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我们,来自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相聚在素有"天府之肺、熊猫家源、世界茶源"之称的雅安,探讨新时代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与会专家认为,以《中华文化论坛》刊名作为研讨会名称,突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与进一步实施文化强国战略高度契合。在南方丝绸之路门户雅安举办"文化传承与文化强国学术研讨会",将茶马古道与重建新路贯穿、红军精神与时代意志结合,对推动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2.
《上海文化年鉴》2012,(1):63-63
10月22、23日,上海社会科学院与中国政治学会政治与战略文化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5届中华战略文化论坛在上海召开。此次论坛围绕“文化强国:历史与现实”的主题,就大国兴衰中的文化因素、文化强国的内涵与特点、文化强国的战略路径等问题展开讨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国务院参事室、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求是》杂志社、  相似文献   

3.
县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实现我国文化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四川省汶川县为例,对县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初步研究。汶川县目前正处于承接灾后恢复重建、推动发展振兴的最佳黄金期,该县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过程中提出了"同镇化管理差异化发展"战略,即通过同镇化管理夯实产业硬件基础,通过差异化发展打造特色旅游小镇,不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突破了"泛意识形态化"认识框架,推动了文化"产业"属性的确认,逐步实现了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多样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稳步推进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文化产业被赋予更高的地位和使命:不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而且要遵循文化强国和民族复兴的价值目标。我们要通过准确把握消费需求,不断提升文化产品有效供给;加强和改进政府的规划引导职能,提高文化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推进文化产业内容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措施进一步促成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5.
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是云南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如何借助云南桥头堡这一平台推进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进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对我国面向东南亚宣传中华文化具有深远的战略和现实意义,在对外传播过程中要以文化共性为导向,兼顾时代性和民族性;同时依托孔子学院,构建对外宣传中华文化的平台,促进文化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应该包含了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根本选择,这不仅是一种没有战争的状态,还包括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在寻求和平崛起的道路上,吸取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和平智慧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把中国文化所孕育的和平价值和理想界定为东方和平主义,中国文化的复兴首先在于它对和平与发展道路的不懈追求,也可以说,从世界和平的意义上来理解,中国文化的复兴与人类走出战争的藩篱是同步的。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世界意义也在于此。  相似文献   

7.
"一个高技术的社会必然也是一个高文化的社会,以此来保持整体的平衡"。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增强,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载体,是社会经济创新的重要来源。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文化产业的概念和文化产业化的问题。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对文化产业发展经验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发现我国要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全民文化水平,要大力发展大众文化,健全文化产业市场机制,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七一"重要讲话中特别提出要提升文化自信,并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多种场合强调中国文化精神的薪火相传,将中国的核心价值与文化自信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树立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树立对中国文化的自尊和自  相似文献   

9.
<正>"二战"之后,美国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逐渐取代欧洲占据了国际版图的主导地位,而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自诩为欧洲文化代表的法国,一直位居世界文化强国之列。当霸道的"山姆大叔"遇到傲娇的"高卢雄鸡",一场两个强国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大战就此拉开。"美国发现法国令人难以忍受的自命不凡;而我们又发现美国令人难以忍受的滥施霸权。"这是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对法美相  相似文献   

10.
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强省和强市已成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全国各地各级党委政府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选择,成都也不例外。如何建设文化强市,需要充分认识和理解"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内涵。当前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就是要充分认识并处理好政府、企业和文化人三者间关系:政府创造良好环境,推动文化的集聚,培育并发挥好企业的投资人主体作用,尊重并资助文化人劳动原创。由此,成都建设文化强市建设才能走上可持续健康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1.
<正>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北大学承办的"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清明黄帝文化学术交流会"于2015年4月3-4日在西安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和港澳台七十余名学者围绕"黄帝与黄帝文化"、"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的历史考察和现实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大会共收到论文六十余篇。现摘要综述如下。一、黄帝与黄帝文化黄帝是中华人文初祖,黄帝文化更是中国文  相似文献   

12.
同情·开发·创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方立天对传统文化应取什么态度,这是涉及我们民族的特性、命运和前途的大问题,值得认真对待。经过长期观察和实践的比较,我以为对传统文化,第一是要同情,第二是要开发,第三是要创新。所谓同情,就是要客观地体察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3.
宗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国最早的宗教是商代出现的祭天拜祖的宗法性宗教,以后随着中外商业贸易和文化的交流,中外宗教文化交流逐渐开展起来,成为古代中外文化交流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对中国文化发展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过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14.
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战略旨在加强中国文化与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合作,并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走向世界。文章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战略内涵、必要性进行了阐述,通过SWOT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战略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与挑战进行分析。本文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战略应采取积极进取的SO战略,并提出了具体内容建议,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学人寄语     
周有光 《中国文化》2010,(2):F0002-F0002
<正>我不太喜欢用"国学"两个字,更喜欢用华夏文化这个词。因为华夏文化只属于中国,外国没有。振兴华夏文化是很重要的。可是我们要清楚,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时代,整个世界人类的文化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在国外看得很清楚,但国内很多人对此并不了解。从历史上看,欧亚大陆古代有很多文化摇篮,后来慢慢归并成为四个文化地区。这四个文化地区分别是东亚、南亚、西亚、西欧。西欧又扩展到了美国,叫西方文化。东亚、南亚、西亚叫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乡愁记忆的理性分析、对乡村文化的全面梳理、列举我国乡村村晚和乡村民俗文化陈列馆的生动实践,提出创办乡村村晚和乡村民俗文化陈列馆、筑牢中国子孙记得住乡愁的思想道德基础的方法途径。要加强调查研究,找准"村晚""陈列馆"两个乡愁着力点;要坚持科学规划,打造"村晚""陈列馆"两个乡愁品牌;要坚持政府主导,借力社会力量运作。从而实现政府、个人、乡村三盈的可喜局面和良好氛围,共同推动中国乡愁记忆向纵深发展,使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  相似文献   

17.
软件与硬件分离发展及着力内容布局的发展战略,一方面,致使AR/VR技术实现在中国实践中技术与文化的双重缺失;另一方面,文化企业对国外技术的模仿与追赶,必将重蹈我国文化产业被困于产业链低端的困窘历史,最终丧失中国文化产业在全球应有的引领作用。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不因技术创新的艰难而畏惧,不因有世界最大的国际国内市场而受诱惑。我们要相信,随着产业链的完善,各巨头投入的持续加码,开发者们的自我学习进化,AR/VR当下所面临的各种困局均会在发展的时间洪流中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8.
民兴则国旺,民强则国盛.文化强国迫切需要文化强民.文化强民,本质是指通过文化教育、文化滋养、文化引导、文化创造等确立公民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形成内化于心的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没有汇聚成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民族气魄,没有凝聚成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民族精神,要实现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是不可能的.因此,壮大和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和提高公民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文化要承担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责任,必须坚持重在建设,努力推进文化创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时代主题的转换和党所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是研究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客观依据。本世纪的头20年,对于我国来说,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一个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宽窄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体现和精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探讨宽窄哲学现象,完善宽窄哲学体系,挖掘宽窄文化内涵,共话宽窄哲学在应用哲学层面的发展和创新,决定面向全国征集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