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中国铁路客运业历经六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特定的客运公共危机应急反应体系,在深入分析这一应急反应管理体系特定理论预设和行动逻辑的基础上,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要加强理论研究,进一步廓清铁路客运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以求确立新的危机观.同时,这也是建构我国现代铁路客运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体系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2.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公民的生产和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空间,然而危机事件的发生却对这种空间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尽快建立公共危机应急保障机制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也成为政府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从政府的角度出发,论述我国公共危机应急保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来不断提高政府的公共危机应急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基于本体的公共危机事件情景模型研究旨在给应急决策者创造熟悉的环境和场景,引导和支撑应急决策者适应和了解当前态势,进行有针对性的决策行动。[方法/过程]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提出了支持政府危机决策的情景构建体系,运用本体论的思想与方法构建了危机事件情景模型,并对其特征及应用价值进行了具体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基于本体的公共危机事件情景模型以危机情景为描述对象,以本体作为知识组织体系的描述手段,以情景知识元素作为语义单元,以语义知识网络作为情景表现形式,具有语义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能够有效支持政府危机预警、监测、指挥、评估等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4.
从日本核泄漏谈公共危机与应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共危机管理不仅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证,是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问题;而且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以日本核泄漏为背景,拟从公共危机管理角度讨论如何建立政府应急管理,阐述"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之理念。  相似文献   

5.
运用平衡记分卡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中国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绩效评价模型,共有7个一级指标、34个二级指标;并以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为案例,对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能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得出我国政府应急机制的灵活性和效率、制度建设和经验积累都有了很大提升的结论.并提出今后仍需全方位加强公共危机管理,尽快建立健全灾害的预警和应急体系、危机的治理体系及国家综合减灾管理的"大部委制".  相似文献   

6.
浅析公共危机管理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筝 《科协论坛》2007,(1):45-46
公共危机是指在政府管理国家事务中突然发生的对社会公共生活与社会秩序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性公共卫生事故等五类;在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呈现多元性,主要包括国家机关、执政党、政治团体、公共部门、自治组织和民间组织等;公共危机事件的应急与处理,需要诸多部门和组织的协调配合,建立一套较完善的管理机制,并不断增强政府以及整个社会的危机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运用平衡记分卡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中国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绩效评价模型,共有7个一级指标、34个二级指标;并以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为案例,对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能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得出我国政府应急机制的灵活性和效率、制度建设和经验积累都有了很大提升的结论。并提出今后仍需全方位加强公共危机管理,尽快建立健全灾害的预警和应急体系、危机的治理体系及国家综合减灾管理的“大部委制”。  相似文献   

8.
2008年我国公共危机的频繁发生,以及近期的四川大地震给我国带来的巨大损失,对于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作出了考验,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公共危机的突然爆发,我国政府应该从危机发生发展的各阶段给出对策,抓住公共危机的契机,不断创新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提升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根据小世界网络的基本特性构建起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的复杂网络模型,通过改变特殊的参数来对网络演变进行调节,并观察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的变化情况。模拟情况显示,政府及时准确发布危机信息,提高网络传递效率,增加信息覆盖范围,以及有效疏通、监控各种谣言是危机信息管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金慧  魏丽 《科教文汇》2008,(11):211-211
全球范围内重大危机事件频发,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加强应急体制建设,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对国内外政府应急管理的机制,及应急管理中的政府责任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政府措施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金慧  魏丽 《科教文汇》2008,(31):211-211
全球范围内重大危机事件频发,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加强应急体制建设,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对国内外政府应急管理的机制,及应急管理中的政府责任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政府措施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情报是研究重大突发公共危机预警问题的重要支撑,而信息空间论是近年来新兴的理论范式,旨在分析社会中信息和知识的生产交换问题,与重大公共危机预警问题研究高度契合。因此,探讨公共危机预警情报服务模型,有助于增强情报工作服务应急预警的能力和水平,更为研究公共危机治理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过程]首先,界定了公共危机预警情报的内涵,指出在危机预警工作中,情报是基础,研判是关键,方法是工具。其次,基于公共危机事件演变过程,运用情报生产链,构建了公共危机预警情报模型,并着重对危机情报源、筛选原则、危机信号发现/挖掘、预警情报等级划分进行概述。最后,通过三鹿集团毒奶粉事件验证和阐述所构建的公共危机预警情报模型。[结果/结论]模型从技术、管理和组织三个层面分析了安全情报感知、智库协同和匹配化情报应用的动态协作过程,进而为建立常态化危机应急预警机制与公共危机治理体系提供了多层次的动态危机预警情报服务。  相似文献   

13.
周清华 《科技创业月刊》2013,26(2):74-75,78
介绍了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的建设,在应急系统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应急系统的基本框架,以基础设施层为基础,技术层为支撑,保证整个系统功能的实现,并以我国广西南宁市为例,为应急系统的建设提供借鉴意义,促进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公共危机治理网络:框架与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当前我国的危机应对仅处于"管理"而非"治理"的现状,提出中国需要建设由公共部门、非政府组织、私营部门、社区为单元的公民个人及家庭、国际组织为全主体,针对全危险要素进行全阶段应急管理的危机治理网络,并通过制定国家应急反应框架作为应急行动的最高战略计划和协同预案,以配套的国家应急管理系统下统一行动模板,实施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核心战略和行动策略:着重演练和整合现有预案体系、夯实公共危机治理网络的行动基础,采用大部委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建立公共危机治理网络的核心机构,以细化《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契机,完善公共危机治理网络的制度框架,与电子政务建设相结合,打造公共危机治理网络的应急平台。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化,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如何应对公共危机已成为我国政府面临重问题.在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单独依靠政府力量是不够的,非营利组织自身的特征使其在处理公共危机的过程中具有先天优势.但是由于我国环境限制以及非营利组织自身存在的问题,仍需要通过政府扶持和加强非营利组织自身能力建设,最终使得非营利组织能与政府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相互合作,顺利解决公共危机.  相似文献   

16.
政府应急资源规划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一波 《大众科技》2006,(8):173-174
公共危机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对政府应急管理也提出了严峻挑战.文章在ERP和GEP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政府应急资源规划(GERP)的概念、思想及其系统功能组成和系统结构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7.
余鹏彦 《现代情报》2012,32(9):37-40
应急预案的构建是图书馆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应急预案普遍零碎、表面化以及缺乏体系的现状,提出图书馆应急预案的制定应该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危机分级、重点突出,信息公开、权责分明"的原则,其内容设置则从危机管理所要求的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环节进行构建,考核评估工作相应地选取"应急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恢复"4个一级指标,进而细化。最后指出人始终是应急预案中第一要素,要重视实践。优秀的应急预案需要定期演练,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不断优化预案。  相似文献   

18.
应急质量管理是地方政府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保障。本文以PDCA 理论为基础,探讨地方政府应急质量管理的基本框架,针对当前地方政府应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质量观念重塑、制度完善以及运行机制再造等方面,提出提升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质量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我国政府危机信息公开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信息公开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0.
构建公共危机管理的多边合作网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全球化进程中公共危机管理已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而且要联合媒体、公众、非政府组织以及国际机构组织、他国政府构建一个危机管理的多边合作网络,同时政府还要注意处理好多边合作网络中所易产生的问题,切实做好危机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