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声母是鼻音和边音的两类汉字的形音义的逆向梳理,发现鼻音和边音汉字的造字规律是:凡声母是鼻音的文字,该字的元初意义所指称对象都跟人有关、或就是人本身的称代意义;凡声母是边音的文字,该字的元初意义所指称对象都是动植物或抽象行为、事物、条形物.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现代汉语名词加数量词的角度。分析了名词进入句子层面以后所表达的指称信息变化,认为现代汉语里有一类不能直接加数量词的名词存在.它们直接以词汇形式出现来类指事物;这种指称手段的出现。形成了不同于通常所说的普通名词的一个新类别:类别义名词。表示对事物的类指与用于对事物的分类是它的原型意义。  相似文献   

3.
汉语词源研究过程中应注重设点、连线、铺面。针对研究的字词进行定点分析,考求该字形音义来源,连接与该字字形相关或音义相关的同源字,探究字形衍化和同源义素的来源,对具有同一来源的同源字进行平面化系联。同时,采用立体化研究方法,对具有相同源义素的字形、字义进行共时与历时的综合分析,总结同源字字形与意义的发展趋势与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4.
刘婷婷 《文教资料》2012,(18):44-45
方位表义与方位别义是甲骨文遗留的早期文字的特征之一。甲骨文文字系统中方位别义的字共有195个,其中,方位不别义字的基本元素有40个,不别义的字有12组。方位不别义字多是对现实现象的描摹,而方位别义的字是人们用有限的现实表达无限的事物间关系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正>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简明、概括的反映,是用数学语言揭示事物的共同属性及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认知心理学把数学概念定义为"符号所代表的具有标准共同属性的对象、事物、情境或性质",这里的符号主要指具有一般意义的词。例如,看到"圆"这个词,人们首先从生活中想到具体的圆的表象,然后从中抽象出圆的概念。世界上并不存在这种离开具体圆的抽象圆,这时"圆"这个词就代表了一个概念。概念通常包括四个方面:概念的名称、定义、例  相似文献   

6.
壮语通用词汇中的动物名词音义关系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壮语通用词与方言代表点词汇对照汇编》一书中139个动物名词音义关系的考察表明:壮语通用词汇中的动物名词有相当一部分是有音义联系的,除了有一部分是摹仿动物之声而形成的词外,还有从外形(包括体型和动态)特征、内在性质等命名的,同样具有联想比附的思维模式。尤其在对汉语早期词汇的借用和改造(转换)过程中表现出壮民族面对强势语言从容应对的机敏。  相似文献   

7.
春字的意义来自古人对天地自然的观察认识,其意义的引伸发挥都以“春生万物”为中心而展开,与东、木、生、礼等构成了一个大系统,儒家的仁与道家的慈都来自春生之义,所以春字体现着中国文化的主脉。《说文》对春字的解释具有哲学意味,并揭示了形音义三者的统一,从中可见我们的祖先造字时兼顾了文化,没有把文字当成简单的工具和符号  相似文献   

8.
释“异”     
对于汉字这样一种表意性很强的书写符号来说,由于其超时空性,其形体变化较音义来说是比较滞后的,这已成共识。因此,这更有利于根据文字的滞后性这一特点来探查字的音形义的发展源流和变化。"异"的文献常用义为"不同",但"异"的词源义是什么,其命名的理据是什么,意义发生了哪些变化,"异"与"異"之间的意义何时转化、怎样转化,与"巳"、"已"、"異"有着什么样的联系?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说明和解决。通过对"异"在字典辞书中解释的考查以及对"异"古文献用例的梳理,试图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9.
《诗经》叠音词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诗经》叠音词分为垒间单纯词和叠音合成词两类。使用本字来记录其音义的叠音单纯词,其单字义与叠音词词义密切相关。因“本无其字”而借用一个同音(或音近)字来记录音义的叠音单纯词,其单字义与叠音词词义毫无关系。使用本字的叠音合成词,其了义与叠音词词义相同,使用通过叠音合成词,其单字的本义与叠音词的意义毫不相干。因此,不能仅凭单字的叠音词有无意义上的联系来判叠音词的属性。  相似文献   

10.
坚持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的人们,只承认汉字具有标示汉语的功能。本文归纳了汉字标示的几种功能:形意字示形;会意字、指事字示意;借音字示音;意声字既示意又示音。本文认为,一方面汉字作为整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另一方面,形意字还是事物形态的符号;会意字、指事字、意声字中的意符还是事物形态、类别、属性或质地等的符号;意声字中的音符是汉语语音的符号。汉字示意成为汉语的有力补充,它能把汉语中同音不同义词语从同音词语中分析出来。汉字示意还成为我们认识中华文化的活化石,由此生发出汉字文化学。汉字中借音字和意声字中的音符成为追溯汉语古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小议错别字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进行交流和传播思想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符号。汉字是由形音义组成的方块字,汉字的造字方法独特而复杂,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和认知的仿点,在语言文字中是罕见的,即见形能知音义,闻音而知形义,表义而知形音。  相似文献   

