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布伦塔诺和冯特关于意动与内容之争开创了随后的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对立之先河,对20世纪的心理学影响巨大。冯特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感觉、情感等心理或意识经验的内容,而布伦塔诺则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及其活动,即意动;冯特把自然科学的实验法融进传统的内省法,而布伦塔诺认为意动是心理活动过程,要以反省来加以观察;冯特从心理元素是个简单的心理过程的基础上提出情感三度说,布伦塔诺根据意动指向对象的不同方式,将心理现象分为表象、判断、爱憎三类。  相似文献   

2.
史蒂芬.威塔塞克是奥地利的心理学家和美学家,也是格拉茨学派的重要成员之一。由于种种原因,其对心理学的卓越功绩被湮没在历史尘埃之中。通过对形质心理学产生背景以及威塔塞克生平与贡献的介绍,从形质与意动的关系、具体形质观两个方面详细考证并反思了威塔塞克的心理学思想。从中可以发现,威塔塞克的心理学思想既与布伦塔诺、迈农在学术体系上一脉相承,又对其作出了拓展、深化与创新,因此有必要恢复其在心理学史上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3.
一、争论的事实和始末上世纪中所发生的内容心理学和意动心理学的争论,是新心理学建立后的第一次重大的争论,也被人们认为是以后发生的构造心理学与机能心理学的对立的先声。为了进一步弄清这一争论的实质,首先需要回顾一下这场争论的事实和始末。首先是作为争论的一方的冯持的主张。作为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的冯特主张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的。他根据直接经验的性质提出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如下:“作为心理学的对象的直接经验,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些具有复合性质的过程,外在对象的知觉,对这些对象的回忆、情感、情绪、意志动作,不仅经常按照极其多种多样的方式彼此相互结合,而且这些过程之中的每一种过程本身,也永远是程度不一的复杂性总  相似文献   

4.
文言意动句的翻译,关键在于准确地译出表示主观感觉及心理活动的意动词。翻译由意动词构成的意动句,其基本格式是:“以+宾语+为+意动词”。然而“以……为……”毕竟是一种带有文言色彩的句式,用它来作为对意动句的理解、领会还可以,却不能用它来替代对意动句的现代汉语翻译。因为这种格式在有些情况下对意动句的翻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有些情况下却无能为力。那么对文言意动句如何翻译呢?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训练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古汉语动宾结构中使动和意动关系有时容易混淆,本文就如何辨识和区分使动和意动提出个人的看法。语法学界对古汉语中的动词、形容词的使动和形容词的意动,认识比较一致;但对于名词的使动和意动的具体区分却有很大分歧。如《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孟尝君客我”,这个句子中的名词“客”是使动还是  相似文献   

6.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中有两种特殊的情况——使动和意动。为叙述方便,通常把用作使动或意动的词叫使动词或意动词,把有使动词或意动词的句子叫使动句或意动句。在使动句或意动句中使动词或意动词都作述语,语法结构都是:  相似文献   

7.
描述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产生之初由布伦塔诺和狄尔泰共同创建的一门人文科学心理学,它主张通过现象学的描述或解释学的理解如实呈现人类心理生活的全貌。描述心理学沿循严格科学和浪漫主义两种传统发展,并各自贯穿着三种独具特色的理论形态,前者包括布伦塔诺的意动描述心理学、斯顿夫的机能描述心理学和胡塞尔的本质描述心理学,后者包括狄尔泰的体验描述心理学、斯普兰格的结构描述心理学和斯特恩的人格描述心理学。每种理论形态都有自己独特的基本主张、理论焦点和方法侧重点。不同理论形态在描述心理学框架体系下结成了反对心理学自然科学化的"强力同盟",共同反对冯特等以自然科学为模板的发生心理学或说明心理学。  相似文献   

8.
质的研究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它受到多种学科的影响,其中心理学研究,尤其是冯特(Wundt,W)民族心理学研究、布伦塔诺(Brentano,F)的意动心理学、勒温(Lewin)的行动研究和生态心理学等促进了质的研究的产生与发展,同时质的研究又反过来促进了心理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象学和实证主义作为西方心理的两大方法论,一直处于对立状态,但都对心理学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现象学作为一种方法论,以经验作为研究对象、直接描述、问题中心、整体性、坚持先质后量、非还原论、与具体方法相结合等原则.现象学对心理学的影响是深远的,为意动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等多个心理学派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  相似文献   

10.
一、使动、意动等用法并不是简单的词类活用首先,使动、意动等用法中有些并不属于词类活用。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有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其中名词、形容词的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都是这些词先活用为及物动词,然后与其宾语一道表达使宾语怎么样、认为(觉得)宾语怎么样,或者为了宾语而怎么样的语义。因此,名词、形容词的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中包含了词类活用现象。动词的使动用法并不包含词类活用现象。动词有及物与不及物之分。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活用为使动用法时带了宾语,可勉强算作活用———活用为及物动词。但若用名词、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