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淹没于水下的静乐宫,占据古均州城之半,它是古均州城的精神中心,也是明代武当山大修道宫的首宫。从文化学、建筑学的眼光,探涉明代静乐宫的文化背景、形制特色,复建后的静乐宫的建筑鉴赏等问题,可以了解静乐宫丰厚的文化蕴藏,更好地对静乐宫建筑做艺术审美和结构鉴赏。  相似文献   

2.
静乐宫是武当山古建筑的起点“宫”,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无论在规模、法式、材质还是工艺方面,都尽力作了“保持原貌”的复建,较好地保持和再现了它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及其承载的原有丰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府学宫始建于唐代,是当时越州的最高学府,专3受儒学。从宋代到清代,经屡次修复,计有影门、明伦堂、橹古阁.大成殿、启至相、乡贤相、泮桥和5半地等建筑,仅儒主宅舍就达扣余间。府学宫位于今绍兴新建路4号捧山中学内。现存明初所建勒川.儒学堂及洋地.浮桥等建筑和四方碑刻。绍兴府学宫简介  相似文献   

4.
经过历时数年的丹江口水库湖北库区水下考古,对均州古城、静乐宫、周府庵、沧浪亭等古均州重要建筑物的水下现状有了一个大致了解,并有一批新的发现。建议确定均州古城水下遗址的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并恢复重建"均州沧浪亭",创建"沧浪亭水下石刻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敕建于明永乐十年的玄天玉虚宫,不仅是武当山最大的道宫,而且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道宫遗址。通过玉虚宫名称的考证、风水选址的分析及建筑艺术鉴赏,对武当山玉虚宫建筑文化作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唐朝的宫殿苑囿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长安的大明宫和颇负盛名的离宫九成宫。九成宫的规划设计思想对大明宫的建造有一定的影响,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皆是传承古代"城郭"思想,宫殿建筑与园林建筑相结合;中轴线贯穿其中,以高大体现皇权至上;在个体空间处理上,唐朝已使用木构建筑解决了空间布局上的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九成宫和大明宫建造中都有体现。但九成宫是离宫,大明宫是皇宫,两者建筑构件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体现出皇宫和离宫建筑规格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威斯敏斯特宫,又称国会大厦,是英国国会的所在地,位于英国伦敦的泰晤士河西岸,是世界最大的哥特式建筑物,其雄伟之气,在同类建筑中无与伦比。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该建筑包括约1100个独立房间、100座楼梯和4.8公里长的走廊。威斯敏斯特宫顶部冠以大量小型的塔楼,墙体则  相似文献   

8.
宫《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先秦时代,宫和室是同义词。《鱼我所欲也》:“为宫室之美,妻室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这里的“宫”和“室”一样,指房屋、住宅,无贵贱之分。泰汉以后,只有皇帝的房屋、宫殿,才称为宫。秦汉以来,宫的建筑规模都很大  相似文献   

9.
十月二十日,我们参观了梯比利斯的少年先锋宫。这座少年先锋宫是乔治亚共和国首都(梯比利斯)的壮丽建筑之一,帝俄时代是沙皇的总督府,革命以后曾作过共和国苏维埃的办公大厦。一九三七年贝利亚同志(当时他是乔治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书记)建议在这里建立少年先锋宫。经过一个时期的筹备,一九四一年正式开幕,命名为“贝利亚少年先锋宫”。  相似文献   

10.
市区发现元代建筑基址最近,天津考古工作队在城市考古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挖掘大直沽天妃宫遗址时,揭露出依次叠压的元、明、清时期的文化堆积,出土了元、明、清三个时期的建筑构件和各类生活器具。这是首次在天津南区范围内发现的元代建筑。专家认为,大直沽天妃宫遗址的考古发现,对于确定天妃宫的始建年代,确定金代直沽寨、元代海津镇的具体位置,研究天津城市史、传统的期的妈祖文化、天津古代建筑等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天津考古获重大突破@程实  相似文献   

11.
重建的净乐宫自2006年3月3日开光营业以来,一度万人空巷、人潮汹涌,但好景不长,不到一个月就呈现了高开低走,由浓而淡的局面。净乐宫这种首次实施和探索的新型的开发模式,现在遇到了市场和营销方面的瓶颈。  相似文献   

12.
净乐宫建筑的图案艺术,是具体而丰富的事实材料.图案艺术与净乐宫建筑于瞬间永恒、超越时空的心灵颤动中,将与人的生命和价值关联、与丰富的时间存在结合,将体验与构造作为生命时间的标尺,从而蕴示价值与生存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武当净乐宫作为一个投资几千万的旅游项目,受到投资方北京振海公司和丹江口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但自2006年3月3日开光营业以来.净乐宫经营中出现了大量问题,致使其高开低走.对旅游市场缺乏认识和管理混乱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益延寿宫是汉武帝为求仙于甘泉宫所建的宫观,但其名称和地理位置历有异议。通过对宫观遗迹、遗物的考查,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记载,论证益延寿宫应在今陕西省淳化县甘泉宫遗址,其宫名应为"益延寿宫"。  相似文献   

15.
宋人洪迈谓杜牧<阿房宫赋>为模仿杨敬之<华山赋>之作;今亦有人认为<阿房宫赋>缺乏新奇立意,且多"虚词滥说","其所以为人传诵,主要在于辞采之富、造语之工".本文对此作出辨析,肯定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优秀散文.  相似文献   

16.
阿房宫能够进入杜牧的创作视野是有其深刻的政治、现实和心理原因的,这既是对帝王宫殿的一种心理默认,又符合了文赋这种新兴文体的创作要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集中描绘了一个奇特的人间"仙境",引出神秘的阿房宫主人,实际上是逐步揭露了这一梦想中的仙境其实是建筑在暴力基础上的,借古讽今,告诫封建帝王要在人间造"仙境"不但不能成功,反而会重蹈亡国的覆辙。  相似文献   

17.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驱逐逊帝溥仪出宫,之后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清宫物品,分清公产、私产,为故宫成为博物院奠定了基础。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的成立是中国博物馆事业走上正轨的开端。故宫博物院的发展历程充满坎坷和波折,故宫文物南迁创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奇迹。郑欣淼著《天府永藏———两岸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概述》对故宫文物的聚合、流散和回归作了清晰的叙述,理清了两座故宫博物院皇家旧藏的来龙去脉与现状,全面论述了两岸故宫博物院文物来源、构成、流播、现状、分类、数量及相关史实。"故宫学"直接面对故宫的文物、古建筑、档案、文献等,是一门把故宫当做一个文化整体的综合研究。故宫的价值从故宫学的视野来重新审视,会有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宫体诗是指产生于宫廷的、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风格通常流于浮靡轻艳。梁简文帝以太子和皇帝的身份写作这种诗体,从而影响了一代诗风。之后,由于皇帝本人的提倡和大批宫廷文人的响应,宫体诗在陈后主和隋炀帝的宫廷中也先后得到广泛流行,余波至初唐始绝。因此,宫体诗在历史上共延续了近一百年之久,成为这一百年间诗歌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9.
武当遇真宫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遇真宫以奉祀武当高道张三丰真人而著称。通过探寻遇真宫的文化背景、风水堪舆的绝佳妙处、规制布局的突出特点以及艺术鉴赏视角原则,以其对遇真宫的文化做梳理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