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基于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的影响。本文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劳动力就业,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扩张劳动力需求、拉动就业的强劲驱动力。在影响机制方面,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市场规模效应、经营范围效应和生产率效应三条途径促进劳动力就业。基于异质性的研究发现,对于高科技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和中西部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就业促进效应更加明显。最后,本文还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以提高高学历人员占比和高技能人员占比,优化企业的劳动力结构。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准确评估数字化转型的就业效应,为实现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为切入点,探究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路径,实证检验信息化嵌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信息化嵌入能显著推动制造业显性比较优势的提高,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劳动力成本实现;对制造业整体来说,信息化嵌入通过劳动力成本中介增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中的显性比较优势;信息化嵌入的影响及传导机制作用于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时具有显著差异,高技术制造业与信息化结合更好,技术创新和劳动力成本的中介效应显著,低技术制造业技术水平低、信息化结合能力弱,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就业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解析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劳动力素质提高效益、劳动力产业结构调整效益和劳动力投入增加效益,并结合灰色关联度提出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中,重点之一是实现就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4.
杨瑾  王一辰 《科学学研究》2023,(5):807-817+853
装备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受到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且这些因素的影响方式、组合形态等决定着智能化转型升级成功与否。本文运用多案例扎根方法,归纳出市场定制、智能制造技术、互联互通、智能管理平台、研发投入和创新营销等6个影响装备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并探究了6个因素对智能化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构建了相应的理论模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发现存在4种导致装备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因素组态,其中智能管理平台出现在所有4个组态之中,表明其对智能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在4个因素组态中,互联互通、智能制造技术和研发投入三个核心因素之间存在着互替性关系。研究结论为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了路径参考和策略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青年劳动力开始不断流失、劳动力减少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化投资成为弥补劳动力不足的重要手段。企业如何规划部署人工智能等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避免智能化投资一拥而上导致的资源浪费已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利用江苏省2008—2017年市级面板数据,对智能化投资与总就业和三次产业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用江苏经验为中国发展提供借鉴。结果表明:目前智能化投资对苏南、苏北总就业并未形成显著的影响,其中智能化投资对苏北第一产业就业产生创造效应,对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没有造成影响,而对苏南第二产业就业产生了替代效应,但没有对第一、第三产业就业产生影响。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从人工智能等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弥补劳动力不足的角度,为中国不同区域优化智能化投资结构以及更好地发展和利用智能化、自动化技术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偏离度指标分析得出:抚州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不协调,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有待转出;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潜力较大;第三产业存在着过剩的劳动力,劳动生产率较低,产业内劳动力有面临着向其他产业转移的压力。进而提出优化工业内部结构,拓宽就业主渠道;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中前向、后向关联效应大,对就业带动效应较大的行业;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扩大第一产业内部就业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将对不同技能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不同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差距.机理分析表明,从短期来看,制造业智能化通过改变高低技能劳动力的供求关系而加剧高低技能劳动力的收入差距;从长期来看,虽然收入差距会随着智能化程度的提高而继续扩大,但扩大的速度会逐渐减缓.基于2010—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  相似文献   

8.
