再加上"丛书"一部,一共五个部类来编排书目。在书目的取舍、编排顺序、序言和提要等内容中,无一不流露出张之洞的文学批评观念,同时也是清朝末年文学思想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8.
古书校勘例谈——《古籍整理例论》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校勘之益张之洞《书目答问》:“读书而不知当读何书,劳而少功;知当读之书,而不得精校精注之本,事倍功半。”胡朴安说:“治古书当以择善本为始。善本者,即已经名人校勘之本也。”通常讲善本,多指宋元古本,或明清精刻本,或名手批校及其它稀见本。为什么这里只讲精注精校本呢?应该说明:宋元古本、明清精刻及其它稀见本,是  相似文献   

9.
一、学习要点: 在了解书目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使用书目的方法。学习本文运用举例和分类说明事物的方法。二、自读指要: (一)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 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书目答问补正清代张之洞撰范希增补正一九六三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铅印本史论的有关部分  相似文献   

10.
书目、索引是查找图书资料的重要工具,读书和治学都离不了书目、索引。古人对书目非常重视,如清代学者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一书里就说过:“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又说:“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读书和治学必须从目录学入手,这是古今很多有成就的学者、专家通常的捷径。对于科学研究和教学人员来说,书目、索引、文摘是搜集资料不可缺少的工具。马克思曾经说  相似文献   

11.
《昭明文选》和《文心雕龙》都对文体加以分类,特别重视诗和赋两种文体。但它们是两部性质不同的书,对文学分类的角度也不尽相同。《文心雕龙》作为一部理论著作,重在研究和阐述各类文体的历史发展及创作特征;而《昭明文选》是一部文学作品的选本,重点在选出各类文体中最优秀的代表性作品。前者偏重于从文学理论方面去研究文体的类别,而后者则偏重于从文学创作角度区别不同文体。前者以理论为标准,不论作品好坏,只要有理论上的意义,就需要提出来讨论;后者以创作为标准,选出优秀作品,有些文类没有好作品,则可以不选。  相似文献   

12.
张丹 《海外英语》2012,(5):173-175,192
This thesis is mainly concerned with the two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and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The former is to make readers understand original works easier;the latter is to make readers understand original works clearer.It is necessary to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necessity of using these two kinds of strategies,the affecting factors of using these two strategies to translate fic tions and the ways of using these two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3.
卡夫卡是深邃的思想家,也被看作是一位存在主义哲学家。诉求正义和揭示生存状况之真实是其作品的两大主题,这两方面互为逻辑支点,前者为目标,后者是路径。他怀着人道的热忱,渴求人间正义;他以冷峻的眼光,揭示真实,警醒众人,辨明歧途。他对存在主义的贡献,就在于对生存真实的深度察觉。  相似文献   

14.
萨鲁斯特在历史编纂的价值、困难之处及体裁选取等方面有诸多朴素但独到的见解,较之罗马的前辈史家有所进步。他的治史实践可概括为:搜求广泛,史料丰富;采用多种治史方法,力求客观、准确。可以说,萨鲁斯特在推动罗马史学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5.
向子諲的《酒边词》含《江南新词》与《江北旧词》。前者收南渡以后之作,较深刻地反映了现实,以诗为词,多旷放之作,艺术表现上较有生气。后者收南渡以前之词作,内容多写闺情、恋情,艺术上承继欧、晏词风,本色当行,受到选家的重视,然欠创新锋芒。  相似文献   

16.
与前期沈从文研究相比较,新世纪十年沈从文研究内容日趋细致深刻,研究成果形式更为丰富多样。前者主要体现在对沈从文作品的细读精析、分体裁探讨和某些独特性内容剖析以及单篇作品研究方面;后者则鲜明地表现为各种期刊论文、硕博士论文、会议论文集、专著、研究资料汇编以及有关史料的补漏、编撰和考释等诸多形式。  相似文献   

17.
向子諲的《酒边词》含《江南新词》与《江北旧词》。前者收南渡以后之作,较深刻地反映了现实,以诗为词,多旷放之作,艺术表现上较有生气。后者收南渡以前之词作,内容多写闺情、恋情,艺术上承继欧、晏词风,本色当行,受到选家的重视,然欠创新锋芒。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的语体和文体涉及体裁和题材的语言与结构。语体和文体是表达,而翻译也是表达。寻求原作的表达,再从翻译中表达出来,是翻译的核心所在。翻译者在对小说、戏剧、诗歌等体裁进行翻译处理时,必须展示出原作语体和文体的复杂内涵和再现原作的表达形式以及感情基调。  相似文献   

19.
司空图诗歌不同于晚唐诗坛颓丧凄凉的风格,而具有清和雅正的特点,这与他向前人学习有关,其中他尤其推崇以王维为代表的风格淡稚的诗人,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也体现出继承学习王维的倾向,其待作追求清新淡雅的风格、静谧的意境,并在表现手法上继承和学习王维诗歌。  相似文献   

20.
关于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和教学,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全校的课程建设.从教学内容、教学队伍、教学方法和手段、机制建设等方面阐述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