12.
艺术是人类在情感领域的符号活动,艺术通过形象表现情感。我们被自然、生活和艺术中各种感性形象所吸引和感动就是因为我们在对象身上认出了我们自己的某些情感表现。外部事物各种形式之所以能够引起我们的美感是因为这些感性形象与人的内在情感存在相同的结构。艺术形式也存在着与生命形式相同的结构,各门艺术虽然有种种差别,但是它们存在共同的深层结构--生命的形式或情感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图形表征具有双重属性:一种属性是指思维形式,学生的思维形式经历了动作表征、图像表征、符号表征三个阶段;另一种属性是指解题策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从数学事实或现实情境中揭示最本质的数量关系。小学低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演算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图形是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数学语言。  相似文献   

14.
字和词蠡论     
汉字所以成为汉人的第二种语言,主要在于汉字具有一些区别于其它文字的独特属性。汉字一字一词组成单音词和一字一词素组成复音词,反映了汉语字与词相适应的内部规律;意合的特点贯穿着汉语字与词的系统;以组合造字及组合语素的方式繁衍新词;形声组字成词和单音字组合成词是汉字适应汉语词汇发展过程中的两大转折点,也是汉字在与其他一些古老文字体系走完一段相似的历程之后继续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两大重要源泉。汉语中无论是单音词还是语素,大多是一个具有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而汉字作为记载其意义的符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表达其意义的语言单位,因此,汉语中的“字”不仅是记录汉语的符号,而且作为中国人观念中的一个“中心主题”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第二语言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屡有发现,刻划符号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字,但表明人类思维活动的进步,不排除晚期刻符、图象符号中有些形体、内涵与后来的汉字相同,已经属于早期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文字是由少数"圣人"创造的,在这个意义上,同意仓颉造字说;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创造的,汉字可能就创制于商代或更早些;文字起源是多元的,先秦时期除汉字外,还可能存在自成体系的文字,只是后来被淘汰而渐趋消亡。  相似文献   

16.
设计者成功地挑选、组合、转换、再生这些元素,汇集成为指涉自己思想的符号,成为自身与受众共同认可的符号,把图形符号与文字结合在一起,重新构成字的新的概念,缩小了字本身的内涵,赋予它特定的含义,或重新来诠释它的字面意义;把字进行图形化的处理,把文字的形作为图象来对待,把文字的意作为创意的根本指导思想,以形变来拓展意,以意来限制形的蜕变,进行文字的意象化处理。  相似文献   

17.
设计者成功地挑选、组合、转换、再生这些元素,汇集成为指涉自己思想的符号,成为自身与受众共同认可的符号,把图形符号与文字结合在一起,重新构成字的新的概念,缩小了字本身的内涵,赋予它特定的含义,或重新来诠释它的字面意义;把字进行图形化的处理,把文字的形作为图象来对待,把文字的意作为创意的根本指导思想,以形变来拓展意,以意来限制形的蜕变,进行文字的意象化处理。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时期,同一字形在不同的国家会产生不同的形体,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区域差异。但如果我们从整体体统上比较各个区域文字后就会发现,它们的单字和单字的各项构形属性基本上是相同的,总体上仍属同一文字系统。其构形的主要特点是音义参构,之后义符系统、音符系统的稳定以及"隶变"的产生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9.
理据性是单纯符号与合成符号的第一共同属性。但是,两类符号的理据存在差异:合成符号的理据远远比单纯符号的理据复杂。因此,有必要区分对待和探寻两类不同符号的理据。文章主张以探寻“象似造词”等方法获得单纯符号理据。而合成符号理据经常是多层次的,需要分解综合考证。此外,相对于单纯符号而言.合成符号的理据研究对加深母语的解释性和提高二语语块习得效率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蒋德平 《天中学刊》2011,26(1):89-94
首次见收于《龙龛手镜》的47例楚简新出字与《龙龛手镜》中对应的增收字相比较,有三种情形:其一,16例增收字与楚简新出字之间构形、字用均相吻合。其二,21例增收字与楚简新出字之间构形吻合,且存在着音义上的联系。以上37例字,均当是传承自战国时期的古文字。由此可认为,《龙龛》中的增收字,除魏晋南北朝至唐五代时期产生的俗字、异体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传承自战国时期的古文字。其三,10例增收字与楚简新出字之间只是构形上的吻合而无音义上的联系,只构成同形字关系,其中的原因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