工业4.0战略是指当前国际上各国为了提升自身工业和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提出建设一个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生产系统,在工业生产和制造过程中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操作,将企业生产带入智能化时代,这也被称作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工业4.0革命过程中,其改革会带来大量的信息化资源,是推动工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在这一发展背景之下,信息化和智能化生产技术会对流体技术行业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是当前这类企业面临的问题。本文结合工业4.0发展和建设方针,对这一改革给流体技术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造船业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造船业的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并且很多西方国家的造船技术更加先进,要在这种环境下取得优势,我国的船舶制造业必须在质量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寻找突破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船舶制造业的水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所以本文对当前我国的船舶制造业的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方法为船舶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和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姚德明 《中国科技论坛》2005,(2):129-132,136
本文根据农村人力资源以及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现状,提出了建立农村终身学习体系,提高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农村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CFPS2016—2018年平衡面板数据,考察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劳动力高质量就业的影响,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劳动力向高端服务业转移,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就业。第二,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劳动力从事金融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可能性,对劳动力是否从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无显著影响。第三,个体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男性,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未婚、城市户籍和高学历的女性劳动力从事高端服务业具有更强地促进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低龄劳动力从事高端服务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不同技能劳动力从事高端服务业的作用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高技能劳动力、中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为促进劳动力更高质量就业,应稳步发展5G、大数据技术、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完善就业服务政策,开展个性化就业帮扶工作。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引导剩余劳动力向新兴服务业转移。劳动力个体应提升综合素质,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不断增强高端服务业就业优势。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产生的根源是对重复繁重型劳动的解放和劳动人口不足的“补位式”替代,劳动人口越稀缺,增加劳动力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会越高,人工智能替代创造的边际价值将越大,对经济促进作用相应越明显。通过青岛市人工智能替代企业劳动力的实证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替代促进制造业人力资本的流出、服务业人力资本的流入,促进人力资本的学历和综合力提升、岗位和工资收入提升。本文建议:提升“智能替代人工”的导向意识,重视人工智能“低成本战略”的有效推动,着力促进“人力资本提升”的精准实施。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将会带来制造业变革,人工智能政策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有待考证。在对人工智能政策量化的基础上,研究人工智能政策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并分类探讨我国内地各省市的人工智能政策效应。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政策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正逐渐显露,较早颁布区域性人工智能政策的省市,人工智能政策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也较大,市场拉动型人工智能政策较其它类型政策的效应明显,科技经费投入和制造业就业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制造业通过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快速发展,但是仍然依赖国外中间品与零部件的大量投入,被长期锁定在加工装配环节,出口产品技术水平存在“虚高”现象。因此融入全球价值链与真实出口技术水平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究。论文采用WIOD2000—2014年连续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基于改进的国内增加值出口复杂度指标来度量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水平,对于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制造业出口技术水平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融入全球价值链是出口技术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但是中国人力资本和制造业缺乏有机结合,可能存在“资源竞争”。细分行业要素密集度分析,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出口技术复杂度随价值链嵌入程度提升,而在技术密集型行业这种影响并不显著,存在一定程度的价值链低端锁定效应。论文从“多极化”发展、有机结合人力资本、摆脱路径依赖几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智能化是数字经济时代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可靠手段。本文基于系统构建的智能化体系框架,测度了2010-2019年区域智能化水平,并将科技人力资源异质门槛纳入智能化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机理框架,通过构建非线性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讨在不同地区科技人力资源异质门槛下智能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非线性影响。研究表明:区域智能化水平整体偏低,存在一定发展空间,且地区差异显著。智能化对产业转型升级作用呈现出显著的科技人力资源异质门槛效应,较低程度的科技人力资源显著抑制了产业转型升级,随着科技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并突破“临界值”,科技人力资源显著正向推动智能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即智能化与产业转型升级呈现U型关系。研究回答了数字经济时代如何有效利用科技人力资源实现智能化、帮助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问题,为现有研究提供系统性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产业结构和结业结构之间的演变机制进行研究,沿引传统的理论思路,建立了产业结构和结业结构作用机制模型和实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从理论上,产业结构和结业结构因劳动力的转移而变化,但是实际我国各产业的劳动力都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用机制不明显,产业结构和结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不紧密。  相似文献   

17.
孙楚仁  李丹  陈瑾 《科研管理》2021,42(7):100-107
    贸易自由化与就业是国际贸易的核心问题,然而对贸易自由化如何影响企业雇佣技能结构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基于世界银行对中东欧和中亚地区26个国家营商环境调查的企业水平数据,考察了贸易自由化对企业雇佣技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会促使企业雇佣更高比例的高技能劳动力,其影响机制主要是贸易自由化会加剧市场竞争和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加强了企业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本文结论意味着贸易自由化促进了企业雇佣技能结构改善,提高了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效率,进而间接给出了贸易自由化导致国民福利改进的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该文借助我国1990~2008年时序数据,综合采取序列平稳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及其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技术,考察了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就业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就业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农业科技人力投入对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农业科技财力投入对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作用尚不明显;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短期波动受到农业科技财力和人力短期变动的影响不明显,其短期变动主要受前一时期非均衡程度的影响,当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就业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9.60%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至均衡状态;农业劳动力农外转移就业不是农业科技财力和人力投入增加的格兰杰原因,但农业科技财力和人力投入的前期变化能解释农业劳动力农外转移就业变化情况。最后是基于实证研究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陈靖莲 《大众科技》2012,(8):219-221
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支撑,在用工荒背景下如何做好人力资源规划防范用工风险,是目前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课题。文章阐明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分析人力资源规划难以发挥作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系统,应对用工荒给企业带来的用工困难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