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初中阶段重点实验之一,但由于其材料多、耗时长等问题,往往完成率较低。改进实验材料、方法,可实现利用一套装置在一节课内同时完成“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两个探究实验的教学目标。改进后的实验材料简易、操作便捷,不仅有助于提高这两个实验的开设率,还能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并发展其实验探究素养。  相似文献   

2.
围绕"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重要概念组织教学,以问题为引领,通过对科学家的经典实验以及演示实验的探究,使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3.
从3个方面对“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实验进行了改进:修改教材原有问题,提出更有指向性的问题;设计二氧化碳浓度梯度,进一步增强实验效果;基于植物自然生长状态的考量,用改进装置为天竺葵提供稳定干净的气流。改进后的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启发其科学思维,提升其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4.
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对苏教版生物学教材初中七年级上册中提供的讨论“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实验方案进行改进。利用自封袋、注射器等材料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通过测定二氧化碳的消耗使学生获得“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感性认识,化解疑问,培养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5.
"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学的核心知识、考察重点,同时又是难点知识。本节以科学史为主线,通过科学研究资料的再现,学生主动构建光合作用过程,培养学生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并体会科学思维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初、高中知识衔接引入新课和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中来,在体验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物教学》2017,(24):64-65
在分析"光与光合作用"第2课时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逐步陈述了该课的教法和学法,并且探讨了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及本节教学内容的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8.
“旋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以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以探究活动为主线,设计了6个数学问题.在核心知识上,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即了解旋转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其中对“点的旋转”的探究是教学的核心.在数学思想方法上,回顾并类比学习“平移”的方法,指导学生探索旋转前后图形的对应点、边、角之间的关系,从而归纳得到图形旋转的性质,并掌握对简单图形旋转的作图.  相似文献   

9.
—、设计思路。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人体的呼吸以及呼吸过程中利用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现象有所了解,但对具体的呼吸作用的认识,还没有提升到学科知识的高度。本节课的设计中有大量的、层层递进的探究实验,旨在让学生在理性思维与动手实验的碰撞中,产生科学的火花,深刻明白科学探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生活实例,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应用归纳推理,体会归纳推理的内涵,自主建构归纳推理的概念,还可以让学生一起经历哥德巴赫猜想、费马猜想、欧拉公式的得出过程,借助计算机技术辅助学生验证猜想,了解归纳推理的特征,掌握归纳推理的步骤。  相似文献   

11.
<正>1教材分析浙科版生物必修3第3章第2节"特异性反应"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机体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本节内容包括"特异性免疫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物教学》2016,(24):51-53
"染色体变异"一节中染色体组和单倍体的概念是学生易混淆、难理解的概念,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利用学生主动参与概念形成、辨析和运用的教学方式,通过观看视频、画概念图,对染色体分组、师生互动和巩固练习等环节,让学生在感受轻松有趣又富有节奏感的课堂氛围的同时,有效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相似文献   

13.
不等关系和相等关系都是客观事物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而不等式则是刻画不等关系的数学模型,长期以来一直都是高中数学的重要模块.新的课程标准更是注重不等式知识的编排,不仅在必修5的模块中安排了不等式的性质、线性规划、基本不等式等内容,而且在选修4-5“不等式选讲”中更是增加了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等相关内容,意在通过不等式的学习提高学生运用重要数学结论进行推理论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孙静  赵艳 《地理教育》2013,(Z1):36-37
一、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二、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东南亚"一课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分区,是世界区域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亚洲"的深入,是帮助学生"走近国家"的基础。这一区域的学习结果不但影响到学生对本区域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学生今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在本区域的学习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关于东南亚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培养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因此本区既涉及到知识的掌握,也关系到学习方法的养成,在教材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张兮 《考试周刊》2013,(8):152-154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一个很好地展现科学在本质上是相对的、可变的、不断修正和发展过程中的素材的过程。达尔文的实验具有开创性,詹森、拜尔、温特多位科学家逐步深入探讨证明是化学信息引起植物的向光性生长,教材以"问题—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深入的问题"方式安排有关内容。一系列经典实验,不仅记载着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蕴含着科学家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灵活多样的科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再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介绍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即观察→确定实验题目→分析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具有科学性、可重复性、可行性、经济实用性;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等)→预测实验结果→观察实验结果→对比分析推理→得出结论,便于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并掌握,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提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实验教学目标 通过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作为原料.通过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1教材分析"二氧化碳"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第册)》第二章第五节"光合作用",是第二课时的内容。这是继前面已经学习过的氧气的性质、制取及  相似文献   

18.
本课例就光合作用发现的科学史教学进行了探索创新,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应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归纳迁移等方法,让学生遵循科学家实验的思路,学会科学研究方法,达到在实践中会运用实验设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植物的生殖"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它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19章"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第1节.教材中以绿色开花植物为例,介绍其在有性生殖过程———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其中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和果实、种子的形成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又是本节课的难点.  相似文献   

20.
<正> 1 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与本节有关的表述是“说明光合作用,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其中属于了解的是:化能合成作用;属于理解并达到应用层次的是: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相关的反应场所、反应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等基本知识,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依据新课标、教科书和学生实际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