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学历歧视”现象变得越来越令人担忧。通过定量研究J大学近三届硕士研究生第一学历与综合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发现:不同第一学历硕士研究生在创新能力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硕士研究生第一学历与其综合能力中的核心能力无关。因此,在研究生招生和就业等领域,强调“第一学历”甚至把它作为准入“门槛”,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破除“第一学历歧视”,全社会要提高认识,回归正确评价共识;制定专门法律条款,建立纠错援助机制;践行品德能力导向,深化选人用人改革。  相似文献   

2.
名校硕士、博士毕业生扎堆到小县城就业成为就业新现象。文章指出,名校毕业生选择到小县城就业属于自主选择,但是小县城在招聘时明确只招名校毕业生,属于唯名校的用人导向,涉嫌学历歧视,有悖社会公平。因此,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必须强化对唯学历、唯名校招聘用人的监管,遏制学历高消费。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学现行的“自教自考”考试制度带来了学风日差、“钱分交易”等不良后果。这些问题的内在因素在于考试制度,外在因素在于社会上“唯学历”的人才标准。我国大学考试制度的改革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从引进外部监督机构、改变人才鉴定标准、更新教育理念这些途径入手。  相似文献   

4.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毕业生因学校档次、学历遭到就业歧视的现象进行探析,从毕业生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分析了毕业生遭受就业中学校档次、学历歧视的原因,并就主、客观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就业歧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各种就业歧视也花样翻新,成为阻碍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第一学历歧视就是在当前研究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歧视现象,它的实质是出身歧视,严重损害了平等就业。因此,发挥政府的监督作用,同时加强立法建设和司法救济,消除第一学历歧视现象,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近日在《南方日报》拜读《教师招聘的怪象》一文,颇有同感。的确,“学历崇拜”“名校崇拜”的现象,在时下的教师招聘中屡屡可见,而且,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怪象”。谁都清楚,唯学历论、唯名校论在人才选择中会存在多大的弊端。学历不等于能力,名校不等于才学,学历更高的人,其教育教学能力也不一定就比学历略低的人  相似文献   

7.
“一些用人单位招聘时直接把普通高校毕业生排斥在外,即使是毕业于重点大学的博士也会因本科读的不是‘211'‘985’大学而被拒之门外.”某地方师范大学副校长痛批学历歧视愈演愈烈,直言这样的选人机制简单粗暴,是“用相马代替赛马”,直接损害了普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权益.  相似文献   

8.
教师继续教育中“唯学历”目标的终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学历教育,是与非学历教育相对应的形式规格。本文提出的“唯学历”目标,特指在学历教育中某些学员仅以获得学历文凭为目标,忽视甚至无视与之相应的能力水平目标的教育现象。学历和文凭原本指学习的历程及在历程中所达到的水平的凭证。凭证是形式、符号,水平是实质。没有经历或经历不足,没有水平或水平不合格,却想方设法地去追求自欺欺人的虚假文凭,就是“唯学历”目标现象。 教师继续教育,受教育者同时又是教育者,其培养目标关系到国家民族之百年大计的教育,如果“唯学历”,其危害就不只是自欺而是欺人,欺人也…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而母亲的作用尤为重要。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将母亲学历划分为“初中以下”“高中”“大学本科”(下文中简称“大学”)“研究生”四个学历层次,旨在探究“母亲学历”这一因素与学生对“网络”一词与不同德目联想率的关系。本文主要分析母亲学历不同的学生由“网络”联想到“爱国”“责任”“自律”“诚信”“尊重”“公正”和“合作”7个德目时表现出的差异及原因。  相似文献   

10.
唯校是举、认校不认人的择校录用现象是一种制度性歧视。大学的这种歧视性制度的根源,在于大学的经济人自利品性。解决这一问题,要寄希望于媒体与大学的主管部门施加舆论压力和权力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正在推进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教育评价改革,并已经取得 一定成效。文章分析了破除“ 四维”面临的社会舆论阻力,提出克服阻力应改革教育评价机制,以专业评价替代行政评价,以专业评价引导社会评价。  相似文献   

