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国家战略目标,不仅体现了我国作为世界大国的担当,也符合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的需要。城市在我国人口、能源消耗、碳排放中均占据主导地位,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文章首先指出城市能源系统在推进国家“双碳”目标中的重要角色及其面临的重要挑战。然后,以澳门为例分析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基本特征。最后,提出“推广需求侧管理为主、利用分布式清洁能源为辅、主动外购绿电为补充、发展智能化技术为支撑”的城市实现碳中和的技术路径,为推动我国城市碳中和进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碳中和背景下,我国能源系统需要深度转型,而发展新能源是能源转型的核心。文章利用综合经济社会效益评价模型框架,比较了当前能源系统转型力度下和未来能源系统加速转型下的经济社会成本和收益。研究表明,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系统深度转型是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和美丽中国的空气质量要求的必要条件;风光发电的大规模发展将促进自身成本和我国用能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带动我国光伏和风电设备出口及其他出口行业的发展,驱动经济的持续增长。加速能源转型还将带动就业岗位的净增长和环境健康效益,避免大量因碳排放造成的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1966-2020年相关样本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脉冲响应分析,创新性地探讨了三大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传统化石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消费之间的动态演化关系,并结合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进行了因果关系探讨。研究表明:石油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互为格兰杰原因,并且当石油能源的消费为解释变量时,其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水平冲击波动在前期基本一致。产业结构升级对可再生能源消费水平波动的反应与其对传统化石能源的反应基本相反。当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为解释变量时,石油能源消费对其产生的冲击基本为交替波动状态。基于此,建议在循环经济发展背景和“双碳”目标下,重视石油能源消费在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不同能源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城市管理朝着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本论文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进行了设计,首先分析了我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应用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重点设计研究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给出了系统的设计目标和层次架构,并重点对系统平台和软件进行了规划设计,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应用水平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下,化石能源利用面临新挑战。文章梳理总结了目前我国化石能源利用现状,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状况,提出了“双碳”约束下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思路,从煤炭高效燃烧与转化、石油天然气高效利用及煤化工“三废”处理方面提出技术发展建议,以期为“双碳”目标实现和新型能源系统构建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6.
我国北方高校冬季供暖存在着严重的能源浪费问题,近年来各个高校致力于创建节能型校园,但基本停留在行政管理阶段。管理节能的根本是要针对供暖能源浪费问题,以先进的节能理念、行之有效的节能制度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构建起良好的节能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选取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和外商投资等典型因素作为过渡变量,深入探讨能源转型对低碳发展的影响机制和作用逻辑。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能源转型政策的实施,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适应变化的能源结构并缓解成本压力,但同时可能导致科研资金短缺和减污降碳流程简化等后果。(2)能源转型通过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行业进入壁垒、产业转移和工业内部转型等维度影响产业结构,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转化和每个产业的内部调整都会影响区域低碳发展水平。(3)能源转型在限制“高碳排放、高能耗”行业投资的同时,也激励了新的投资优惠政策和创新投资效应的形成,外商投资在引入先进管理理念、技术人才和工艺流程的同时,也可能导致部分欠发达国家成为“污染避难所”。  相似文献   

8.
随着核技术利用企业越来越多,发生辐射事故的风险逐日增加,辐射监管任务日渐增重,建设高效的数字化辐射事故应急指挥中心符合国家对应急指挥平台的数字化建设需求,有利于辐射应急人员在新形势下开展各类突发辐射事故的应急响应工作,进一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碳中和愿景下的能源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已成为全球性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承诺的提出,对我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面对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挑战,文章提出通过能源变革,大力推进能源供给侧的电力脱碳与零碳化、燃料零碳化,以及能源需求侧的能源利用高效化、再电气化和智慧化,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化石能源+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和核能为保障的未来清洁零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相似文献   

10.
“双碳”背景下,结合云南省结合制造业的现状,提出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深度融合的思路建议。云南省将通过充分发挥绿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推动光伏、储能、有机硅等制造业的强链补链,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1.
