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斯桢 《文教资料》2014,(19):159-160
读在课堂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朗读指导当"三读其味":在教学中可采用抓重点词句,通过"咬文嚼字"读出文中情境;抓住关键问题,通过"追本溯源"悟出文中意境;抓住重点句段,通过"浮想联翩"品出文中美境的方法,领略和体验文章的内容,升华情感,从而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文是需要朗读的,语文课堂更是缺少不了那阵阵的琅琅书声。不必说“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的《诗经》,不必说“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的汉乐府,也不必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唐诗宋词,单是“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新诗新词,就需要我们去纵情诵读,去放声歌唱。只有如此,也惟有如此,我们才可解其中味,才能晓诗人情。  相似文献   

3.
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激发学生的情趣与思维的发展。通过对学生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发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手段恰当地、充分地运用,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思维能力和陶冶情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静止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动态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情感蓄积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做到有效的朗读指导呢?  相似文献   

5.
葛龙玲 《教育》2012,(25):55-56
朗读是把诉诸视觉的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艺术,它是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这种再创造,需要调动口、耳、目、脑等多种感观参与。因而它既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发展语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操,又能使学生在反复吟诵之中,将词、句、段、篇收入语言仓库,积累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相似文献   

6.
审视日常的语教学,却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朗读目的不明、朗读重点不清、朗读指导不到位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朗读训练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朗读的最本质特征是靠声音表情达意,训练有感情朗读,必须在深人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不同语气语调,读出不同的情感体验,或舒缓或急促或高昂或低沉,要通过一些具体的语段教学生如何把握音调、停顿、语速。该激昂的还它个激昂,该委婉的还它个委婉。可以试读、范读、听录音读、赛读、评读等各种形式训练学生读到位。训练学生给朗读标上符号。如:  相似文献   

8.
冯春梅 《黑河教育》2014,(11):38-38
正朗读能力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对于扩大学生词汇积累,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实际的作用,是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一种可行方法。我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让朗朗读书声重现课堂,我在低年级学生朗读指导上做了一些探索:一、利用教材,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喜欢在文章中寻找故事,因此对文章有一定的的阅读兴趣,所以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教学方式的特殊性,语文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从而使语文教学达到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渗透的目的。朗读是一篇课文情境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师要为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设计教学语言,特别是对学生的朗读作必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给我们明确了朗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流利”的朗读易指导也易检测,而“有感情”的朗读指导,难度就比较大了。何为“有感情”?应该是能深入体会作所表达的情感,融汇读的情感,披情入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听书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最主要的目标。本文作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探讨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朗读艺术,认为:培养朗读能力有助于开发学生的语言潜力;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美的理解与感受;诗歌作为朗读的素材更有助于学生对语言节奏的把握和体验。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更要做到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其中,有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需要达成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运用能力,而其核心是语感。语感是人与语言这一对象相适应的感觉,是人们直觉的感受,领悟。所谓培养语感能力,实质上就是从优美的言语对象深化、广化、强化和美化学生的语感,使其具有准确、灵较、强大的同化、顺应功能,基于这一点,在朗读教学中,我注意启发、引导、组织学生去感受各类文体的言语,通过自身的感情范读,或配乐诗文的录音播放、解说,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感能力。毛泽东的词机园春·雪》,雄浑壮阔,成情豪迈,为了使学生能用高昂的语调,热情选湃地准确朗读,首…  相似文献   

14.
侯晓峰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1):130-132,141
朗读教学法蕴含着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对学生认识文章、感悟理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朗读可以培养语感,增强感悟能力;奇以陶冶情操,唤起审美情趣;可以提高口语能力和写作水平。做好朗读指导,要关注文本,注重渗透策略,精心营造情场,并需要迂回拓展,以提升朗读的功效。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学科,它积存了人类几千年的智慧。可就是这样一门学科,却让我们在深奥的分析解剖之后变得支离破碎,枯燥无味。究其原因,我想大概就是我们没有信奉古人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语文教学,注重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不必滔滔不绝地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学习语文、积累知识、积淀语感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感情诵读中享受语言的韵律美,了解语言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意蕴,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7.
新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促使学生把全部心智投入其中,可充分挖掘和运用教材情感因素,引导通过语言情境的想象和感受、语言能力形成的同时,得到境的感受、情的诱发、理的启迪.为提高朗读效果,让学生掌握一些有声语言的"表现技巧"是必要的,但这只是学生"自读感悟"的一种辅助手段.朗读训练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真情感参与,尽量地将语言表达的技巧让学生在朗读中自我揣摩.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也是阅读教学中使用最普遍的读书方式。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朗读,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感悟了文意,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得到审美愉悦,受到情感熏陶.那么,怎样才能让朗读避免“虚情假意”,达到“情真意切”呢?怎样落实有效朗读的指导训练呢?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积累-模仿-创造”是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而积累主要是靠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文章读得越好,说明学生理解得越深透,并受到感染,如同走进作者所描绘的情境,走进作者写作时的心境。文章一旦被学生高声诵读,就会变得好懂和易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书本的语言就会变为自己的活的语言,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因此语文教学最下工夫的应该是把课本读进去,并读出来,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地,让学生体味语言魅力,丰富个性感悟。  相似文献   

20.
所谓朗读教学,是指把教材中的无声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一种阅渎方法,也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富有感情的朗读诵读。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进行朗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感受能力和陶冶美好情操,意义非同小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