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我国研究生规模较大,单一的导师制培养模式无法满足高水平人才培养需求。本研究结合研究生人才建设与教学改革现状,借鉴国内外关于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育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成功经验,在当前研究生培养新形势下,通过系统性调研和组织结构设计,汇集研究生创新发展的有利因素,打造适合研究生个性化发展特点的可持续创新团队建设新模式,培养符合时代发展和需求的创新型高层次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培养模式对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团队的培养模式越来越得到重视。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逐渐形成了一种“专业课程学习一专题讨论班一综合讨论班”的链式团队培养模式及运行机制,这种培养模式得到了普遍的欢迎,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一个兼具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价值的重大课题。导师团队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就是探索一种教育培养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和发挥不同导师的学科、科研课题资源,营造不同学科交叉复合研究的氛围,拓展研究生的知识面,提高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好奇心、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和执着的开拓能力,满足学生的职业兴趣及不同学科知识进行系统集成,充分体现出人才培养的知识整体性、学科交融性和学生个性要求,以利于创新型研究生培养。  相似文献   

4.
认为部分高校在建设“双一流”过程中,创新人才培养方面面临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制度环境有待完善、创新文化亟待建设等现实困难。以武汉理工大学麦立强教授团队为例,介绍了该团队围绕培养一流创新人才这个目标,从目标层、建设层、运行层和保障层进行了系统的制度设计,从汇聚一流教育资源、构建“三级两过程”研究生培养体制、实施“三二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面进行的实践以及取得的成效,推介了团队式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校农科类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不足的现象,依托"作物学研究生实践基地",从完善培养过程、评价体系、质量控制和经费保障四个方面探索我校农科类研究生创新性培养模式。结果表明,这种模式能有效提高农科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并能激发研究生对"三农"的热情和责任感,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表现出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6.
“服务需求、提高质量”是近年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线,为满足研究生培养的现实需要,文章认为首先须以学生为中心,建设“3S”研究生团队,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开发和自我超越,并通过师生互促推动团队发展;其次,激发学生自我驱动力的同时通过多维协同的方式提供外部支持和目标导向,增强研究生的社会适应性;最后,以“3S”团队为中心,更要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重视过程管理,动态监督和跟踪掌控研究生培养中的关键环节,确保研究生培养成果的高质量和高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国际科研平台的团队学习型研究生培养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在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中形成的"立足国际科研平台,组建多学科背景的学习型研究团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对该模式的内涵和特点、研究生培养方式及培养效果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8.
新文科背景下,跨学科交叉融合成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新方向。研究生教育应坚持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理念,设立对接国家行业需求的特色研究方向,构建交叉融合课程体系,建设跨学科队伍和导师团队,协同校内外科研资源、产业资源,建立起学科交叉、协同融合的文科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增加,硕士研究生进行了逐年扩招。与此同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国内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提出了一种依托科研团队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主要解决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两方面问题。其中共性问题包括论文写作、实验环境、实验资源、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个性问题包括研究生的个人研究方向、论文修改、与课题相关的其他个性问题。该方法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地解决了扩招形式下导师压力大和研究生培养质量得不到保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认为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建设创新国家战略的时代诉求下自我封闭的局限日益明显,学科壁垒成为研究生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障碍。对研究生开放思维、创造人格、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我国高校与科研院所必须弥合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打破学科壁垒,突破机制限制,释放创新要素活力,实现培养模式的转换。指出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培养过程,搭建培养平台,探索培养机制,强化质量保障是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转换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大连民族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实际,从加强"双导师"制度建设、加强企业实践环节建设、积极争取政府支持、通过系列创新活动提高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四个方面,探讨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培养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原本就存在的培养单位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更加突出。研究生团队具有规模小、针对性强、灵活性高等特点,因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探索性。实践表明,将原本松散的研究生群体通过一定的组织设计和组织形式改造为具有组织功能的研究生团队,对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形势,弥补研究生培养单位人力资源不足,促进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和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时代呼唤更多更高层次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亟待优化。以研究生培养模式优化为突破口,以关乎国计民生的农业学科为着力点,根据我国新型农业和农村发展需求,创新农科研究生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培养目标和培养类型,促进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布局更加科学、层次更加合理,从而更好地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4.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国家对农科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些新要求和当前作物学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河南农业大学在研究生课程体系的优化与重构、实践环节培养模式的创新和人文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形成了分别针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两套各具特色、形式灵活、可持续优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作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协同创新背景下研究生导师团队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当前研究生培养机制和创新能力全面的分析,指出加强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协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梳理了校内同一学科、校内不同学科、校内校外研究生导师团队合作模式,并给出相应的结构模型,以便对协同创新背景下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和协同创新能力塑造给予参考和指导,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新农科建设为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规划了新蓝图,同时为涉农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新方向.广东海洋大学作物学学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革新课程结构体系、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以及构建人才质量保证体系,探索了五位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旨在使研究生树立专业认同、...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统筹协调并且整合利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用人单位等各类机构的资源,对研究生进行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民族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在人才培养和民族地区发展等方面肩负着重任,构建和应用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新体系以及当前国内各民族院校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的主要困难与问题的归纳和阐述,具体分析中南民族大学生物学硕士研究生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提炼和总结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18.
基础学科的发展对科技竞争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西安邮电大学物理学科研究生交叉本科专业背景的特点,分析了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优化课程体系,组建核心教学团队,改变单一人才培养方式等的人才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9.
面向创新型国家和"双一流"建设需求,我国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对机械工程学科人才存在依赖关系。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应从团队领导、研究生和平台支持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与探索。团队领导需要主动增加与研究生交流,领导组织前沿活动,积极申请相关创新项目等;研究生应当主动相互帮扶、主动求知、积极总结和积极参赛;平台支持需要进行行业动态研讨、创新项目交流、企业实习交流和文娱活动创新。  相似文献   

20.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科研机构的重要任务.河南省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工程中心,采取"三结合"学术团队模式培养研究生的实践既是对新时期研究生培养的探索,又是对研究生培养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