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程度较低, 大量的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本文从完善市场机制、改革科研立项制度、加大科技投入、确立企业科技开发的主体地位、加强技术市场建设、实行法制化管理等几方面来探索一条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确处理高校科研体制改革中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是我国加强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纲领性文件。高等学校要深刻领会《决定》精神,进一步转变观念,把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放在与教学、科研同等重要的地位,增强高等学校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使高校不仅成为国家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而且成为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生力军。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高等学校当务之急是加强科研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3.
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团队建设是提高高校科研能力、教学水平,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较低,与科技成果转化团队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采取切实措施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团队建设,提高科研人员综合素质,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团队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加强团队建设是高校逐步用"校—院—所"体制取代传统意义上的"校-系-教研室"制度以后的一个必然选择。高校团队建设不仅是指科研学术团队建设,理应包括教学团队建设、科研团队建设和管理团队建设等。恰当运用管理科学中团队建设的原理和方法,打造高水平的教学、科研、管理团队,对于高校二级学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是我国加强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纲领性文件。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对于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和智力优势,积极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把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放在与教学、科研同等重要的地位,增强高等学校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校科技》2017,(Z2):104-105
高校具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优秀的科研人才,对我国科技进步有重要影响,科技成果转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我国发展的重点。破解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国民科技意识淡薄、高校科研体制落后、科技成果转化投资不足以及科技市场发育不良等现实困境,必须强化国民科技意识、完善高校科研体制、增加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加强校企科研人员流动。  相似文献   

7.
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是科技向生产力转化的重要而快捷的方式,研究其运作规律,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建设,提高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文章分析了决定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的几种重要因素,包括意识与观念,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和独立产业的创办,校企联合机制的创建及知识产权保护系统的建设与完善等,初步阐明了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撑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夏秀芹 《高教论坛》2012,(3):126-129
科学管理并合理使用科研经费以及科研成果产业化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澳大利亚促进科研投入的立法和措施完备,科研管理及绩效评估成熟;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是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工作严谨有序,科研成果产业化有效开展。我国高校对其进行借鉴,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开展从业教育、健全机构设置等,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并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相似文献   

9.
高校发展科技产业不仅是增强学校活力、实现自身完善和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服务社会、支持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责任。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不仅是办一两家企业的问题,也不一定是把企业规模做多大的问题,而是一个平台建设的概念。就是要通过这项工作,完善学校的科研体系,将技术创新融入到国家发展中,并以实践效果来积极引导科研观念的转变,实现学校科技产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坚持规模产业发展和项目孵化功能并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产学研有效结合,致力于构建学校科技成果持续转化和产业化的运行平台,并取得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0.
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二十年间,高等学校以科研、教学、人才的优势,在充分发挥基础性研究方面的主力军作用的同时,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大力推进科技、教育、经济的密切结合,通过人才、知识及技术转移、产学合作和创办高技术企业,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为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一批校企合作促进经济发展的好典型、好经验,引起社会的瞩目与关注。一、高校与地区开展全面合作,推动和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高校在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梳理了民国南京政府教育部实行的高校学业竞试概况,实证调查和归纳了当今我国普通高校学业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民国学业竞试制度对当今高校学业制度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对我国切实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是学术活动的两大基础,缺一不可。我国目前学术界的问题,恰恰在于存在着相互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由不够,规范泛滥;另一方面是规范不够,自由泛滥。两方面相加的结果,大大损害了我国的学术事业。为此,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  相似文献   

13.
学术评价问题一直倍受关注。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现在仍采用量化标准为主要评价依据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践操作中一些非学术因素往往被纳入到了学术评价之中。这种评价方法基本上背离了学术评价的目的,影响了我国优秀学术成果的涌现和科学研究成果的价值性。学术评价必须回归到学术本身,学术评价权和评价对象都应回归到学术。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统计分析系统的网络传播统计数据为依据,统计我国内地出版的3种主要旅游学术期刊《旅游学刊》、《旅游科学》和《旅游论坛》网络下载和浏览的文献学科所属分布。这些数据表明,当前我国主要旅游学术期刊在旅游学科研究中有非常强的传播优势。针对我国旅游学术期刊学科影响力现状,认为我国主要旅游学术期刊应依托其在旅游学科的优势,坚持走专业办刊、特色办刊的道路,不断提高中国旅游学术期刊的办刊水平。  相似文献   

15.
学术构建、学术汉语与学术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中西翻译史与语言学深切把握的基础上,分析了学术翻译对中国构建现代学术体系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古汉语对提升、改良现代汉语,进而创建发展能够表述西方式的精细事物与逻辑的学术语言即学术汉语的可行性与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方卫星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27(12):116-120,128
我国在科学技术研究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学术失范的另一阴暗面。这种阴暗面的存在又将引发人们的不公正感和激愤情绪,并败坏学风、文风和党风,浪费国家财力和学者精力,损害学术队伍的形象和声誉,最终将降低教授、研究生和整个学术队伍的学术水平。为了根治学术失范,我国必须制定一部《学术法》,把党和国家繁荣学术研究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政策,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把国内外学术研究、评审与管理、出版中应有的学术道德、职业精神与成熟的方法、经验、原则、程序和制度以法律形式记载下来,并加以推广,从而完善我国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规范学术研究队伍和学术出版机构的学术行为,加速科技创新并实现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的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17.
李大钊是革命家,更是名重当世的学者和理论家。纵观李大钊一生,他的学术研究具有很深造诣,对社会各个领域问题的论说,视野宽阔,思想深刻。文章从以唯物史观引领中国现代学术思想体系的建立、古今中外为我所用的坚定的文化自信、最早论述中国社会主义和共产党领导、倡导物心两面改造促使社会和谐发展、用实践和研究成果促进相关学术领域发展五个方面对李大钊与中国现代学术进行概括和总结,从宏观的角度叙说李大钊对中国现代学术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高校中学术管理活动的分析及其特性的阐述,如自主性、专业性、自由性、松散性,和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等,进一步研究了其在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体系中所体现出来的特点及其在今后发展中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深入调查高校经管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现状、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新要求和经济管理类学科特点,提出从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强化导师指导、搭建学术平台、增加学术交流、重视科研实践、加强质量监控、完善学术评价体系、营造学术氛围、丰富学术资源等多途径,培养经管类学术型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构建学术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学术人员数量大增。作为我国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生力军,高校学术人员一方面有力推动了我国整体科技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在学术领域也滋生了学术失范现象。由此,构建高校学术问责制的理论探讨应运而生,但要进入实践领域,应当充分考虑以下三个相关问题:高校学术失范现象大量滋生的归因问题、学术自由欠缺下高校学术问责制实施的风险问题、学术问责中的责任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