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教材教"是新课程的理念。但"用教材教"的前提是读懂教材。只有读懂教材,才能用好教材。从读懂教材概念呈现方式、起点的适应性、编写意图和编排体系等方面,阐述"读懂教材本质,灵活用好教材"之观点。  相似文献   

2.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教师的教学思维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教师可从教材编排、基础知识和文本材料三方面活化教材。  相似文献   

3.
确立科学教材观:教材创新的根本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教学论把教材限定于概念和法则的观点是片面的,必须广义地界定教材概念,赋予其新的涵义.在教学实践中是"教教科书"还是"用教科书教",清晰地反映了两种教材观的歧异,它是区分新旧教学的分水岭.科学教材观认为,优质教材不是冷冰冰的死板的教条或教义,而应当是富于"人文情怀",引导儿童展开对话的一系列文化探究.教材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一、优化教材,有效教学是时代对于教师的呼唤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即从教师"教的课程"转变为学生"学的课程",可以说这一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课题。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媒介,是教学三要素之  相似文献   

5.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依据与资源。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推进,使教师形成"用教材教"的理念,已经成为转变教师教材观的重要内容。在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中,教师需要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努力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教育意义和价值。一、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教学内容从教材内容的构成来看,当代化学教材正努力改变传统教材"知识清单"的形象,在每节课的内容中,不仅具有核心的知识点.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最有价值的策略应该是"让学生参与语文课程建构","让学生参与语文课程建构"不应是"用教材教",而应让学生"用教材学"。"从'用教材教'走向'用教材学'"的意义是生命成长的内在需要、课程建构的客观需要和语文教学的本质需要;"从'用教材教'走向'用教材学'"的实践策略是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建构适合的阅读图式、适宜的写作范式和适意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这是教师教学认知的重要变革。教教材意识影响根深蒂固,需要教师彻底改变教学观念,淡化、消除、打破教教材的唯知性、被动性、局限性,注重用教材的目标宽泛度,强化用教材生成的领悟性,挖掘用教材训练的潜力性,这样才能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自然过渡。  相似文献   

8.
正众所周知,数学课标课程设置的特点是面宽而纵浅,加量但不加时,这就在客观上使得如何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每个一线老师都必须直面的问题.相关研究表明,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途径很多,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途径是用好教材.由于教材是最基本的核心资源,是实施教学活动的最常用工具,是完成课程目标的途径和媒介.而每个教材的编者的解读视角都不一样,因而教材的案例与课标之间的契合度就可能存在不足.这意味着,一线教师不能是简单机械地"教"教材,而应面对所有学生,科学的审视、整合教材,应冲破传统的教材束缚,尽力丰富教材,优化配置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用教材"教".  相似文献   

9.
潘爱军 《考试周刊》2013,(39):23-23
<正>我经常在教育刊物上看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个教育新理念,到底这两者有何区别,具体如何操作呢?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认识。一、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区别从字面上理解:"教教材",即(教师)教教材(上的内容)给(学生);"用教材教",即(教师)用教材(上的内容)教(给学生)。两者的区别在于:首先,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0.
贲新文 《学子》2013,(6):103
新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资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是教学的工具和教学的抓手。回顾近十年的课程改革,我们欣喜地看到"用教材教"正不断颠覆"教教材"的倾向,这是先进课改理念的认同与践行。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忽视教材作用"不用教材教"、过于依赖教材"仅仅用教材教"、徒有形式"不会真正用教材教"现象的依然存在。因此,"用教材教"不仅仅是理念的革  相似文献   

11.
教材是科学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对教材的不同理解与处理,会直接影响教学方式、策略和效果。教材不是科学教学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在解读教材时,不仅要思考自己如何教,更要关注学生如何学,不是去教教材,而应该用教材教。一、教材处理的意义有效处理教材是每一位科学教师的基本功。它涉及"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好"这几个核心要素,对教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课本一般是指教科书,即教材,它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提倡"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  相似文献   

13.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真正的意图是要求教师能够更加灵活地、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高考复习中"用教材教",以主干知识为核心,以教材例习题的拓展性、多解性、归一性、开放性和辨析性等特点,精心做好高三数学复习工作,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回到课本中去.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物教学》2017,(12):29-30
<正>"用教材教"是相对于"教教材"而言的。传统的"教教材"侧重的是教给学生教材上的知识,忽略了教材、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死教书,教死书"。而"用教材教"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加强对教材的二次加工,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活学生。1结合学生认知,解读加工教材任何一种版本的教科书,它的内容都是既定的,具有一定的超前适应性,但是教师面对的教材接受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口语交际课堂中,存在两种教学:一种是"教教材",一种是"用教材教"。"教教材"的老师十分关注教材内容,教材以外不敢逾越半步,把教材用死了,教死了。"用教材教"的老师十分重视挖掘教材资源,进行拓宽、延伸、知识建构等,活用了教  相似文献   

16.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是针对教材使用问题而提出的两种观点,"用教材教"论者将传统教学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归因于"教教材".从教材内容与功能的共性来看,"教教材"与"用教材"根本不构成教学中的对立范畴,"教教材"也是用教材教,"用教材教"离不开教教材.本文认为应置换视角,充分发挥教材的使用功能从优化教材内容结构和实现教材层次多样化等方面采取措施以解决教材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法上看,“教教材”是动宾关系,“教”是动作,“教材”是对象;“用教材教”足偏正关系,“用教材”是手段方式,“教”是核心动作。不同的语法关系标志着不同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转变教材观。曾经有学者提出了"圣经式"教材观和"材料式"教材观,后来又有学者提出"知识观"的教材观和"智慧观"的教材观。虽然提法有所不同,但实质上都涉及教学实践中一个根本问题: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这就必然涉及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材内容是相对静态的、稳定的,教学内容则是开放的、动态的。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生的,教学内容具备了教材内容无法包含的内涵。教材  相似文献   

19.
教材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它只是一种范本,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句话我认为讲得好.因为任何教材都不能涵盖任何地区的任何问题.如果是用教材教的话,则把掌握教材当作目的了.因此,我觉得联系"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教材选文的"定篇""用件""样本""例文"四个不同类别的角度,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述"用教材教"的四种教学主张。分别是:珍视"定篇"的文化传承,"用教材教"不可绕过"教内容";发现"例文"的示范作用,"用教材教"的重心应垂向"教方法";注重"样本"的独特价值,"用教材教"要充分关注"教过程";发挥"用件"的实作效力,"用教材教"要实现教学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