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北宋前期的两种历史文本中,后蜀后主孟昶有昏君和明君两种不同的形象.这两种不同的历史文本分别由北宋官方和蜀地士人书写,体现了北宋朝廷和蜀地民众的不同利益、不同意愿和不同感情.孟昶的昏君形象逐渐压倒明君形象,折射出蜀地民众对北宋朝廷从对立到认同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
北宋蜀地变乱频发、动荡迭起,统治者将其归因于蜀人易动难安、喜乱易摇,在现实与想象之间建构的拟态环境,成为其在蜀地实施特殊化政策和信息管控的基础和依据。针对蜀地各种政治、军事和灾异流言,从中央到地方,每一层级或各司其责、瓦解流言,或联动出击、平息事态,通过召问遣使、以静制变,在信息管控和稳定地方社会秩序方面收到了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3.
中原文明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曾长期居于领先地位。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及以后330余年接续不断的天灾人祸,导致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重心的转移,中原文明由盛转衰。因此,中原文明由盛而衰的分水岭不在北宋,而在晋末的“八王之乱”。  相似文献   

4.
解冤结菩萨造像的标志性特征为菩萨座下造一牛,呈骑牛状,集中分布于今四川安岳、重庆大足地区,从五代延续至南宋,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此造像题材的产生是唐末五代解冤结信仰急剧发展的结果,是佛教世俗化、民间化的产物.解冤结菩萨的主要功能为解冤释结,使得"冤家不相遇会",时至北宋末年其功能已相当完备.解冤结菩萨骑牛形象很可能是蜀地炽盛光佛乘牛车简化后的形象,图像的粉本来源于当时川渝地区的佛教中心成都寺院.  相似文献   

5.
北宋后期蜀地诗人唐庚生于眉州丹棱,是前辈苏轼的小同乡,其诗文创作代表了他所处时代蜀地文人的最高水平。后人赠以"小东坡"的雅号使我们了解到其学习苏轼诗风的创作特色。但是在详细研读唐庚诗歌的基础之上,读者可以发现其七言绝句固然多学苏轼,五言律诗却明显地学习了杜甫五律的篇章结构模式、用语和句式。故后人在精析其五律具体文本的基础上展现唐庚学杜的经验,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接受和赏读唐庚的诗歌,也能加深对杜诗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赵云双 《文教资料》2008,(28):99-101
宋代经济的繁盛和园林技艺的发展,使观赏性很强的海棠被大量种植.蜀地海棠在栽培的规模,和佳品的培育上,都达到了空前的繁盛.宋代蜀地文化繁荣,观花、赏花风气盛行,许多蜀地或者到过蜀地的文人墨客特别钟情于海棠,产生了大量的海棠诗作,为弘扬蜀地的海棠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秦人有重视交通的传统。而蜀道的经营,尤其显著地表现出秦人以交通建设促成政治军事进取条件的成功。蜀道连接了关中和蜀地两处"天府",为秦的统一准备了条件。西部地区因蜀道的沟通,以经济文化区域的突出优势,长期成为统一帝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北宋时期文人文集的"境外"传播颇为普遍,在文集传播"境外"的过程中,"民间私传"、"使节传播"和"商人传输"是最主要的三种途径。文人文集的"境外"传播,促进了北宋和周边政权的文化交流,彰显了北宋的文化繁荣,同时,也大大提升了那些文集传播到"境外"的文人的"国际影响力",推动和促进了以北宋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的巩固和繁荣。  相似文献   

9.
回顾与梳理近100年来中国妇女形象的变化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妇女形象的每一次重大变化都与社会大变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变动有着密切而直接的关系。从清末民初国门被打开,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历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政权,直到"文化太革命"横扫一切又偃旗息鼓,再度实行改革开放国策……每一次社会大变动,无不带来妇女形象大变化。时代决定"美女",妇女形象折射着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10.
北宋是洛阳城市文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时期。北宋以前洛阳城市文化是典型的政治型都市文化,宋建国后,定都开封,以洛阳为西京,洛阳的政治影响力日趋弱化。仁宗以后逐渐完成了从政治型都市文化到休闲娱乐型文化的嬗变。政治中心的转移,洛阳优越的自然环境,深厚的人文底蕴,兴盛的花木和园林经济是促成这种转型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