岳立  曹雨暄  王宇 《资源科学》2022,44(6):1105-1118
评估能源政策的区域碳减排效应并探究其作用机制对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意义重大。本文基于2003—2019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首先,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能源政策对碳排放的效应评估;其次,将能源政策分为开发型和节约型政策,评估了两种政策的减排有效性和持续性;再次,通过构建含有交互项的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探究能源政策对区域碳减排的作用机制;最后,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禀赋情况将区域划分为东中西和能源贫富区展开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①能源政策的实施可以显著促进区域碳减排,在经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其中,节约型政策的当期减排效果更好,而开发型政策的减排持续性更强。②技术创新在能源政策的碳减排作用中存在负向调节作用,而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可以提高能源政策对碳减排的积极效。③能源政策的碳减排机制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可依靠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强政策的碳减排作用,而中西部地区的政策碳减排效应不显著;能源富集区可在产业和能源消费的结构效应下发挥政策的碳减排作用,能源贫乏区的政策需与绿色技术创新协同发力。研究结论对中国能源政策制定和碳减排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明晰绿色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机制及效应差异,基于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绿色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结构优化、要素效益、品质品牌、速度效益、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八个维度综合测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选取我国30个省级层面样本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节能减排视角下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效应及机制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9年间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但在不同的区域间差异性较大,“东高西低”的特征较为明显。(2)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的正向促进作用,节能效应、减排效应和价值链提升效应是绿色技术创新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3)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不同的人力资本水平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何凌云  杨雪杰  尹芳  钟章奇 《资源科学》2016,38(7):1383-1394
在分析能源价格和资源税杠杆对碳排放的影响路径基础上,通过构建调节作用模型,借助于岭回归估计方法测量了2001-2013年两大杠杆的减排效应,并比较了其差异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两大杠杆的整组压缩以及“税收-价格”传导视角出发考察了两大杠杆对碳排放的综合作用,分析了作用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相关政策在杠杆作用发挥过程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①两大杠杆均能通过经济发展的总量、结构、效率维度产生有效的碳抑制效应,但总体作用不高,分别为0.1162和0.0869,价格杠杆的作用优于资源税杠杆的作用;②两大杠杆共同作用时的减排效应优于单一杠杆的作用,效率路径的减排效应大于结构路径的作用;③价格和资源税杠杆的减排效应具有显著的动态性,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闫佳彤  黄书培  李文龙 《资源科学》2022,44(8):1723-1734
节能降碳技术的推广涉及政府和企业等多方主体博弈。为探究“双碳目标”下各级政府与高耗能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本文构建了高耗能企业、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探讨了三方主体在节能降碳工作中的策略选择。研究发现:①在影响企业是否选择使用节能技术的众多因素中,节能降碳技术的使用成本和降碳效率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②在使用碳税政策促进企业降碳的过程中,补贴设置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政策效果产生消极影响;③提高地方政府对碳税收入的共享比例可以保障其对当地企业的监管力度;④主体选择某种策略的初始概率不会影响博弈的结果。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首先,应围绕使用成本和降碳效率两个关键因素,加大绿色技术的研发力度;其次,征收碳税的同时应分行业进行差异性补贴发放;最后,因地制宜地保障地方政府对碳税收入的共享比例。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时代下数字技术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最佳工具。能源行业是我国碳排放的最大来源部门,如何借助数字技术实现能源行业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广受关注。文章首先阐释了数字技术在碳中和中的重要战略作用;然后,就已有文献中数字技术与碳减排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梳理分析,揭示了现有数字技术应用于能源行业碳中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数字技术推动我国碳中和进程的总体思路,以及大数据、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助力实现我国能源行业碳中和目标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分析研究广东省在节能减排情景下的能源结构优化问题。首先对广东省构建CGE模型,形成一个10部门模型;然后通过广东省投入产出表等数据编制出广东省的社会核算矩阵(SAM);最后,通过情景模拟分析得出广东省的理想能源结构。结果表明,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时,广东省在低碳减排的情景下可以有效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并提高低碳能源的比例。由此提出广东省能源结构优化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评价我国碳减排技术研发效率,探索促进二氧化碳减排的可行技术路径.基于不同的技术减排机理,将碳减排技术分为能源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技术,并利用DEA窗口模型对2005-2017年的碳减排技术研发效率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1)研究期内,能源生产技术研发效率总体上没有取得进步,基本上维持在0.77左右,能源利用技术的研发...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全要素能源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以2008年至2012年我国29个地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超效率SBM-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中国各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及节能减排潜力进行测评与区域特征挖掘,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普遍处于较低水平,大量的能源投入冗余和污染物排放冗余问题亟待解决,技术进步的提高是2008至2012年期间我国各地区提升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最关键因素,并且能效相关指标存在较大的地域性差异。为了探寻提高中西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的途径,根据全要素能源效率得分、节能潜力和减排潜力对不同类型区域的差异和特征进行K-Means聚类,并针对各个类型的地区提出相应的节能减排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kaya恒等式和LMDI因式分解方法对云南省1986—201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探求影响云南省碳排放和云南省能源强度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碳排放总量以及人均碳排放呈波动上升趋势,GDP能耗呈稳步下降趋势;在影响碳排放的经济效应、强度效应、结构效应、人口效应等4个因素中,强度效应是抑制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而经济效应则是促进碳排放增长的因素;对能源强度进一步分解分析后发现,第二产业能耗强度的下降是降低能源强度对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包括改变经济增长及发展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发展新能源和再生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