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谈朗读与语文教学刘强李鸣钊一、语文教学应重视朗读朗读就是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种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  相似文献   

2.
石玉杰 《学周刊C版》2011,(12):130-131
朗读就是朗声读书.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者变成活生生的有卢的口头语言.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  相似文献   

3.
课堂中的对话,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想的交流、智慧的升腾和心灵的碰撞。朗读也是一种对话,是课堂上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对话。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成功朗读与作品、与作者、与生活的一种对话方式。朗读是口头语言的艺术。在课堂上,学生运用普通话把无声的书面语言用有声的口头语言抑扬顿挫地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表达出来,把视觉形象转换成听觉形象,就是这种艺术的再现。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对文章的一种再创造。一、用声去读课文,用心去与生命对话《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优美的抒情散文,…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的口头语言。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感悟文本,就要通过变书面文字为口头听觉形象,再内化为他们的知识结构。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着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尤其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朗读不仅是基础学习的能力,还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朗读呢?字典上的解释就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显然不是这种简单意义上的"念",而是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占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三分文章七分读"这句话流传至今,不难看出古人对读的重视.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朗读,只靠看,只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由此可见,朗读在整个语文活动中有着不容小视的地位.那么朗读究竟有什么效果呢?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所谓朗读,就是声音清楚、响亮地读.就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通过朗读可以声情并茂地把书面语言融情于声.从而变为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它是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出声阅读形式.朗读作为其形式之一.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阅读训练...  相似文献   

7.
诵读教学法,又称吟诵教学法.所谓"诵读",就是朗读和背诵.朗读就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响亮的口头语言.这是一种眼、口、耳、脑多种生理机能共同参与、协调动作的阅读.它能训练语音,再现文章情境,加深理解,培养记忆力、语言感受力、口头表达力,增强语感.  相似文献   

8.
李玉珍 《职教论坛》2004,(24):46-47
语义教学实质是语言教学."语义"即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教学,听说训练就是口头语言的教学,而朗读课又是听说训练的其中一种形式.如何在听说训练的朗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在职中语义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李玉珍 《职教论坛》2004,(8X):46-47
语文教学实质是语言教学。“语文”即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教学,听说训练就是口头语言的教学,而朗读课又是听说训练的其中一种形式。如何在听说训练的朗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在职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贾娟 《宁夏教育》2012,(2):53-5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所谓朗读,就是声音清楚、响亮地读,就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通过朗读,可以声情并茂地把书面语言融情于声,从而变为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口头语言。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朗读能够帮助学生开发智力、理解课文、掌握规范语言,从而提高表达能力,陶冶情感。朗读也是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在朗读的过程中,如果做到注重重音、停顿、速度、节  相似文献   

12.
姚龙兵 《学语文》2010,(4):52-52
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口头语言。它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语文——作为传统的基础性学科,把信息技术与它适当地整合起来,将会很好地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为语文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然而当下有些语文课,媒体的使用与语文课没有有机整合,丢失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那么,如何让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呢?笔者做了如下总结: 一、通过网络环境促使学生“读”出语文味 朗读就是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种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它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  相似文献   

14.
低年级学生在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过程中,最好的方式就是朗读。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论是识字还是会意,朗读是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在低段开展有效的朗读教学呢?朗读形式的  相似文献   

15.
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能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因此,加强朗读训练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梁俊敏 《成才之路》2009,(23):41-42
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是一种口头的语言艺术。它要求朗读者在认真分析理解文字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地感受、体味,然后运用有声语言的各种表达技巧.准确、形象、生动地表达出原作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绝不是简单地大声念书,而是一种把书面作品变成有声的、创造性的语言艺术活动。朗读者可以用有声的语言给书面语言注入新的血液。使其“起死回生”;可以通过各种语调语气再现出作品的具体情境,给人留下具体生动、久久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2012,(1):91-91
什么是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口头语言训练,二是书面语言训练。口头语言借助于声音,书面语言借助于文字。口头语言从思想转化为语言的过程很短,而且一成为语言就是最终的形式,不能修改。不像书面语言表达时那样可以再三斟酌、反复修改,所以口语的表达更要求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  相似文献   

19.
所谓朗读,就是声音清楚、响亮地读,声情并茂地把书面语言融情于声,从而变为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之一。同时还是教师讲解课文时相辅并用的好方法。科学地运用朗读,对于学生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20.
朗读教学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法之一,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朗读教学作出了明确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就是把书面语言用口头传达出来,把无声的语言变为有声的语言,使书面语言的语音功能(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势、音色等)解放出来,使语言的特质得到真正体现。把书面语言通过朗读再创造,变得更鲜明、生动、声情并茂,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和心理素质。张志公先生在30年前就不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