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始建于1965年的中央台驻全国40个记者站经过近40年的培育和发展,已成为仅次于新华社的中央媒体驻国内记者站的第二大国家队,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伸向全国的新闻触角,在中央台的发展史上功不可没,面对台内风起云涌的改革,它们又将实现怎样的转变和发展呢?本期特别策划让我们关注中央台驻站记者新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2000年5月23日,我从编辑部到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新乡记者站任站长。一年多来,我努力适应河南日报采编体制改革后新的运行机制,较好地实现了编辑部、记者站两个不同岗位角色、职能的转换。此间,深感责任重大,事冗纷杂,力难从心,其中的酸甜苦辣难以言表。在配合与服务上出思路赴任之前,我曾多方请教报社的同仁、记者站的站长,如何做好记者站的工作,也曾多方了解新乡市的工作实际。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工作思路:在报社党委、编委的领导下,高扬时代主旋律,着力为驻地改革与发展服务,适时搞好舆论监督,鞭挞社会丑恶现象,抨击…  相似文献   

3.
省级党报驻站记者,远离编辑部,单兵作战,来自上面的报道信息有时不畅,这就逼着自己在“一亩三分地”里,辛勤耕耘,克难奋进。 要争取工作的主动权,赢得上下左右满意,驻站记者只有一条路可走:从地方实际出发,多写新闻。  相似文献   

4.
驻站记者要立足当地探求一条既适合所就职的报纸需要,又能为自己新闻事业打开新局面的路子,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当地重大突发性事件,对寻常新闻线索进行深挖细究,积极拓宽新闻题材;另一方面,驻站记者还须注意转变观念,开阔视野,提升境界,以期自己的新闻事业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认为,舆论是一种“普遍的、隐蔽的、强制的社会力量”,是进行社会控制、促进社会整合、引起社会变革的重要形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新闻不单要传播信息,还要通过信息的传播去影响人、引导人,具有导向、监测、协调、监督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批评报道是记者通过实事求是的报道,对社会不良现象和违规行为进行批评,从而促使社会风气的好转或纠正某种政府的错误行为.前段时间,笔者通过参考报道形式,对“滑县上马污染项目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给予报道,这中间,对新闻记者如何行使舆论监督权,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又到了农民种粮直补金发放的时节,各地纷纷落实党的这一富农政策。作为一名媒体派出的驻地记者,该如何报道这一新闻呢?这一问题,让笔者进而想到:一名驻站记者应以怎样的视角,来捕捉当地的新闻呢?  相似文献   

8.
伴随科技革命带来的信息高度开放,任何媒体几乎都不可能独享新闻资源,同题新闻竞争成了传媒业的常态。  相似文献   

9.
驻站记者在进行新闻监督、搞批评报道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和阻力,本文将自己的经验和经历进行总结归纳,以期能给从业者带来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0.
钟贤 《新闻前哨》2003,(9):70-70
经济新闻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经济新闻。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新闻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经济新闻的时代特征也越来越鲜明。同时对记者采写经济新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笔者认为,在对经济新闻的界定、本质把握的同时,作为一名驻站记者,采写经济新闻时  相似文献   

11.
驻站记者是各媒体为争夺新闻资源,增强新闻时效性,扩大新闻覆盖面,提高媒介影响力,实现传媒的最佳宣传效果而派驻各地的。不管其时空距离的远近,都已游离于编辑部的核心,很难像“大本营”记者那样,在第一时间得到编辑部的信息和指挥,也不能借当日“评报”这一通道,及时、准确理  相似文献   

12.
驻站记者,就是报社长期派驻在各地的新闻记者。驻站记者的工作和其他一些记者的工作有所不同,除了要及时、准确、客观地报道  相似文献   

13.
14.
吕光社 《青年记者》2009,(14):116-116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偏居一域的驻站记者,只有增强全局意识,紧扣时代主题,才能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撷取生动的浪花,才能写出反映社会发展变革的有影响力的好作品。  相似文献   

15.
沈春良 《视听界》2010,(1):101-102
驻地记者站是编辑部的前沿阵地;驻站记者是驻守在前沿阵地的“突击队员”。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驻站记者如何提升业务能力,保证广播“先声夺人”?笔者认为,应当先人一步、深入一层、厚积薄发,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开掘、延伸新闻资源。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地市级报社的记者,本人一直从事舆论监督报道。近几年来,采写的700余篇舆论监督稿件,在社会上都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反响。然而,这里记者想说的是,几年来,本人在关注民生、民情、民意,采写大量舆论监督报道的同时,也让报社当了三次被告,打了三场新闻官司,为此记者也曾作为被告方之一,多次参与法庭辩论。现在看来,无论这几起新闻侵权官司是输是赢。都不太重要了,重要的是通过打官司,  相似文献   

17.
牛牧 《新闻采编》2000,(6):25-26
党报驻站记者常年泡在基层,对基层情况十分了解。但如果只停留在“有闻必录”的状态,可能“钓”不到什么“大鱼”,如此,驻站记者的地位也不会很好地显现出来。那么,如何在完成日常稿件的同时,写好重点稿件呢?笔者认为,应做到“吃透两头,有的放矢”。吃透两头是指上情和下情;有的放矢是指抓住一些热点和难点且带有普遍性的话题重点发挥。这样,就能不失时机地“抓”出好稿,从而达到充分发挥驻站记者作用的目的。 一、自我调节,把握重点。驻站记者绝大部分的时间在工农业生产第一线,时间上弹性较大,自由程度高。因此,也极易被一些不痛不痒的事件所  相似文献   

18.
杨杰 《新闻窗》2011,(5):34-35
作为一名驻站记者,工作性质有别于一般记者,常常需要独自一人(或少数几个人)应对复杂的局面、多种多样的采访任务,怎么样快速地融入驻地,与驻地形成和谐的互动关系?这就需要有更加强烈的角色意识,笔者作为贵州都市报黔南记者站一名记者,对怎样做好驻站记者,怎么样树立驻站记者的角色意识,浅显的谈一谈个人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所谓的驻地记者,是指媒体常驻某地的新闻专业人员。驻站记者具有"双重身份":人员由报社派出,由报社管理,是名副其实的"本报记者",又常年派驻在基层,许多采访都要依靠当地的党委和政府支持和帮助,在工作环境、采写方式、通联协调等方面都与总部记者有较大不同。驻地记者应该如何扬长避短,发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将新闻做"软"做"活",进而提升媒体的影响力?实践证明,一名优秀的驻站记者,要具有"单兵作战"能力,能独立完成新闻采写任务,及时提供大量鲜活新闻。同时,还要快人一步、深入采访,利用平时积累的资料、掌握的情况,积极开掘、延伸新闻源,探求背后更多的新闻价值,达到报道效果的最大化。这也要求,驻站记者不仅要具备积极开拓创新型的思维方式,构建完善的信息源,还要具备较强的新闻实战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举国上下都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作为引导舆论的经济新闻记,更应树立科学的新闻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