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在2006年提出了"中部崛起"的国家发展战略,在这一伟大战略背景下,武汉城市圈应运而生。作为华中地区最大的金融、交通、文化中心,武汉城市圈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合理利用好这一机遇需要武汉及武汉城市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明确自己在全国区域经济体系中的正确定位,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充分做好可持续发展规划。通过介绍武汉城市圈的具体情况,分析和讨论武汉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圈的崛起,我国区域经济新格局逐步形成。武汉城市圈作为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和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将成为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辐射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并促进中部崛起的关键。构建一套由总量指标、质量指标、速度指标、加分指标共4类一级指标和22项二级指标所组成的科技创新综合考评指标体系;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21,对武汉"1+8"城市圈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与综合评价;同时分析了其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障碍与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城市圈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对武汉城市圈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河西地区包括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五市,土地面积 27.6万km~2,占甘肃土地总面积的 60.1%。区域实有水资源73.45亿米~3,目前,地下水资源储藏量为45亿米~3。建国初期河西即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河西地区虽然在甘肃区域经济发展中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但从大的区域范围来看,经济、社会、文化结构呈总体落后状态,属典型的欠发达区域。  相似文献   

5.
杨晓帆 《科技风》2014,(10):190-190
武汉城市圈作为我国中部最重要的城市群之一,其交通发展对整个城市圈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武汉城市圈的交通现状,对其交通发展进行SWOT分析,并依此对今后武汉城市圈交通提出可行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区域产业协作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在研究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的具体途径,从而达到促进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张国亮 《科技创业月刊》2011,24(2):25-26,42
积极发展农村小额贷款是加快推动武汉城市圈农村金融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艰巨任务,同时,还将有助于武汉城市圈农村中低收入农户民生为重点的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工作的展开。针对武汉城市圈农村小额贷款发展的现状进行客观、深入分析,指出武汉城市圈农村小额贷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发展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8.
柯新利  孟芬  马才学 《资源科学》2014,36(8):1572-1578
从武汉城市圈全局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案例区内各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采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的人口总量结合人均粮食消费水平测算得到武汉城市圈耕地需求总量,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测算各区域建设用地需求优先度,进而构建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可为基于粮食安全与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重要的方法支撑。研究发现,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区际优化配置结果能满足武汉城市圈粮食安全对耕地的需求,同时也兼顾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土地资源区域间优化配置须同时考虑全区域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阿拉善盟服务业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做法成效,科学分析问题原因,积极探索应对之策,提出欠发达地区统一思想认识,完善规划布局;引导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融合;注重做大规模,提升产业品质;发挥平台优势,加强产业协同等发展服务业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国各级行政部门正确决策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快速推进县域发展是加快东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文章以广东省高州市为例,从区位条件、资源状况、产业发展、城镇发展等角度入手,分析了高州发展具有的优势与劣势,以及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了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内外资源、加快中心城镇建设和加强周边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11.
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为中心,由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9个城市组成的区域经济联合体,在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湖北省产业和生产要素最密集、最具活力的地区,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武汉城市圈社会与经济相关问题,特别是城市圈内农民收入问题的研究,对推动武汉城市圈区域一体化建设,引导两型社会的创新实践,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武汉城市圈的地理位置、节能和生态环境现状,建筑节能的迫切需要和人们对住宅舒适性要求的提高,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建筑节能和城市生态化的有利条件,结合实践情况,探讨了城市圈建筑节能和城市生态化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曾经取得极大经济效益的浙江、广东等地集中在某一条产业链的某一个环节上的企业大量倒闭破产,为武汉城市圈集群的发展敲响了警钟.鉴于此,文章分析了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的现状,并相应提出了打造基于完善产业链的产业集群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中部崛起”这一契机下,武汉应该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核心城市,抓住机会大力发展经济。而产业集群作为带动区域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高效途径之一,必将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扮演重要角色,分析了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对武汉实行产业集群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研究以武汉作为武汉城市圈区域内的旅游中心地的优势和功能,分析了目前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优化旅游中心地实现武汉城市圈旅游突破性发展的策略,对其他城市的旅游发展也有着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为主题,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人水和谐发展为目标,包括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提高用水效率、处理综合污水、改善水环境等内容,是城市社会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持条件,是体现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历史欠帐过多和众多的主客观原因,纵现苏北,水污染仍呈发展趋势。传统的污染物(COD、BODS)未能控制住,富营养化和有毒化学物质的污染都相继增加,点源污染未有效控制住,非点源污染在一些地区又突出起来。根据水污染防治目标,从战略高度提出要用区域的系统的观点来考虑水污染的防治。需要因地制宜地发展污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的作用机制出发,构建包括系统压力、状态、响应3个子系统26项指标的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赋权,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武汉城市圈环境承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近年来各城市以及城市之间环境承载力变化较明显,整个武汉城市圈环境状况从西北部向东南部地区逐渐递减;(2)武汉和孝感市环境状况有所改善,环境承载力逐渐增强,黄石、鄂州两地环境状况不断恶化,环境承载力逐渐下降,其他地区环境承载力变化相对较小;(3)依据评价结果,建议武汉城市圈要继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尤其是要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废水、固体废弃物利用效率和处理率。  相似文献   

18.
产业"同构化"是城市群(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从产业互动发展的原因、机制、目标出发,结合武汉城市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产业互动的视角提出武汉城市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分工系统与产业布局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武汉1+8城市圈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基于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武汉1+8城市圈中的8座城市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随着武汉城市圈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从武汉城市圈人力资源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究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本这一增值最快的重要因素.以促进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