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圆的认识"一直是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几乎所有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的名师大家都用这节课来"吟诗作画",各领风骚。后生新秀们更是频频用这节课来"小试牛刀",异彩纷呈。然而这些课的学习情境往往让人感觉美感有余,总缺少一些数学的味道。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执教这节课时,  相似文献   

2.
公开教学选择上复习课!这是我绝对不会做的,更确切地说——是不敢做!然而不久前的一节公开教学观摩课却彻底打破了我这种固执、可笑的想法。这是特级教师华应龙执教的一堂六年级的数学复习课。  相似文献   

3.
张齐华老师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课,展现了"一一列举"的策略这一内容是可以上出浓浓的"数学味"的。张齐华老师的课是一节"准、深、透、高"的数学课。  相似文献   

4.
《认识几分之一》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典型课例。张齐华老师教学的《认识几分之一》这节课在拓展应用中巧妙地利用了一则广告,赋予广告以全新的数学含义,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现介绍给各位共享。  相似文献   

5.
徐芳 《江苏教育》2007,(10):31-32
公开教学选择上复习课?! 这是我绝对不会做的,更确切地说——是不敢做!然而不久前的一节公开教学观摩课却彻底打破了我这种固执、可笑的想法。这是特级教师华应龙执教的一堂六年级的数学复习课。  相似文献   

6.
2006年11月,有幸听了北京名师华应龙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这节课.华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的教学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7.
"年、月、日"是我的成名课. 1995年3月8日,江苏省中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活动,我的参赛课"年、月、日"赢得了满堂彩.这节课获得一等奖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让江苏省的小学数学教学专家和骨干老师们记住了南通市海安县墩头镇海舍村小学有个"华应龙",乃至10多年后,当我遇上当年听过这节课的领导和老师,他们仍然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8.
“圆的认识”这节课,华应龙、张齐华和朱乐平等著名特级教师都上过,教学刊物上关于这节课的文章更是不可胜数。在一次市级研讨活动中,笔者确定要上这节课,面对各种“设计”,彷徨迷离。我们的数学教育怎样才能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让学生学会深度思考?这节课该如何定位?是模仿,还是另辟蹊径?2011年版课标最大的变化是变“双基”为“四基”,变“两能”为“四能”。这节课能否从“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人手来设计呢?  相似文献   

9.
在"凤之秋华"教学节中,我教学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认识近似数"一课.这节课安排在学生认识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之后,使学生初步认识近似数,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目的近似数.磨课的经历让我难以忘记,现就"认识近似数"一课的导入环节,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  相似文献   

10.
这是华应龙老师在北京市东城区"男教师风采"活动中执教的<中括号>一课的教学片断.当引导学生理解了中括号的作用和用法之后,华老师转入"尝试中规范"这一环节,出示了一道题目让学生练习.  相似文献   

11.
(一)一节课的启示我市河西区闽侯路小学陈美华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向通话”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例如,她在教学“正比例”时,启发学生在争论中获得了清晰而巩固的知识。这节课一开始,教师就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并板书课题——正比例。然后向学生布置阅读教材的内容及其要求。几分钟以后,教师开门见山地提出:什么叫正比例?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挂出写着正比例意义的小黑板。教师认为学生能说出正比例意  相似文献   

12.
《角的度量》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内容。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曾在一次重要学术会议上作《角的度节》研究课.下面是这节课中的一则精彩片段。片段(引入新课后,华老师让学生尝试去量一个角,结果学生有的说是100°,有的说是80°)  相似文献   

13.
缘起: 《人民教育》曾以华应龙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一课为例,提出了“可否给技能教学来一次革命”的话题,可谓是轰轰烈烈。无独有偶,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走进新课程”农村远程教育工程让我拍一节录像课,也指定了这一内容,当时,我心中一阵窃喜,心想只要照搬华老师的课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4.
有幸参加“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交流活动”,我选了《狐狸先生和松鼠先生》这篇课文来进行阅读教学。为了教好这节课,我翻阅了三年级的教学大纲,阅读各种教学报刊,凡是用得着的材料都舍不得放弃。这节课带给我不少的启发和思考。这节课没有局限在从认识字词到阅读课的框架,而是通过几个层次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对教学目标达到了真正的理解和明白。这节课刨设了愉悦氛围,  相似文献   

15.
顾绍聚 《青年教师》2007,(11):30-32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习惯,习惯决定人生。"一直以来我们都仅仅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说说而已,对它并没有多深的理解,可是听了特级教师华应龙的课以后,我才对这句话有了真正的理解。华老师在这节课上始终围绕着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甚至觉得  相似文献   

16.
教学智慧是一种实践智慧。实践智慧是个体在具体情境中应对不确定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素养。华应龙老师《圆的认识》一课有许多精彩之处,许多教育专家都对这节课加以评析。本文试从教学智慧这个角度分析这堂课,试以一个不同的视点,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学习华老师不断实践、不断反思的可贵品质。从而让教学智慧走进更多人的视野,成为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正>当下课铃声响后,刚刚结束的一节课是否成功,如何评价呢?评价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主要看这节课在备课时所设计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是否一一实现。如果课前设置的所有教学都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这节课基本上算成功。如果有一两个教学目标没有实现,这节课就是不成功的。如果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互不相干,这节课就是完全失败的课。当一节课的所有教学目标都实现之后,再讨论: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教学方法选用得是否恰当?教  相似文献   

18.
在陕西省首届中小学教学能手大赛活动中,小学《思想品德》参赛课有7节,这7节课在各位参赛选手的精心准备下,基本上做到了寓教于乐,形式活泼新颖。课堂教学既符合教学的一般原则,又有思品课的特点,注重思品课激情,明理,导行的教学规律。尽管各有特色,但总的说来,这7节课有着许多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有幸聆听了小学数学名师华应龙老师的两节课。这两节课设计巧妙、视野开阔,体现了“跳出数学教数学”“居高临下把握数学”的理念,尤其在“我会用计算器吗”一节的教学设计中,华老师进退自如的教学艺术令人赞叹不已。一、欲擒故纵,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课始,华老师在黑板上贴出计算器图片,让学生自问:“我会用计算器吗?”学生兴奋地回答“:会!”这时,华老师故作惊讶状:“你们都会了,用不着我教了?来看看这几道题,你们会用计算器做吗?”接着出示了三道计算题。设计这三道计算题,华老师可谓煞费苦心。第一题是57734+7698,用计算器即可直接…  相似文献   

20.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中的一节课 ,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圆柱 ,学习了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包括了以下教学内容 :1 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2 圆柱体体积公式的应用。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 ,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圆柱体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是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本节课教学成功与否 ,直接关系到圆锥的教学 ,因此这节课又是第三单元教学的重点。通过本节课要达到以下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认识数学的严密性。就本节课来说 ,圆柱体的体积是推导出来的 ,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