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价值是以主体的内在尺度为特征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这一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中,客体是否按照主体的尺度满足主体需要,是否对主体的发展具有肯定的作用,这种作用和关系的表现就是价值。其价值的大小在于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大小,这里讲的主体指的是实践者、认识者,即人本身。客体指的是实践和认识的对象,这个对象既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人既可以是主体又可以是客体,如当主体(人)把自然界当作自己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时,自然界就成了人的客体,于是人可以通过对它的认识和改造使它在物的方面满足主体的需要,这就是物的价值。人也可以作为客体,即人创造价值满足个人、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从人作为价值客体的意义上说,他的价值与其他客体的价值具有某些相同点。人的这一特性决定了人不仅是价值的享受者,  相似文献   

2.
论新闻价值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是客体属性或功能对主体产生的实际效应,而实际效应就是看客体的属性是否满足了主体的需要。显而易见,主体的新闻需要是新闻价值得以产生的重要根源。目前两种有代表性的新闻价值本质观都有其缺陷,新闻价值的本质是新闻需要与满足新闻需要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建构,而审美活动恰恰具有建构的功能,能够满足价值观形成的需要,审美活动是通住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桥梁-审美活动的观念上全面产生主体需要,主体又以自己的需要地产接纳价值实体-从我成价值体系,产生相应的价值意识,最后由价值意识的“自我”提升形成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价值”在哲学视域中是指作为一定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作为一定客体的属体、功能和发展趋向与主体需要相一致、接近。而在经济学中,价值具有不同于其在哲学意义上的含义。商品价值实质上是经济主体之间互相交换其劳动的经济关系。商品价值的源泉是人类的活劳动。文章从对价值概念的辨析入手,从一个新的视角论述了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5.
教育价值概念的历史考察与理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价值概念是教育价值理论体系中的首要问题。在历史上,教育价值主要指某一学科知识的价值,而今天所说的教育价值指的是整个教育系统的价值,即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种客体,对社会主体和个体主体的发展需要的一定满足(适合、一致、促进等)。教育对个体主体身心发展的需要的满足是教育的本体(内在)价值,教育对社会主体的发展需要的满足是教育的社会(外在)价值,二者都有现实价值与理想(或未来)价值之分。教育价值与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功能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试论需要的价值评价和发展趋势陈铁夫需要与价值之间有着内在的现实的必然联系。所谓需要,就是主体对客体的欲望或要求,它是人和社会活动、发展的内在动因。人作为主体总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客体的,人的一切活动无不是为了满足一定需要的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  相似文献   

7.
审美价值是对真的价值和善的价值的包含和超越,是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客体对象对主体的意义,审美属性及主体的审美需要都是价值要素,价值尺度包涵了主体尺度和客体尺度,是主体尺度对客体尺度的吸收和提升。审美评价是对价值事实和价值关系的反映,主体既是价值要素,又承担对价值的评价。审美评价建立在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之上,又具有普遍的人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价值与价值评价:主客体关系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是属于主客体之间深层关系的范畴,它所揭示的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价值评价是价值主体对客体属性能否和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价值与价值评价,从更深层意义上反映着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也是价值哲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建立科学的价值与价值评价观,是建立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体系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价值是什么     
价值,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表征客体对主体的意义、作用。价值不是具体的实物,也不是事物的属性,并非是客体本身所具有的,而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事件和关系。主体和客体结合,需要和满足交织,才有价值。下面将从价值事实出发,探讨价值的本质、源泉及价值的计量。  相似文献   

10.
价值作为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它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体性。价值具有客观性,价值是客体的属性、结构同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之间形成的一种客观现实的关系。价值又具有主体性,在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中,有需要的主体是价值关系的中心,主体的现实需要是价值的内在尺度,价值具有属人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科学的价值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学界流行的关于科学的价值的观点,多是对价值主体不加区分的,仿佛科学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价值主体都具有同样的价值,这实在是一种误解。本文认为,科学的价值是一种主体性事实,它视能否满足相应价值主体的需要、以满足的程度而呈现出不同的多方面的价值。而且,科学的价值有一个实现的问题,无论是科学理论、科学方法还是科学精神,只有当其现实地满足主体需要时,才构成真正的价值,这一点对当代中国尤其具有现实意义。只有充分发展科学,使其成为现实的第一生产力,并努力控制其负效应,才能使中国走出一条新的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王萍 《甘肃高师学报》2005,10(6):117-118
从哲学意义上讲,价值的本质就是客体所具有的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及效用。人生价值就是指人生对于社会和他人的需要能够给予的满足,任何个人要想对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必须具有相应的思想素养和专业技能素养。  相似文献   

13.
一、享受价值是最高层次的教育价值 从哲学的角度看,价值体现的是一种关系范畴,即主体与客体之间需要与满足的关系。所谓的教育价值,便是指作为客体的教育现象的属性与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主体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价值范畴属于关系范畴,它表示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即客体对主体的意义。艺术的价值就是指艺术能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即艺术对主体的特殊意义。我们以前习惯划分的三大块:认识意义、教育意义、审美意义就是指艺术能满足主体的认识需要、教育需要、审美需要而作出的价值判断。但是,我们认为艺术的终极价值(远远超越了艺术家个人及其所处的时代与环境)不是浮于浅层面的“三大块”,而是潜沉于最深处的对于人性的表现,就是说,艺术的根本目的在于表现人性。真善美的内容必映现着某种人性,否则,这样的艺术就是华而不实、外强…  相似文献   

15.
价值可泛指事物的"用途、重要意义或积极作用"。价值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一种表现,是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应关系。我国著名学者王玉木梁在《当代中国价值哲学》一书中从客体对主体的效应,从客体对主体的  相似文献   

16.
简论课程与个性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论课程与个性发展陈功江关键词课程价值;个性一、课程的价值在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课程价值就是课程能否满足、并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主体的需要的属性。主体的这种需要就是学生主体对于课程的需要,即学生“通过课程去认识世界、了解自己和提高自己”①,从而使个性得到和谐...  相似文献   

17.
教材评价的本质及其价值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材评价是对教材一定价值关系的可能后果的预见和推断 ,教材评价的本质是评价主体对教材价值的判断过程。教材评价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它存在着两对主客体关系 :价值客体与价值主体的关系 ,评价客体与评价主体的关系。从价值维度对教材评价的功能进行定位 ,教材评价有满足社会、学生发展需要的外在职能 ,以及满足教材评价者自身发展需要的内在职能  相似文献   

18.
正一、化学课程知识的主要价值及其教学意义早在2002年,毕华林和亓英丽依据学习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将化学课程知识的价值界定为"迁移价值、认知价值和情意价值"等3个方面。[1]从哲学的角度看,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即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益关系。一个事物是否具有价值,主要是看它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所以,探寻知识的价值,应该考虑知识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试论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的价值关系●关伟一高等教育的价值,就其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是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具有的肯定意义。价值是在主客体之间、需要和满足需要的关系中产生的,是客体事物满足主体事物需要的一种属性。也就是说,客体事物的价值,是在客体事物与主体事物...  相似文献   

20.
有关价值的哲学本质,国内哲学界有颇多见解,代表性的意见大致有这么几种:①“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②价值是“客体的存在、作用以及它们的变化对于一定主体需要及其发展的某种适合、接近或一致”,“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司的一种关系”;③价值是“客体所包含的主体的劳动、创造和奉献”、(参见《哲学动态)92年第七期)如果以主体、客体这一认识论的基本范畴来概括这些观点的话.可否是:①价值是客体的主体化。②价值是主体与客体的利益关系、③价值是主体的客体化。三种意见都有其合理的成份。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