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问题关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水的光解是否需要酶这个问题,笔者2009年就在"内质网互动平台"提出了。时光荏苒,七年过去了,还有很多老师认为是不需要的。之所以认为不需要,是因为教材中没有明确指出是否需要;互联网中,很多教辅资料以及一些模拟题认为不需要酶;还有很多教师手头资料匮乏或者懒于查阅,以至于很多人默认为水的光解是不需要酶的。2解答2.1水的光解需要酶的证据笔者通过查阅资料(陶勇、刘永生、蔡利鹏、秦磊  相似文献   

2.
在组织光合作用的教学过程中,相信很多教师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水的光解的反应式中为什么没有酶?(2H2O→O2+4H+4e)到底这个反应要不要酶呢?这个问题在各大生物教学网站上引起的讨论非常热烈,大家都莫衷一是。而我们的教参上说需要酶,那  相似文献   

3.
读2005年《生物学教学》第8期“关于酶的几个问题解析”一文提出有关问题讨论如下: 1.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是否需要酶的催化 在韩贻仁主编的《分子细胞生物学》(2002年科学出版社第2版)一书第326页有明确论述:“在原初反应中,最初的电子供体分子为水。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分子在含有Mn的酶催化下,从水分子获得1个电子,水分子的氧以分子形式释放,2个氢原子则以质子形式进入类囊体腔中。”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国内一些报刊就文艺创作中的灵感问题展开了讨论,这是真正解决灵感问题的良好开端。就笔者读到的有关讨论文章看,虽然各有侧重,但总起来看,有关灵感的许多问题都谈到了。其中谈得较多的是下述几个问题:什么是灵感?灵感是怎样产生的?灵感有哪些特点?灵感在文艺创作中起什么作用?灵感的概念是怎样演变的?等等。关于这些问题,虽然讨论者的意见大体一致,却也有这样或那样的分歧。由于种种原因,这些问题我们  相似文献   

5.
最近"历史教学问题"上一连发表了几篇有关论述历史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文章.这些文章对我们来说,很有启发作用,而且有许多论点也是我们所赞同的;但是这些文章对于这个问题的阐述,我们感到仍然不能完全令人满意.为了响应贵刊编辑部的深入开展讨论这一问题的号召,我们特地把自己的粗浅看法提出来,供同志们参考.首先我们打算和同志们讨论的问题是:历史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究竟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它与数理科在结合生产劳动方面,区别到底在哪里?我们的看法是:把结合区别为"直接"的和"间接"的,这个提法本身就是不妥当的,错误的.因为各科教学去  相似文献   

6.
王淦生 《辅导员》2014,(Z1):39-41
正只要谈及科技对人类的意义,有一个词语"出语率"颇高——"双刃剑",有关科技的利与弊,近年来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莫衷一是。这一现象也直接反映在了高考语文试题中——连续几年的高考作文都涉及到这一话题,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在高考作文中讨论最多的话题是"科技对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冲击"——即科技会不会对文化构成冲击?又会构成什么样的冲击?2012年的湖北卷作文题就提供了这样一则材料——语文课堂上,老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有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其中有这样的思考题:"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建议你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这是为什么?答案很简单:防止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分布不均匀。但是酵母菌在培养液中究竟是怎样分布的呢?上层多还是下层多?这个问题产生于学生,在教师之中也讨论过,始终存在2种看法:第1种看法认为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  相似文献   

8.
<正>1疑问郭玉海[山西省孝义市第二中学(032300)]"溶酶体内的酶由核糖体合成,高尔基体运入。"这句话究竟是对还是错?溶酶体中有RNA本质的酶吗?溶酶体源于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囊泡,和运入的含义是否相同呢?2讨论陶勇[广东省封开县江口中学(526500)]教学中常把高尔基体形象地称为溶酶体的"出生地"。蛋白质的分选途径应该有具体介绍。溶酶体中有RNA本质的酶吗?推测应该没有,建议查阅文献。  相似文献   