12.
继续工程教育还没有成为振兴经济的强大支柱,以致使继续教育在生源、办学等方面遇到许多障碍。其原因之一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冲击,如: “工作就是学习”的传统观念,使许多大有作为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失去进修机会。“学历至上”的思想。正确的学历观,应是讲学历,不唯学历,重在实际能力。“等外品”的偏见。在师资、经费、校舍、设备的投入上,首先想到的是大学教育,其次才是成人教育、继续教育。据国外调查表明,科技人才的成长中,大、中、小学所给的知  相似文献   

13.
《师道》2008,(10):62-62
学历歧视有一定计划经济时代的遗风,但学历歧视在学历本身也能找到一些结构性的根源。(见《中华读书报》,作者:陈斌)首先,学历教育的大量过剩必然滋生学历歧视。自1999年全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节节攀高,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550万人。在“人才济济”的教育成绩面前还有这样一组令学子们更加忐忑不安的数据: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将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另外还有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  相似文献   

14.
劳动力市场存在着性别歧视、相貌歧视、户籍歧视、疾病歧视甚至学历歧视、方言歧视等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劳动力过剩造成市场“供过于求”、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原因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而导致的,为此需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日前,山东省蓬莱市人事局和烟台大学等4所大学联合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学历班开学。这是该市为缓解低学历毕业生就业难的一大举措,不仅为低学历毕业生创造了再学习的机会,同时,又有目的地培养了企业急需的专门人才,搭建了“低学历”人才的就业平台。在山东蓬莱,第一学历为本科的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去小企业工作,而小企业却对低学历人才不感兴趣,造成低学历人才的严重积压,矛盾十分突出,人才严重浪费。为解决这种现象,缓解就业压力和由此带来的社会矛盾,该市多措并举搭建“低学历”就业平台,在深入基层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同时,与烟台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我国某“双一流”建设高校2008—2017年间共10届博士毕业生数据,检验学术劳动力市场招聘中是否存在“金本、银硕和铜博”的前置学历歧视现象。研究发现:(1)“金本”“银硕”和“铜博”并非全面反映博士生科研能力的有效标签:仅在英文发表的期刊总影响因子的表现上,理工科专业中的“金本”和“银硕”显著高于“铜博”,在其他科研指标上并无显著差异,人文社科专业中的三类博士在各类科研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2)三者在学术职业获得上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前置学历歧视:不管是否控制在读期间的科研产出,理工科专业中“铜博”更可能获得非正式教职(博士后),人文社科专业中“金本”更可能在高水平大学获得教职。  相似文献   

17.
学历歧视与成人教育的信誉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教育的毕业生在就业和升学中会遭到用人单位和招生单位的差别对待,这种成人教育的“学历歧视”源于成人教育的信誉危机,即社会对成人教育体系产生了不信任的感觉。成人教育的信誉危机又源于成人教育质量的低下,要消解成人教育的“学历歧视”,需要从办学定位、教育资源和质量监控等方面切实采取措施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论唯学历主义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唯学历主义与素质教育的区别入手 ,较详细地分析了唯学历主义对实施素质教育的负面影响 ,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克服唯学历主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专门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我们党和新中国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及其重要影响自不待言。站在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者的角度,笔者对会议精神感受颇深有如下几点:第一,这次会议第一次从党和国家的高度,系统地阐明了当今我国科学的人才观,即“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谁勤于学习、勇于投身时代创业的伟大实践,谁就…  相似文献   

20.
蒋夫尔 《教师》2012,(24):9-9
记者日前获悉,新疆新一轮职称制度改革全面推开,把学术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和业绩贡献作为职称评审的核心要素,按照“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的要求。改变职称评价过于强调学历、资历、论文、外语的倾向,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据悉。此次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全区教育系统受益颇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