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新花集     
青工都向辉 提出汉字改革新方案 青年工人都向辉自一九七六年以来,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汉字改革的探索和研究,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以发展音意文字为理论基础和目标的汉字改革新方案,受到文字专家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创始人索绪尔,是第一个对人类文字的性质作二重区分的人。这种二重区分出现在他的经典著作《普通语言学纲要》中。而我们许多汉字研究者,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一重要观点,将索绪尔对欧洲文字性质的判断,视为人类文字的共同属性,并用以指导汉字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索绪尔对欧洲文字性质的  相似文献   

3.
几千年来,汉字在形体、笔划、结构、数量上,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在汉字改革问题上,从来就存在着两种思想和两条路线的斗争。人民群众是汉字的创造者和改革者。历史上的法家,如秦始皇统一文字,对汉字改革也起了很大作用。儒家却极力反对汉字改革,攻击人民群众创造的简体字和同音代替字是“俗体”、“别字”。刘少奇、林彪一伙也是汉字改革的反对派,他们大肆散布“简化字吃亏”论,“普  相似文献   

4.
汉字改革运动曾经是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内容。汉字改革则是汉字学的分支。近百年的实践证明:拼音文字的改革探索是失败的,改革条件不成熟,拼音文字本身具有缺陷,而汉字却有着很强的生命力,汉字拼音化的提法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尚值得商榷。汉字改革应当缓行。应该是改进而不是改革,以维持现状,顺应时代的变化。顺应交际的需要,顺应文字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汉字改革与钱玄同有着重要的关系,他是"五四"时期的国语罗马字运动及简化字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中国近代的汉字改革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因素,今天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英明领袖华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的伟大号召。显然,这给文字改革工作包括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也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从目前我国情况来看,要加快汉字改革步伐,实现文字拼音化,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  相似文献   

7.
从19世纪末卢戆章推行“切音字”开始,汉字改革至今已持续百年之久。本文对汉字改革历程中的四个理论问题──语言与文字改革的关系,汉字的社会基础,汉字的文字性质与表达功能,汉字价值定位中的西方优越论──展开论述,指出:由于其间对汉字的基本看法存在偏差,故给汉字的稳定和使用带来一定的混乱。  相似文献   

8.
同志们! 文字改革——我们这里说的是汉字改革——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一个牵涉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复杂的问题。全国语言科学家们,文字工作者们和一切文化教育工作者们,要紧密团结起来,兢兢业业,积极工作,长期努力,才能使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得到根本的顺利的解决。我们这次会议的任务还不是从根本上改革汉字,而是在汉字改革的正确方针之下,首先解决两个迫切的具体问题,这就是简化汉字和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我想,大家都会同意,汉字在我国人民的悠久的文化历史中有过伟大的贡献,它对于我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有着深广的影响。汉族从有历史的时期起,就用  相似文献   

9.
现在一般将文字分为表意字和表音字两大体系;并说表意字是文字的低级阶段,表音字是高级阶段,由表意到表音是文字发展的唯一规律,并以此决定汉字改革方向。对这种看法,我不能苟同。一、文字演变所依据的语言规律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其发展方向是与语言的每一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只有从语言发展规律出发,才能明确文字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前期的国语运动中,鲁迅以一种对未来负责的积极态度,也加入到了汉字命运的讨论中。他认为字作为交际工具原是大众所创造,但后来却逐渐为士大夫所收揽独占,成为与大众无缘的东西。汉字已经成为民族发展甚至生存的桎梏,改革汉字,刻不容缓。汉字改革应该走拉丁化的道路。他的观点代表了当时汉字改革观点的潮流。  相似文献   

11.
汉字改革是近些年来语文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搞拼音化还是保持现有的方块汉字模式,说法不一。本文将通过比较来阐明,汉字不宜拼音化,仍应保持原有的文字系统;改革可从减少汉字数量、简化字体、避免一义多字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2.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走的是一条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以表意为特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把汉字的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汉字改革要适应社会文化的发展,必须有持正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3.
文字是语言的书面记录工具,它必须尽可能完善地记录语言。如果文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不能完善地记录语言,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就得进行改革。汉字改革运动正是在汉族人民感到记录汉语的工具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兴起的。这种运动不是指汉字发展过程中自身结构形体的演变,而是指自觉的改革汉字的呼声与有意识的改革汉字的行动。因而它是  相似文献   

14.
汉字改革应坚持语音原则、传统原则、识别原则和适中原则。改革的一条途径是创建汉音字。本文提出来出一种汉音字设想:使用意符和音符结合的方式,既保持汉字的形体特征和表意功能,又开发出其确切的表音功能,从而简化汉字,提高记识效率,缩短文字教学时数。  相似文献   

15.
张育泉同志在《意音文字的表现力那么强吗?》(载《北京师院学报》83年第3期)一文中,对我的《从汉字的特点说到汉字改革》,提出了不同意见,与我商榷。我愿同张育泉同志一道,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师院学报》1982年第4期刊登了刘庆锷同志《汉字的特点与汉字改革》一文,此文提出了“意音化是汉字的发展规律”,“意音文字比表音文字表现力要强得多”等论点,本文仅就这两个论点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与庆锷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7.
中国素称诗国,赖有历代诗歌形式总结了汉语言文字的优长。近世诗坛渐趋沉寂,原因之一是未能创建适合语言发展特点和表现现代人生活情感而为大家接受的新形式,且因倡导汉字改革、运用新文字而停止了对建立新格律诗的深入探讨。文章旧话重提,从与欧诗对比的角度,提示古代诗、词、赋共同的意境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是怎样利用汉语言文字的优长的。期盼新诗继承发扬优良传统,重建诗国的殿堂。  相似文献   

18.
北京大学中文系,最近请文字学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唐兰讲文字学专题课。唐兰在讲座中对我国文字的起源、结构和旧“六书”说,提出不少新的看法和解释。例如,他认为甲骨文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他说,从地下发掘的彩陶上的图画文字来看,我国文字早在距今五千年以前的夏代就产生了。他认为,文字只有在阶级社会的条件下才能创造  相似文献   

19.
文字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创新与发展,书法的革故鼎新又推动了文字改革的步伐。从历史的角度考察,文字的发展演变促进了书法艺术的文字作为一种较为稳定的“惰性”元素,较之于灵动的书法,二者既相互作用与影响,其衍变发展又具有明显的不同步性。目前社会用字失范,在一定程度上与书法的影响不无关系。改革、规范现行汉字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汉字的统一性更是祖国统一大业的需要,书法理应发挥在汉字改革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文字体系而论,契丹字是依仿汉字而创制的文字.有人称其为“汉字文化圈”.本文就此进行探讨,从而推断出,契丹字在借用与改造汉字时走的是一条简化与拼音的道路,故成今天我们见到的契丹小字所独具特色的喷块堆叠形”.而契丹字之改造汉字与汉字改革有本质的不同.前者是借用它神文字之“壳”加以改造,使之适应契丹语;而后者却无适用一种新语言问题,是使文字更完善.最后,作者进一步对契丹字的利弊作了语言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