9.
正分类讨论思想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逻辑方法,也是一种数学思想,这种思想在简化研究对象,发展思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关分类讨论的思想的数学命题在高考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么何为分类讨论呢?所谓分类讨论,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时,当问题所给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我们就需要根据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然后逐类进行研究和解决,最后综合各类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解决,这一思想方法,我们称之为"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在哪些题型中能够得到运用呢?笔者根据平时  相似文献   

10.
<正>我在语文教育史研究中一直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语文到底是什么?母语课程的本质属性到底是什么?我们母语课堂追求的理想到底是什么?正是在对这几个问题的思考中我寻找到了"语文味"。一、"语文"的百年寻家之旅语文是什么?这涉及到"语文"这个词是怎么来的。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官员在与西方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明显地感到由于不懂外语,常常让自己陷于被  相似文献   

11.
<正>科技是把"双刃剑"。有关科技的利与弊,近年来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莫衷一是。这一现象也直接反映在了高考语文试题中——连续几年的高考作文都涉及这一话题,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在高考作文中讨论最多的话题是"科技对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冲击"——科技会不会对文化构成冲击?又会构成什么样的冲击?2012年湖北卷作文题就提供了这样一则材料——语文课堂上,老师讲到杜甫《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  相似文献   

12.
有效性是现在讨论的热点,是课改反思中的一个焦点.因为我们知道: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和教学实践模式.无论教学如何改革,"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每一节只有40分钟,一定要有情景吗?一定要探究吗?一定要小组合作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么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如何更有效?这一直是我在参与课题研究几年中存在的困惑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关于新诗形式问题的讨论十分活跃。回归中国诗歌传统,重建新诗格律,是这期间集中关注的诗学问题。本在系统梳理这期间有关新诗形式问题的几次重要讨论的基础上,对讨论中有关新诗格律问题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也作出了具体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人们在观察、分析、研究问题时,当被研究的问题出现多种可能情形.常常按照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形一一列举,分别讨论,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这就是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体现,其本质是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什么情况下解题时要分类讨论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结为:"当范嗣不明或情形不同"时需分类讨论,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新闻背景: 教育缺钱,这是一个问题。为此,2004年12月21日,本刊以"教育:钱?!"为题,组织有关领导、学者和校长,在宝应翔宇教育集团进行了专题研讨。会议着重讨论了四个问题:一是"一费制"给学校运行带来哪些影响?二是学校债务(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债务)如何化解?三是如何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如何经营学校、壮大学校实力?  相似文献   

16.
《少年电脑世界》2012,(Z2):74-77
超想象OR见光死当理想照进现实,是理想太飘渺,还是现实太残忍?自从今年1-2期"少电"合刊隆重推出了小编真人版海报,之后便在淀粉界展开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讨论。西西从这众多的意见反馈中整理出如下几种观点: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物教学》2007,(12):50-55
教师专业成长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年轻教师应该向老教师学习什么?如何看待课堂探究活动?这是值得关注的几个热点话题。本期《互动平台》栏目选登了部分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的有关案例和发言,以及朱正威、赵占良等教育专家与主持人的谈话内容。本栏目在2008年将继续就此开展讨论,欢迎各位老师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最近,王策三、孙喜亭、刘硕著的《基础教育改革论》一书在北京出版。王策三先生在该书前言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这本书是留下一点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反思的历史记录。全书分上、中、下篇,共收入13篇文章。上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什么?·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关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正确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篇基础教育的基础何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何在(一)·基础教育的基础何在(二)·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创新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1999年开始,在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创新"和"创新教育"这两个概念频频出现,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探讨有关创新教育这一专题的论文就有上千篇,比较集中地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关于该事件的深度讨论,存在几个焦点问题:一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内核之一的"孝"是否在今日中国还有价值?二是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公共观念"育婴房"的新式学校是否应该公开传播"孝"?三是学校究竟应该如何传播"孝"?具体而言,"给父母下跪"的孝道传播仪式是否合理?正是对这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