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朗读、默读“不分先后主次”是错误的现将《语文课程标准》有关表述列表如下:学段朗读教育目标默读教育目标(1-2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3-4年级)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5-6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笔者认为默读是枝叶,朗读是根本;浇树要浇根,根深才能叶茂;学好朗读,默读能力自然而然就上来了。不应该把朗读要求降低,反而把默读要求提高…  相似文献   

2.
一、默读是否过早以往教材一般都在二年级才提出“学习默读”,新教材在一年级下学期就要求学生默读,是否过早、恰当?首先,“默读,要在学生具有一定朗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新教材虽然课文比较长,阅读量大,表面上看朗读能力似乎也造成高于以往的学生,但是课文长、识字多,有些学生的朗读能力可能还不如以往的学生,让这些学生默读,没有实际效果。其次,新教材识字量大,上课时忙着识字、读通课文———这必须要朗读,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学生默读。再次,默读在学习课文当中主要用于理解文章内容。一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为主,不提倡讲解分析…  相似文献   

3.
一、朗读、默读“不分先后主次”是错误的现将《语文课程标准》有关表述列表如下:学段朗读教育目标默读教育目标(1-2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3-4年级)用普通生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5-6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笔者认为默读是枝叶,朗读是根本;浇树要浇根,根深才能叶茂;学好朗读,默读能力自然而然就上来了。不应该把朗读要求降低,反而把默读要求提…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适当开展合作学习,重点突出探究学习是本课设计的重要思想。把自主阅读过程之中的感悟、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朗读、默读、体会情感读等多种方式,将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渗透于每一个环节和活动中,从而真正做到读书的自主性、多元化、情感化。在此基础上,辅之以适当的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词句的理解和内容的把握,促进学生对个体生活的回忆与体验。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词语。2.朗读与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仔细…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学习中,许多同学习惯于默读而不喜欢朗读。其实,朗读课文,特别是大声朗读课文,对提高英语水平十分有益。 默读课文只是阅览和理解课文,不能解决语音、语调、重读、节奏等问题。朗读课文实际上是以课文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基本上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朗读和默读是两种最基本的阅读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从这两句话我们可以知道,默读既是教学目标,也是一种阅读方法。那么,该如何落实默读呢?一、夯实默读基础奠定坚实的默读基础是默读能力提升的前提。《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默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在第一学段,就应该让学生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这样  相似文献   

8.
朗读和默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笔者结合实践谈谈自己对低年级朗读教学的看法。在课堂教学中,我将学生对一篇课文的朗读分成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部分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对于每一篇课文,学生都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可见,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基本上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  相似文献   

11.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引导学生领略课文蕴含情感的极佳途径。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朗读教学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要求,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也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那么,如何着力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呢?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新课改后,几乎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有效地、有目的地、有层次地指导朗读,优化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处理好小学语文三类课文的关系,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精读课文时,要重点指导学生朗读、默读、品读和细读课文,抓住重点段句,从而把握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中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方法。教学略读课文时,让学生借鉴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教学选读课文时,尽量把课文放在与之对应的单元里学习。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时,则根据单元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著作或文章。  相似文献   

15.
教课文,要牢牢抓住培养语文能力这个主心骨。培养语文能力,涉及到培养朗读能力、默读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领悟表达方法的能力、阅读不同文体的能力、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等诸多方面。任何一篇课文,都隐含着培养这些能力的要素,但是教学时不可面面俱到,而要根据年段目标、教材编写意图、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一个重点目标。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目标之一。有些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朗读这个重点设计教学主线。  相似文献   

16.
《新作文》2007,(12)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基本上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  相似文献   

17.
钟丹 《教师》2014,(19):86-86
正如果说朗读是一种声读,那么,默读则是一种视读。朗读,重在感受和体味;而默读,则重在思考和理解,让学生在安静中,让思绪像一条永不干涸的小河静静流淌。在默读中、在静思中、在无声处,像一朵不知名的小野花,可以悄悄地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一、让灵动的火花飞溅对于叙事性的课文,如《雪姑娘》《斑竹姑娘》《小人国》等,这样的课文以  相似文献   

18.
案例描述 师:刚才我们已经反反复复地朗读了课文,把课文读通了、读顺了。其实,默读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现在我们把课文默读一遍,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值得我们细细地读、细细地品、细细地思考。用笔画一画,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落,都可以。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备课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基本上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查字典,自学本课生字词; 2.朗读,默读课文,学习按提纲给课文分段,概括中心思想; 3.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4.进行简要复述课文的训练。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三、预习内容: 1.查字典,自学本课生字词,抄写下来,并完成课后作业1的读写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