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色的草地》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的说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思路、教学流程三个方面展开。一、教材分析《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由于本课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因此,根据单元主题和本课特点,我设定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2.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  相似文献   

2.
<金色的草地>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的说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思路、教学流程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3.
教学背景:《金色的草地》描绘了草地的美丽、可爱,揭示了蒲公英开合的秘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读带讲,通过自由读、开火车读、默读、齐读、诵读、赏读、分角色表演读等多种读法让孩子体会课文的美,让孩子们寻找童年生活的乐趣,激发孩子学习课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正>师:今天,李老师教同学们读小学三年级上册的课文。有同学说,我们都九年级了,这是不是太小儿科了?哈哈,给李老师当学生可不轻松啊!PPT:(课文)金色的草地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的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欠,  相似文献   

5.
语文第七册     
四、八个读写训练项目的重点及其相互联系: (一)第一、二组课文主要是对刚升入高年级的学生提出读和写的基本要求。第一组课文,提出了读懂一篇课文的四点基本要求。即理解字词;读懂每一句话;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草地夜行》要有意识地  相似文献   

6.
某天,区级骨干卢老师找我备课,她要上一节公开课,主讲经典课文《草地夜行》。这篇课文收录在小学课本中已有52年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离学生相当久远,面对今天的学生,我们到底要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哪儿呢?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卢教师。她沉吟片刻,说道:"这是一篇感人的故事,教学的重点应落在了解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艰险历程,体会红军战  相似文献   

7.
朱贺 《安徽教育》2010,(4):44-44
<正>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想谈一下我在进行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一、设计教学问题阅读教学中的设计教学问题是指每上一篇课文,教师在吃透教材,确定重点难点后,为达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要求而紧扣课文提出一些问题,并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先去阅读、熟悉课文和加以思考。  相似文献   

8.
《草地夜行》记叙了一位老红军在长征路上,为了帮助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歌颂了老红军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为使学生读懂课文,教学过程中,要设计练习,引导自学;要突出重点,讲解疑难;还要抓住情节,进行思想教育。一、设计练习,引导自学,初知内容。1、初读课文,把不懂的生字新词划出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经常采用“分析一综合”的思维方法进行教学,因为语文教学就是不断地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就语文教学来说,所谓“分析一综合”,就是先一字一句一段地分析,了解内容,然后把各个部分和要点加以整理,思索全篇。《草地夜行》(五年制小语七册第3课),宜用这种思维方法进行教学。课文开篇写草地的自然条件恶劣:“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用“海”陈述“草”,已见草地之宽阔,象大海一样;又有“茫茫”修饰,更突出草地之广。同时描写了草地潮气笼罩,什么也看不清楚的景象。这里不仅写出了草地路途遥远,也暗示出草地方向难辨,道路难识。茫茫草海上本没有路,大队人马走过去才踩出一条路,踩出了一条“稀烂的路”。“稀烂”修饰“路”,写出了草地之路含水  相似文献   

10.
《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课文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同时也反映了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我上小学学习本课时,学到的知识如此,我走上三尺讲台十余年,向学生传授课文所表达的内涵,也一直如此。前些日子,我教学本课时,学生的认知出现了“节外生枝”,才让我重新认识了这篇课文,也让我对教学方法又有了新的看法。那是一次公开课,事先没有通知学生教学内容。在教学《穷人》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旨…  相似文献   

11.
在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逐渐摸索出了一条作文教学的路子;如果这也能算作经验的话,特在此不怕献丑地谈出来,以就教于专家和同行们。 一、课文与小作文的成龙配套 这是我搞作文一条龙教学最基本的做法。每当一篇课文上完后,我总是注意从课文的写作特点中“抓”出一种写法,叫学生运用这种写法,写一篇两百  相似文献   

12.
一、精讲多读 ,发挥自主性传统的教学方法 ,从教学过程来看 ,都是从第一段讲到最后一段 ;从教学形式来看 ,都是教师问 ,学生答 ;从教学内容来看 ,都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文章中心及写作方法等。在本课的教学中 ,于老师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框 ,从课文的最后一个问题入手 ,切入课文教学 ,一下子就抓住了课文的重点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 ,教者反复指导学生朗读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片断1:教师投影出示一段名言 :“那一天下午 ,我在罗丹工作室学到的 ,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 ,从那时起 ,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 ,…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时,在如何切入课文上我颇费了一番周折。经过多次的对比之后,我最后巧妙地选择了这样一句发问:师:课文题目中包含着人和物,你对课文题目中的人和物有哪些了解呢?  相似文献   

14.
正对执教《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我一直怀着一份期待:其一,这个真实的故事太具震撼力了;其二,这篇人文性很强的课文我是第一次执教;其三,太多优秀的老师都以公开课的方式深入地解读了文本。教学设计一直在我心里酝酿,在什么地方能有所突破呢?我断定学生读完课文能准确地说出文本的主  相似文献   

15.
《草地夜行》是第七册第一组的讲读课文,教好这一课,对落实本组训练要求“怎样读懂一篇课文”有重要作用。我想这样指导学生阅读。一、循序渐进,指导学生探索课文的真谛1、让学生读懂课题。《草地夜行》是一个革命故事。“草地”,是故事发生的地点,也是当时的环境。“夜行”,是故事的主要内容。整篇课文围绕一个“行”字,“行”者,走也,课文中用的都是“走”。这一点要提醒学生注意,要帮助学生弄懂。2、让学生读懂文章的结构,分清段落。指导学生先把课文分作“环境”(第一节)和“行”(其余各节)两部分。“行”的部分是本文重点,也是  相似文献   

16.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中学英语教学有这样一个支点么?有,那就是精读课文,通过精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走入英语的语言环境;通过精读课文可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提升语感;通过精读课文可以理解词汇在具体语言情境中的意义和搭配,强化语法;通过精读课文可以提高  相似文献   

17.
其一:《柳毅传》 语文教材的课文,有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种。我以为,自读课文应该是检验教读课文教学效果的主要窗口。我曾在《柳毅传》的教学中,作了一次创造性自读教学的尝试,现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教学《一面五星红旗》一课时,当我刚范读完课文后,王浩同学就举手了:老师,刚才你在读课文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课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中都有一个关系的"系"字,您为什么在第一自然段中读"xì",而在第二自然段中又读"jì"呢?我也知道这个字是一个多音字,可我总觉着它在课文中都表示一个动作,所以都读"jì"才合适。一向善于钻研的小翔同学还没等我解释,便站起来说;老师读得对。在  相似文献   

19.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苏教版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课文主要讲了红军过草地时,部队断粮了,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彭德怀为了战士们能走出草地,忍痛杀牲口的故事.这其中彭德怀的三次命令是文章的矛盾点、冲突地.研读好这部分内容,对理解人物和中心至关重要.我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正>苏教版教材《金子》一课,以时间为顺序,告诉人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获得财富,取得成功的道理。主人公彼得·弗雷特的特别形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中我感觉到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很喜欢。在教学中,我对本课及相关课文的教学"始终"进行了特别处理,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有以下两点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