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代名士纪昀的趣事与趣联李鹭纪昀(1724─1805),字晓岚,另一字春帆,卒谥文达。清朝直隶献县人,乾隆年间进士。曾为翰林院侍读学士、编修,后迁至礼部尚书,又迁内阁协办大学士。他资质聪慧,博闻强记,贯通经史,旁征百家,是清朝著名的学者。文学家。他曾...  相似文献   

2.
咏物赋在汉赋创作中占有较大比重,咏物赋的渊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荀子赋,这类创作一直延续至汉代,并衍生出独立的创作模式。汉代创作咏物赋在文体上具有宫廷应制、宴飨助兴、借喻讽谏、托物咏怀等功能,由此衍生出应制、宴飨、讽谏、咏怀等题材类型。在这些题材类型中,"物"与"志"相互依托,先秦寓言中广泛存在的拟人手法被自觉运用其中,成为咏物赋区别于与散体大赋与抒情小赋的重要特征。汉代咏物赋的文体功能丰富了赋家"体物写志"的内涵,也为了解散体大赋与抒情小赋的兴衰更替提供了历史参照。  相似文献   

3.
在文坛复古思潮此起彼伏的清代,桐城派和扬州学派共同推动的乾嘉文章正宗之争,始终胶着在如何认识与处理古文与时文即八股制艺的关系这一核心命题上。选择以古文与时文合流的桐城派,凭借制式教育的力量完成了古文理念的普及,却遭致古文时文化的讥议;而选择以精英化的古文对抗流行时文的扬州学派,守护住了古文的文化底蕴,却陷入了受众寥寥的困境。这种抗争与妥协,正彰显出乾嘉文学复古运动的时代困局。  相似文献   

4.
词牌名小说,即是以词牌名或曲牌名为基本词汇素材,借助词牌的文化内涵实现文学叙事的小说作品。明代通俗类书《绣谷春容》收录了五种词牌名小说,其中以《梅嘉庆传》最为典型。词牌名小说属于谐谑文学的一种,"集词牌名句""集词牌名词"是词牌名小说的早期形态,苏轼《杜处士传》、李衍《陈子衿传》与词牌名小说有着深厚的渊源。词牌名小说是词牌与小说的巧妙结合:词牌在小说中不仅用于指代事物,还具有一定的叙事功能;小说为词牌"变体为文"创作条件,作者凭借个人才情和艺术积累,使得词牌文化得以施展。词牌名小说是雅、俗文学交融的产物,词牌的本事典故、艺术内蕴提升了通俗小说的文化品质,展现了明代通俗文学创作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5.
宁宗一 《寻根》2001,(4):58-63
回顾中国小说艺术发展史和小说出版以及传播史,我国的一些经典性和名的古代小说几乎部部皆有评本传世,有的一部小说还有多种评本。其中如钟伯敬、叶昼和毛氏父子等的《三国演义》评本,李卓吾、叶昼、金圣叹等的《水浒传》评本,陈士斌等的《西游记》评本,张竹坡、李渔、龙等的《金瓶梅》评本,以及脂砚斋、护花主人、黄小田等的《红楼梦》评本,卧闲草堂、齐省堂本、黄小田、张虎等的《儒林外史》评本等等。  相似文献   

6.
李劼人的"大河小说"之于中国现代小说生长所发生的作用,是既调整了中国作家看取"现代"的视角,也丰富了小说叙事的方式,小说的诗性品格在这种小说体例中也得到了极大的强调。在文体意识上,李劼人的小说无论是体裁、语体还是风格,都在艺术创作的中西融汇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此同时,李劼人从对本土文化的肯定和尊重出发,致力于发掘文学叙事中的人性存在和文体深层的诗性向度,他的艺术创作所具有的现代审美精神,无疑是其从理念到实践的一种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7.
学术争鸣是学派发展的重要途径。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学派多是在与其他学派的争鸣中确立其地位的,如同汉代思想家王充所言的那样:"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两论相订,是非乃见。"(《论衡·案书》)所谓理不辩不明。而这一点在思想文化极度活跃的宋代表现得最为明显。北宋时期是中国儒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历经多位儒者的理论建构,理学——这一中国学术史上的新的范式得以出现。与此同时,思想界也异常活跃,致使"庆历之际,学统四起"。深受佛  相似文献   

8.
学术失范与中国学术的深层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目前有关学术规范的讨论无疑显示了中国学术提升自身的努力,但中国知识分子的弱点却再一次暴露出来:大多数批评不是着眼于探究学术失范的深层原因,而是情绪化地进行道德审判,急于将某些人钉在道德的耻辱柱上,仿佛道德的审判一结  相似文献   

9.
刘向在校书过程中涉及对《国语》《左传》《战国策》《韩诗外传》等语类文献的整理,这种整理不但为编撰《说苑》《新序》提供题材储备,也使其熟悉语类文体的规谏意义与编撰方法。刘向通过"采传记行事"的方式将秘府相关资料进行甄别处理,在语类文献传统之下按照"类"的思路对它们进行分类,将其纳入二十个主题之下;并对那些章句杂乱的篇目进行清理,又造作新事来加以补充、完善。《说苑》每篇总论与其下编撰的资料存在一种阐释关系,属于经说体;而在每一篇内部,《说苑》存在对话体、记行体、格言体这些次生文体,《新序》则主要是对话体。整体上,《说苑》《新序》在"语"这一体式下蕴藏多样化的文体样态,既体现刘向对此前语类文体的综合和发展,同时也反映刘向积极借助这些文体来实现其"以著述当谏书"的愿望。  相似文献   

10.
学术与书院     
杨纯 《华夏文化》2002,(1):52-54
何为学术?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真理也;术也者,取发明之真理而致用也。”蔡元培也曾说:“学术可分为二个名词。学为学程,术为应用。”又言:“纯粹的科学与哲学就是学。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借学为基本。”  相似文献   

11.
疾病在文学作品中往往是被作为社会文化隐喻的载体使用,这一点在晚清小说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晚清小说中的疾病隐喻主要通过三种叙述视角表现出来:医生的角度、患者的角度、他者的角度。不论是哪一种角度叙述,疾病都是古老中国病体的隐喻,鲜明地表现了晚清知识分子对中国社会文化病状的独立思考。疾病隐喻使晚清小说表现出不同于古代小说的鲜明特征,而这些特征都可以被作为中国小说之现代性的构成因素,表明中国小说已经开始走上了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小说唱响的秦之声——陈忠实小说的关中方言与民俗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陈忠实小说的评论成果颇丰,但是对陈忠实小说的语言尤其是对其在方言使用方面的成就尚缺乏深入系统的考察和具体的举例论证,这实际上也是近年来地域文化小说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缺憾.本文通过量化分析研究陈忠实小说的关中方言使用情况,进而分析陈忠实小说使用丰富的关中方言的艺术效果,认为方言的精心提炼和大量使用,强化了民俗色彩,具有独特的文学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学术与践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这篇杂谈中,我想就前几年国内学术界的“学术失范”现象提出两点想法:对八十年代“文化讨论”的非学术倾向的缘由当作何解释;其次,这种倾向该如何纠正。在目前对“失范”现象的反思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种现象应主要归因于我们缺乏足够的努力把“思想火花”通过“操作性规则”来转化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仅就我所了解的而言,似乎  相似文献   

14.
正清代乾嘉時期,在經學考證和金石學的推動下,碑學漸成新興風尚,碑帖并存的現象在學人幕府中尤爲明顯。錢泳(1759-1844,圖1)處於盛清階段游幕風氣的高潮中,~1大半生出入幕府,以刻帖揚名,并留下著作和年譜作爲時代見證。他的經歷不僅是乾嘉書家游幕的真實寫照,亦揭示了幕府學術圈濃厚的書法風氣。本文選取錢泳的游幕和刻帖兩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活動,探討乾嘉幕府的碑帖風尚,并考察此種風尚如何影響了錢泳的書學和書法。  相似文献   

15.
文化繁荣的主要标志是文学的繁荣。小说是文学的主力军,尤其是长篇小说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学发展的高峰。但是当代长篇小说的创作多为社会病垢,即使花大力气评选而刚出炉的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也难以为社会公认为最优秀的作品。要创作出最优秀的传世之作,小说的创作方法和批评方法必须突围,要从性格刻画和性格批评提升到人格塑造和人格批评。从古代神话的"神格",到当代小说的人格描述,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创作基础,现在是文化自觉的提升阶段了。  相似文献   

16.
由于影像媒介的作用和影响,我们正处于一个从语言文化主导进入视觉文化主导的时代。影像媒介催生出与影视剧相伴共生的新兴的文学形态——影视小说。在视觉文化时代,文学文本的大众化需求成为作家文学书写考虑的首要问题,换句话说,文学书写与影视剧的联姻已经形成了当前大众文化生产的普遍模式。  相似文献   

17.
叙事赋与中国小说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着録的赋分四派,第一是屈原赋等二十家,第二是陆贾赋等二十一家,第三是孙卿赋等二十五家,第四是杂赋十二家。前三派的分类标准为何,难以判断。最後一家杂赋,显然都是佚名的作品。其中“客主赋”十八篇,大概是用客主问答的叙事法。这种叙事法早在传为屈原所作的《卜居》、《渔父》里就已见到了。  相似文献   

18.
英国的第一条铁路于1830年开通,从此改变了公众的出行、交流和阅读的方式.伦敦大学学院的教授、作家约翰·马伦以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查尔斯·狄更斯和乔治·艾略特的作品为中心,探讨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铁路对小说的影响. 在托马斯·哈代的长篇小说《无名的裘德》(1897)中有这样的描述:裘德在索尔兹伯里的梅尔切斯特镇追...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神话是原始人类的思维方式,是原始人类万物有灵观念下无意识的集体信仰,是原始人类社会生活和心理生活的结晶。可以说,神话就是原始时代的“人话”,体现着原始人类的文化精神。那么,神话与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文学,特别是与作为叙事文学的小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马克思说过:“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这就是说,神话是民族文化之根,又是文学家族之源。而神话与小说的关系,正如鲁迅所说:“现代一班研究文学史者,却多认为小说起源于神话。”这“一班研究文学史者”的看法,固然尚有争议,但探讨神话的演变。  相似文献   

20.
陈樱 《世界文化》2005,(11):32-33
有一个大神秘,隐藏在威尼斯的繁华里:总有一天,整个威尼斯会沉到亚德里亚海的水底下去,这是它最美丽的结局——我不止一次地听人这么说过。在托马斯·曼的小说里,在巴雷斯的小说里,在罗布莱斯的电影里,在朱天文的小说里……我都听见过这样一个声音:“只有威尼斯,能够决定我的命运!”仿佛全世界的恋人们,都在关注威尼斯的未来。同时,仿佛全世界的恋人,都愿意去威尼斯,寻找自己的幸运星座,甚至将自己的生命,交给这座天天都在下沉的城市。“死在威尼斯”,仿佛是一个寓言、一句谶语,使威尼斯这座本来就够神秘的城市变得更加暖昧和扑朔迷离。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